傳說中的蚩尤
蚩尤
談起戰爭,就要從蚩尤談起。
西元前五千年前,亞洲中原黃河流域地區,開始了亞洲的文明,伏羲文化。伏羲文化傳了兩千年,傳到中華三祖,也就是黃帝、炎帝、蚩尤帝的時代。當時炎帝的部落稱為神農氏,是因為神農氏所擅長的是醫藥與耕種的技術,而醫藥與耕種是維持人們生活的重要技術,就因為神農氏部落有這樣的技術,所以神農氏成為一個龐大的部落。在炎帝之後,神農氏共有七個大部落,就是東、西、南、北、上、下、中旗部落,分部在中原地區的涿鹿鼓山一帶。
在鼓山的東南方旗山附近有一個部族,是伏羲之後所分化出來的九黎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蚩氏。在黃帝時期,蚩氏的首領就是蚩尤,擅長冶金、製造兵器,也正因為如此,在三祖時期,九黎族已經算是一個利用科技的部族。
西元前2636年,神農氏與蚩氏是相當要好的朋友,隨著時間過去,神農氏與蚩氏的子子孫孫因為不明的衝突,讓兩個部落的首領起了干戈,這樣的衝突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九黎族擅長製造兵器,也善於兵法,所以一直以來,神農氏都打了敗仗。
當時神農氏有七旗部落,也就是七旗軍,因為打不過九黎族,七旗軍一個個陣亡,所以神農氏便往南到現在的河南鄭州一帶請黃帝來幫忙打蚩尤。黃帝和神農氏聯合作戰打蚩尤,打了八十一回才在板泉一戰戰勝九黎。而蚩尤往東南逃,往礬山逃到立馬關,最後在東陵山被殺,身首異處。
三百多年來,神農氏與蚩氏從好兄弟到戰爭,起因還是部族首領因為下屬的衝突引起的誤解,造成這場世紀大戰,最後在九黎族首領蚩尤被殺後才結束。這場戰爭真的結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正確的說,這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戰爭的開端。
因為這場戰事最後的結果是蚩尤輸了,所以從西元前 2997 年以來,蚩尤必須承受歷史學家的負面記載,又因為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有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觀念,五千年來的天子帝王對蚩尤總是嗤之以鼻,而撰寫正史的官員更是不敢據實載錄,一律將蚩尤視為邪惡、好戰的怪物。板泉一戰的真相,只能從野史來探索。但蚩尤含冤忍辱五千年的事實,誰能為他平反。
戰爭的起源
戰爭的起源大多是利益問題,但是真正造成動武的,卻是口舌。利益問題可以談判解決,而談判需要的是言語上的溝通。因為人們都知道戰爭一定會有傷亡,一旦動起干戈,毫無損傷的完全勝利幾乎不可能,所以寧可花力氣斡旋,也不要動干戈。談判的過程當中只要溝通不良,談判者將錯誤的訊息帶回給各自的首領,就極可能會引起戰爭。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三千七百二十九次戰爭大多都是因為天子帝王不能詳查,一怒之下導致每場戰爭成千上萬的死亡。而這些怒氣,也許都是來自板泉一戰。
轉世、識田與基因
人會轉世投胎已經是現代世人可以接受的說法,投胎轉世時會帶著上一世的記憶或是習慣,而這隔世的記憶不容易被開發出來,在現代科學中,比較常用的是催眠的方法喚醒過去生的記憶。這些過去的記憶會影響這一生的行為與思考模式,而這樣的記憶在宗教上之稱為識田。過去生喜歡搏鬥的人,這一生可能也喜歡廝殺;過去生如果有重大的恐懼,也可能會在這一生在遇到特定場景時會有懼怕的反應。
五千年前的一場戰爭,這些戰死的勇將在多次轉生頭胎後,散落在中國各地,有些甚至漂泊到全世界,隨著因緣際會降生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如果遇到當時的對手,自然心裡會產生想要搏鬥的想法,又如果這是在首領之間所產生的念頭,那就可能會在一言不合之下引起戰爭,造成無數的傷亡。所以要世界和平天下無戰爭,就要從五千年前的這一場戰爭開始,將真相公開,還給蚩尤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