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道統 大家學易經 復習網
藥師寶懺講義
慈悲藥師寶懺(16)
慈悲藥師寶懺 第十六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請大家合掌恭唸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這一節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的懺法,我們上一節講解到佛、諸大菩薩為了要讓眾生得到安樂,使眾生拔除一切的業障,而且能夠建立很殊勝功德,而且要讓眾生能夠滿修諸佛的大願、滿修諸佛大願,而且又要讓各位能夠具足受持諸佛的名號。

讀到這裡,我們自己也感到非常慚愧,佛一向都在為眾生,不是像我們凡夫一切都為自己。佛一切都為眾生,要讓眾生得到一些大願、要眾生成佛、得到無上的菩提,所以,佛首先要使「諸有情」我們人得到安樂,而且拔除一切的障礙,說各種、各種的法,很多、很多種的法,要拔除一切的障礙,「障礙」,是那一種的障礙呢?

身體上的障礙、心的障礙,思想的障礙,種種的障礙、這麼多的障礙,要為我們拔除我們的障礙,而且要讓我們建立一個很殊勝的功德。什麼叫做「殊勝的功德」呢?我們的「修成正果」,叫做「殊勝的功德」,開發我們的大智慧,叫做「殊勝的功德」。而且要讓大家能夠「滿修」|圓滿來修這個佛法的大願,諸佛的大願。

因為各位生生世世、無量劫以前,過去生也都是佛,「眾生皆有佛性」,都有這個佛性。所以,這個大願,要使大家圓滿過去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以前各位大願力。這一點很重要,這是佛的大慈大悲,才有這個想法,說要讓大家「圓滿你們過去世、無量劫以前,都在佛世界、淨琉璃的世界,使各位能夠回皈、修回到淨琉璃的世界,證到這個果位。」

所以,佛這麼的慈悲,都一直輪迴在世間,無論是那一種人,祂都來「出世」(河洛話,出生到世間),出世是為了要說法,要讓我們眾生、所有的「諸有情」能夠得到這個妙法、能夠「回到回去」(河洛話,回到原來的地方之意),有一天,我們如果世間不要住了,我們有辦法回皈本位;若是我們還在住世的時候,我們的智慧能夠「覺到」,「覺到」我們智慧,我們能覺悟、開悟,開了以後,我們過一個「即身是佛」(身體即是佛)、我們心就是佛,那麼,就是一個覺者。

我們是一個「覺者」的境界,而且,我們在世間繼續修,我們過去生、生生世世,大家都有發一個大願力來到世間,這一點很重要的喲!大家都有發願力在世間,但是我們就不知道,為了世間的名、利,種種貪、瞋、痴三毒、五濁的這些,我們在輪迴、在那裡轉,竟忘了我們自己是何人、竟忘了我們自己是何人了,這點是非常懊惱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是過去生、生生世世,大家一定都有發願要來世間再走這一趟,但是我們忘記了。

那麼,佛就是大慈大悲,為了要讓我們能夠建立殊勝的功德及莊嚴的功德,而且要讓我們圓滿我們過去生,生生世世所發願,在這一世能夠圓滿、能夠具足、能夠得到這個法益、能夠得到開悟,所以佛來世間說那麼多的法、那麼多的法,「有嘴講到無涎」(河洛話,講到口乾之意),為什麼佛會說那麼多法呢?

因為我們在世間有八萬四千種的煩惱、八萬四千種的煩惱,所以必須要講解八萬四千種對立、解決這些煩惱的方法,這是只有佛才有辦法講而已,若是我們一般凡夫,我們沒辦法講,這一段的經文|「為欲滿修。諸佛大願」的道理,就是各位過去生、生生世世,或是諸佛、菩薩發的大願,我們能夠依照諸佛所發的大願。

那麼,各位十方善知識,你們要瞭解,佛所發的願,往往所發的願就是我們的願,佛所發的願就是我們的願,往往佛發的願、四大願,那就是我們本身所發的大願、我們自己的大願,因為我們不知道有這大願,所以才會替我們發這個願,講給我們聽,我們就要「覺到」、要去悟到。好像吉祥王如來在光勝的世界,祂發的願、四大願。我們藥師琉璃光如來,祂在淨琉璃的世界,祂發的願、十二個大願。

這十二個大願,往往有的就是我們的願,我們不記得而已,是為什麼?因為當時藥師琉璃光如來,祂在琉璃世界、淨琉璃的世界,我們過去生、必定有一生也與佛同樣住世在世間,好像佛的眷屬,那麼,祂當時發的很多願,我們這一生因為不知道,所以佛將這個願講出來,講出來讓我們照佛所開示的願,我們繼續去修,所以我們若修十二大願,我們也等於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祂的妙法的化身,這一點,各位要能正確的認識。

有的人問:「老師!為什麼佛發的願跟我有關係?」很大的關係。現在要請大家發願,這「願」要怎麼發,才能達到回到淨琉璃的世界?請問各位,你們要怎麼回去?或者說「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裡」,要如何才能夠跟阿彌陀佛平行、一樣高、一樣大?你要怎麼辦?有什麼方法?

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我們時時持念、誦唸四十八大願,如此,我們若照這樣去做,早晚持唸這四十八大願,我們就是佛的化身,我們在世間住到不要住的時候,我們就往西方一直去了,這是千真萬確的,我們就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去了。所以,佛的願、發的願,各位要注意,你若看到這些願,唸得很舒服,這就是生生世世有很深的因緣、很深的因緣、因果就對了。

「具足受持。諸佛名號。」而且能夠讓各位、要讓大家「具足」,「具足」是什麼意思呢?思想無障礙、要講無障礙、要做無障礙、要表達無障礙,這叫做「具足」。我們人具足什麼?具足「我會講話、我會想、我會表達、我會去做,而且做的沒有錯,做的而且與佛當時所做的完全一模一樣像法轉時」,像法轉時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有具足、受持,讓我們身體能夠健康、頭腦清醒,我們要表達,能夠表達,我們講話、會講話,所以要傳一個法不簡單。

我們的口、我們的嘴要能夠講,所有的有辦法講出去,不然,我們「大舌、大舌」(河洛話,大舌頭講話不清楚,指口吃之意)、「臭奶呆、臭奶呆」(河洛話,如嬰兒講話般的口齒不清之意),想要講就是講不出來,很多,很多這樣的,一旦講不出來時,你要表達就不可能表達了,這就沒有完全具足。有的時候,我們嘴巴在講、講很多,結果腦海內、我們的心、智慧未到那裡,所講的都「花花糕糕」「番番糕糕」,一會兒番、顛顛倒倒、顛倒夢想、奇奇怪怪(河洛話,均表示說話顛三倒四、毫無內容頭緒之意),這就不對了,這就沒有具足了。

或是具足了,我們五官、眼睛,眼睛在看、看得很「好勢」(河洛話,舒服、順眼、很好),我們就能夠看到後,有辦法馬上領悟。我們若是眼睛沒看見,你根本連經典都不可能看、書都不可能看,外面的東西你不可能看,你不可能看,你那有可能去做很多工作呢?那就又具足了。

或是說,我們嘴舌在感覺,有的人連酸甜苦辣都不知道,你連酸甜苦辣都不知道的時候,你要怎麼跟人家講這個法是怎樣的?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假使你吃到辣,你沒感到辣,你告訴人家辣,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而我們的鼻子、這鼻子,我們來聞,「嗯!這素材是檀香的、這是沈香的、這是老山的、這是梢楠的,或是化學的。」你沒具足,你要怎麼有辦法跟人家說聞的是香的或是臭的?沒具足。

耳朵呢?我們沒有聽到、耳朵聽不到,你若聽不到,你告訴人家「喔!音樂好得很。」那有可能?沒具足。眼睛看不見、眼瞎,我們看不到了、沒辦法,你那有辦法告訴人家「喔!這女孩子有多美、這男孩子有多英俊。」不可能。也不可能跟人家講「喔!佛有多麼莊嚴,眉毛這麼長、眼睛、鼻子…,耳朵到肩膀,額頭高高的,上面一粒肉髻,這三十二相…。」那有可能跟人家講呢?你沒具足,那可能跟人家講有這麼殊勝的因緣、這麼殊勝的功德呢?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具足受持。諸佛名號。」而且我們能夠每一樣都完整、五官完完整整。而且有智慧、有思想、有見解、有定力,能夠接受法師、師父、覺者、菩薩、阿羅漢、善知識、聖賢所跟我們講的這佛的名號的內涵是什麼意思,我們佛的名就是法,各位十方善知識,「佛名就是法」,佛名不是人,各位要弄清楚了。

我常常聽到一些信徒來,很不服氣的,「為什麼佛教的阿彌陀佛是最大?我們『道』的也最大。」我說:「你就沒有開悟,說誰最大,無開悟。」我們若是有開悟者,小小的我們一個人名就很大了、小小的一個人名。當時我的「是大人」(河洛話,父母)把我的名取為「添旺」,我有一天問說:「爸!您怎麼把我取為名叫添旺?」他說:「對啊!添給別人旺、添給這個家旺、添給別人旺。」我說:「我又沒有什麼要給別人旺,要有什麼給別人旺,我自己都淒慘落魄了,我都顛顛倒倒了,要怎麼給什麼人旺?要給什麼人旺呢?」他說:「唉!以後你就知道啦!」結果就是要修行就對了。

而修行呢!我們就是要給人家旺,給人家旺,都添給別人旺。咦!因為我父親給我取這名不錯,所以來結緣的,大家來結緣的,大家的緣份越深,我感到非常的感謝我的「是大人」把我取為「添旺」,或許是當時我是在「庄腳」(河洛話,鄉下)的種田人,很窮、都吃地瓜纖長大的,艱苦的看得到(註,民國三、四十年代,台灣的窮人家缺乏白米,都將地瓜切成纖曬乾儲存,再加於米飯中當主食,以補糧食不足,唯因保存不易,地瓜纖均會發霉,仍然拿水洗過後照樣拿來食用。)

所以生第二個兒子時取名為「添旺」。但是「添旺」就是「法」、一切的法,「添旺」就是「施」與「捨」,「添旺」,添與旺就是要慈悲、要喜捨,要慈悲、喜捨,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叫做「添旺」。

那麼,在座這些弟子的名,各位你們的名,也是「慈悲、喜捨」、也是「慈悲、喜捨」。那麼,「翠英」、「翠」是什麼?「翠」就是無污染,裡面是完全透明的。「英」者,給人希望、給人生命。這也是「慈悲、喜捨」。我們這裡的弟子,叫做「美齡」,「美」者,給人歡喜心,具足、週圍的人的具足、家內人的具足。「齡」者,智慧、聰明,這也是慈悲、喜捨。這都是「法」。所以,一切的法名,我們的「名」都是「法」。

所以,有的人說要換名,你若會悟到,你就不必換名。譬如我這徒弟「清炎」,清又炎,清水清,炎炎火、火與火愈亮,你若是這樣時,你悟到「好吧!我清者,心清、智慧明,心清、頭腦清、智慧明,我要將這像是一盞火,要給所有有結緣的人跟我一樣,第一、有相信佛。第二、有依照佛所講的法去走。

第三、我要實實在在去修行、去做。」這也是「清炎」、這也是慈悲、也是喜捨。所以各位,「是大人」給我們一個名,你要會用在你的生活中、做為你的人生,這也是一種名與號。「受持諸佛名號」,「諸佛」就是所有的成就的,他的法的名。

那麼,什麼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阿彌陀就是我們的良心、阿彌陀就是我們的良心。「佛」者,覺悟。我們大家都要覺悟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良心,我們不要把良心蓋掉了,我們不可讓我們的良心被狗咬走了,所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覺到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良心。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良心,所以,這就叫做「阿彌陀佛」。
「具足受持。」「諸佛名號。」所有覺者的妙法,覺者、開悟者的妙法。若是各位,你們現在、今天已經悟到了,悟到我講的這個法,那麼,你們也是「諸佛名號」,你們能夠時時受持。

那麼,「諸佛名號」,過去世、生生世世,因為我為什麼「添旺」我沒有辦法在世間弘揚出來呢?因為我沒有修、還在學。而「阿彌陀佛」,是為什麼祂的名號會流傳所有虛空、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諸佛菩薩都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為四十八大願、祂的功德大,已經成就成佛了,所以大家都認識祂。那麼,觀世音菩薩也是名號,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是人,祂是佛,不是人喲!是佛、就是「覺者」、「覺有情者」,觀世音菩薩就是看世間所有的人都是有個「情」存在,叫做「觀世音菩薩」。我們看到世間所有的人與人、人與萬物都有個「情」的存在,這就是「觀世音菩薩」、「覺有情」啊!各位!

那麼,什麼叫做「受持」呢?接受、時時將它抱住,這個「阿彌陀佛」、我就「阿彌陀佛」,「消災延壽藥師佛」、「消災延壽藥師佛」我將祂抱住了,抱住、保持住,我就照藥師佛所開示的妙法去做,用於生活中,那麼,這個叫做「受持」「諸佛名號」。那麼,今天我們這「消災延壽藥師寶懺」,我們時時保持著、將這佛名時時放在我們心裡面、放在我們心裡面,我們時時唸「南無大慈大悲消災延壽藥師佛」或是「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任何一位菩薩,你從頭到尾持著祂的名,你就是在佛行了、你就在修行。因為這個法、消災延壽藥師佛祂所有的法記載的有這麼大本,講、講不完,十劫、一千劫、一世人都講不完,所以,佛的慈悲,為了要讓大家能夠五官俱足、頭腦俱足、智慧俱足都有,能夠「滿修」諸佛的大願、諸佛的大願力,過去世、生生世世你們的大願力能夠在這世人繼續再「受持」、保持著,再繼續精進,未來就能夠達到成佛的果位。

「及正法寶藏者。」什麼叫做「正法」呢?這點各要很注意,「正法」就是我們由內心從反省、懺悔所出來的為正法。

昨天我去三寶寺上課,有一位弟子他拿來問,問說:「老師啊!你看我為什麼賺錢不順利?」我說:「你就是沒帶錢來(註,命中未帶妻財之意),這一世人,你若做什麼都大做大虧,小做小虧,去上班就都不會了(音,ㄌㄧㄠˇ,虧。)」那麼,這位弟子說:「老師!我已經做五次,五次都失敗了,都沒有什麼方法好改?」

「無,若改、有什麼方法好改,邪法,不是正法,真真正正的正法就是我們內心、心內,我們反省、懺悔,不對的、改過,不對的丟掉,我們良心往好的去走,日行一善、日行一善,這樣去做,我們的命運才有辦法改善,這叫做正法。從我們內心去覺悟出來,叫做正法。若是說『你拿多少錢出來,我給你消災、給你解厄,讓你都沒有事情』的時候,這就是邪法、這是邪法。若是人家叫你說『你若有什麼問題遇上了,你應該以某某方法去解決、去解。』這就是正法,自己去解。

怎麼解呢?從修心養性、從人與人中間的利害關係、人與人中間的緣份是不是那裡有衝突,或是人與人中間的利害關係你認識不清楚、是不是這樣。這都是正法與邪法的一個念頭之間而已。」

那麼,「正法寶藏」者,就是依照聖賢所講下來的法、聖賢所講下來的妙法、所傳下來的妙法,這為正法,聖賢所講過的話,而且經過這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來的實實在在的印證,結果無錯誤,能讓我們得到心安、心非常安、非常祥和,無顛顛倒倒、顛顛倒倒的這個夢想、沒這顛倒夢想,這些法叫做「正法」。

所以,我們的佛法就是八萬四千種的法門,對付八萬四千種的煩惱,這樣為正法。我們的天主教、基督教,聖經裡面叫我們如何去做善事、去救多少人、幫助多少人、度多少人、能夠讓人做多少等等,這也是正法。

本來我們的道教,也是叫我們日常生活中間如何去做好人、如何做到真真正正很慈悲的人、如何來幫助他人,結果呢!自民國以來,尤其這十餘年來、差不多十六年來,這中間,世間的名、利關係,所以,大家都用有辦法求、有辦法祭,將真真正正正統的佛法、正統的道法、正統的道教的妙法,我們將它曲解了,曲解為要改、要祭,這樣就變成邪法。道教不是不會「興」(河洛話,興旺),道教會興,可惜道教裡面就是真正的欠缺善知識、有智慧的,真正缺了有智慧的來勸導。

所有在道教裡面服務的人員、服務的工作者,他們有非常理智、真正超越,用在生活中、用在眾生的身中,結果,稍微怎麼樣,就都請神來,請神來、乩童就跳,「神來全步數、神退無半步。」而神退無半步時,眾生來求,要怎麼辦?不會啦!就用騙的了、用騙的。所以,道教才會沒落下去,就是這樣來的,這是一個厄運呀!

希望道的領導者,能夠真真正正、開發真真正正的大智慧,如此來領導所有道教的這些人,能夠做很多工作,才不會再造成社會上一些亂象,才不會把我們道教去侮辱到,這才是正法。我們佛教也一樣,佛教有一部份的人,藉名開始要來講一有的、沒有的,藉名出一些「出頭出來」(河洛話,即藉名招搖撞騙、弄一些名堂、搞一些狀況之意),也是有、也是有。

所以,我們的正法,「正法」是什麼呢?「八正道」、「八正道」,第一、正見。第二、正思維、正確的思維。第三、正確的講話。第四、正確的工作。第五、正確的念頭。第六、正確的認命。第七、正確的孝順。第八、然後才有辦法達到真真正正的禪定。所以,「正法寶藏」者。

而且---
「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得到跟佛證得同樣的果位。我們在這一生證得這個果位,過去世、我們過去世同樣的果位,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覺」、正確、平等正確的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我們在這一生,我們要修,修到說我們過去、最早無量劫以前,我們就有一個具足、已經具足的這個智慧,種種都具足了,我們要修到回歸回去、回歸過去的智慧、當時的智慧。

那麼,「正等正覺」,正確的同過去世、生生世世同樣果位、覺到的那個果位,而且現在這一世,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示、給我們開示這個妙法、佛法,我們要證明到、要得到這個果位,跟釋迦牟尼佛所想的,都有辦法平行,跟佛所講的、所開示的,一定要相印證,而且沒有偏差,這叫做「正等正覺」、「正等正覺」,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菩提。

我們一個人,你要說「我上一世人修到什麼階段,我這一世人可以修到什麼階段。」這我們的目標,最好,但是有辦法到這樣否?我們只有依照佛所講的妙法,堅心持名號,而且依「正法寶藏」、這個佛法、佛經、聖賢所講的話,我們若照這樣做者,你就能夠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正等正覺」、得到「正等正覺」這個果位。

有的人說是博士,我也可以是博士,我也有辦法讀到成為博士,這是「正等正覺」;或者,我是學士了,我有辦法到大學畢業了、學士了,也是「正等正覺」,因為我們的教育只有到大學而已。或是我們的教育到博士,我們就讀到博士的階段嘛!「正等正覺」。那麼,如何能讀到「正等正覺」,跟佛等高等大、所領悟的與聖賢所領悟的都是完全一樣,這就是「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啊!

那麼,「三十二相八十隨形。」三十二個相,我們人,好像我「猴頭老鼠耳」(河洛話,形容人的容貌不揚)、「猴頭老鼠耳」,沒辦法像一些高僧大德修得那麼好。所以我們這「三十二相」,你看一些修行的、一些高僧大德,我們看他們,每一位的耳朵很大對、鼻子很挺、眼睛有神、眉毛很柔、額頭很高、額頭很寬、下巴有包、有收,不會溜溜的、尖尖的。

我們從這面相來看的時候,我們就不難看出我們一個人是不是有修行、無修行、有福、無福。有的人他的牙齒、嘴歪一邊、臉歪一邊,那有辦法三十二相?佛的相、佛相就是都完完全全沒有缺陷、無缺陷。那麼,現在來為各位介紹這三十二相,三十二相者,名叫做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的大人的相。我們在喊「喔!大人呀!很有官箴、很有威。」普通都叫「大人啊!饒命啊!大人啊!」

你看,坐在台上面的都是很有威的,耳朵大對、鼻子大粒、鼻子長,嘴管沒長而已,人中長,下巴有飽(河洛話,飽滿)。「大人相」。手呢?長過膝蓋,現在有一種人長過膝蓋的,那是什麼?兩隻手超過膝蓋的那是什麼?猩猩、猴山仔(河洛話,猴子),牠們的、你看,站起來時,手超過膝。

那麼,現在跟各位介紹三十二相,什麼是三十二相?不限於佛、不限於佛,或是菩薩也是一樣,所稱的「大人相」,我們人也是會有。

「具此相者,在家為輪王。」我們若是三十二相者,在家、沒出家,為轉輪王,轉法輪王,轉這個法的輪王。

「出家者,為無上覺。」出家者,開無上的覺性。譬如,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後,祂開無上的覺性。有的在家修行的,孩子不乖,我們就沒辦法修行,光想孩子就完了,或是「尪婿」(河洛話,丈夫)沒配合、或是太太沒配合,你要唸個經就把你唸得「臭頭」(河洛話,焦頭爛額之意),唸三句「阿彌陀佛」,他(她)剛好唸你三天。你若唸一部經唸到結束、這部經唸到結束,變分屍了。

所以在家要修行的人,若有心要在家修行的人,我建議你,你要很覺悟,娶的太太或是嫁的先生,一定要同樣是同修,你不要「不要緊啦!你去信基督教吧!我愛你,你若結婚以後,是……(如何、如何的)。」結果,結婚以後,糟了,我今天要做禮拜、我這次要開法會,你看怎麼辦?你要法會,明明這裡要誦經,你沒空。跟著拜時,你沒空。那邊呢?這個禮拜,今天要洗禮、今天要講……。你們夫妻一定各走一條線、一人走一路,結果造成「尪阿某」(河洛話,夫妻)中間的分裂出來。所以各位若要修行者,還未結婚的,要注意。

若有結婚的就算了,有結婚的互相相諒解,有結婚的若能互相相諒解,也是不壞就對了,否則,要先忍一下,要先忍耐。所以奉勸各位,我們若是要結婚的、而且要修行的,你要將結婚就是修行了,「尪阿某」、「某阿仔」(河洛話,妻、子)中間、「尪婿」、孩子中間,就是在修行,你若有認識這樣者,你儘管去結婚沒要緊。你若是說「我要好好的修行,我怕孩子來吵。」你就不要嫁、不要娶,自己好好的修行,自己一個人吃、全家飽最快活。

那麼,三十二相,這就是當時在天竺在印度國的人相所講的,當時印度人的人相所講的法,在制度論八十八個來說,「隨諸堪閻浮堤」(我們世間、我們閻浮堤中間)、天竺國所最愛的就是三十二相。我也很愛三十二相,耳朵大對到肩頭,鼻子大又挺挺的,有錢。嘴不要太闊、剛好,英俊也好,身體,手長,在走路就感到很有威,好像七爺、八爺的形,手長長的這樣搖擺著,手長。我們的手,五指伸出來,不會一樣長啦!五指伸出來不會平長,五指伸出來,我們尾指要較長些,不要說太短、不要說短短的,我們要較長些,我的也還太短、我的尾指也還太短。

我們的腳在走很沉重,不要走路跟猴子走一樣「內腳尾」(河洛話,踮著腳尖走路的樣子),每次走都是「腳碟仔」(河洛話,腳前掌)在前面,我們走,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有辦法這樣走(註,師父以手比喻,形容一步、一步很穩重的樣子、整個腳掌同時著地),而一般,有的像猴子踮著腳尾、踮著、踮著,這樣我們的人相就不足了。

那麼,這閻浮堤中間,印度人當時最愛這個三十二相,天竺國中的人,到現在將這個法留到現在、我們的佛法所的就是這三十二相,而三十二者是什麼呢?

第一,就是三藏十二部經裡面第四十八所講的「足安平」,我們的腳在走,平平靜靜、很安祥,在走路很穩定、很穩定。你看一些大師級的在走路,他這樣在走很穩定、很穩定,不像我們這樣走、這樣跳、這樣跳著,這樣跳、不穩定。在走時,腳平行、平行的下去,不會踮著腳尾(河洛話,腳尖),那就沒有什麼好相,踮腳尾的歲壽都不長的、踮腳尾的歲數都不長,我兩同學、國小的同學,他就是踮腳尾,我說:「唉喲!聽說猴子走路踮腳尾,歲壽很短的。」真的,兩位三、四十歲就「抽的走」(河洛話,死了、走了)、就都「拼內攏」(河洛話,死掉、跑了)。

所以,腳在走要很順,腳平的,安平、安穩。腳底是平的、腳底是平的,我們的腳底是平的,不像我們腳底「波一納」(河洛話,凹進去),「波一納」波得很高(即凹進去很高,如我們一般人的腳底均有凹進去一處),沒有這樣。裡面沒凹進去,我們佛的腳底是平的,平平的在走。所以你們自己看看,看看腳底是不是平的,若腳底是平的,你們的一相已經圓滿了。我的腳底是「凹倒進去的」、我的是「納倒進去的」(河洛話,納,即凹去),沒辦法像佛這樣。

第二,千佛輪相,足下有輪形。我們的腳底有那一圈、一圈、一圈、一圈,圓圓、圓圓的好像印章、腳底有這個輪、有輪形,像我的手指有輪紋,祂的整個腳底有那個輪的形、輪的形,一個輪子的形就對了。

第三,手指細長。像我的手指就短短的,佛的手指長長、長(形容很長的樣子),很長。你看很多有福氣的人,手細綿綿的、軟軟的、長長的,不會摸了全是骨頭,不會像我的摸了全是骨頭。那麼,佛的手,摸了都是肉肉、肉(形容很多肉的感覺),可能佛祖不必做(註,工作)的樣子,所以祂的手這樣細綿綿、摸得很好摸,長長的就對了。

第四,手跟腳很軟、軟的相,手腳之柔。

第五,我們手足萬網。手指與手指中間,有網的形,好像鵝、鴨掌,我們鵝的這個(師父張開手指,兩指間之肉蹼)萬網,不過如果身體生病後,這個就沒有了。我們吃的鴨腳、雞腳,鴨掌都有這一塊(師父以手比喻,見大拇指與食指中間),這一塊,我們將它咬看看,不知道好吃或不好吃,自己咬看看,咬了若不好吃,鴨肉你就不要吃,鴨腳你就不要吃它了,你若咬了感覺不壞、我咬看看,若不難吃,鴨腳你就勤快點的吃(師父笑著說,並咬自己的動作),我們這手掌都有,唷!我還不錯喲!我還有這個。

有的人這個沒有用、凹下去,凹下去表示身體無「勇」(河洛話,不勇即不健康。大拇指與食指中間凹下去,表示身體健康欠佳之意),表示身體「無勇」,手這個若凹下去表示身體「無勇」,我們若是越大片越好、越大片越美。

第六,足根圓滿。我們的腳後根很肥,腳後根不會溜、溜的,我們腳後根肥肥的,不會溜、溜的,我們若腳後根溜、溜的、尖尖的,那就是短命相、短命相,短命相,這種的人是有夠調皮、有夠「猴繃」(河洛話,很難溝通之意),這種人是這樣。

第七,足跣高好。我們的腳有辦法盤起來(註,師父以手勢,為雙盤狀)、腳有辦法盤起來,而且是圓滿。我們的腳若坐著時,有辦法很軟的這樣盤起來,非常的圓滿,我就盤不起來,我的腳可能太胖的樣子,或是沒有練。那麼,我們的腳有辦法這樣盤著,就感到法相非常的圓滿,那就是佛的法相。

第八,端如鹿王。我們的這個雙邊(註,師父手比下額兩邊),這較四方,不能溜溜、溜溜,較四方,面較「崩綁」(河洛話,端莊),感到下巴較「崩綁」,較「崩綁」、耳朵當然它就大對了。我們若是這尖尖的,感覺到我們的法相就很不莊嚴了、就很沒有福氣的形了,所以這個要較平,但是也不能完全平平的、不能完全平平的。

第九,手過膝。手能過我們的「腳斗甕」(河洛話,膝蓋)。我的手連「腳斗甕」都不夠,只到屁股,還欠一截這麼長,所以,這世人修無行,後世人希望有機會能出世手過「腳斗甕」。像剛才所講的,手過「腳斗甕」的是什麼?猩猩也過「腳斗甕」、猴子也會「腳斗甕」而已。

我們世間人手過「腳斗甕」的不多,不多就對了,手過「腳斗甕」的人,這個人就很有福,人家說劉備他的雙手過膝,手、站著過這「腳斗甕」,所以,過「腳斗甕」的人有福,不一定要有多行,但是他有那個福就對了。

第十,馬陰藏相。佛的男根密藏體內如馬陰者。我們馬,公的,母的讓你看不到、公的、母的看不懂,公的生殖器藏在裡面、藏在裡面。

去年,我一位徒弟,她說:「老師啊!我想要生女兒。」看她肚子,跟她恭喜:「讚的,恭喜,生女兒。」結果生完後,尿尿、尿不出來,撐住了,病院看了,說是「馬陰」,結果是藏在肚子裡、倒縮、倒縮,結果尿拉不出來,糟了,變要開刀,不然這就是佛的法相了,倒縮進去。

第十一,身縱廣相。這個身體橫的,感到很有那個勢、很有那個威,很寬的相,這個(師父指雙肩)感到很平,不會感到溜溜(指兩肩下垂),我們若溜溜,就感到較無福。平穩、平平穩穩就對了。

第十二,毛孔青色。我們的毛細孔較有青色的,毛較屬於青色的。

那麼,這以上佛的三十二相、其中的十二相,我們下節再繼續講下去,這節到此一個段落,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回向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祝福各位!
阿彌陀佛!

網路無國界,千里在眼前,若能善巧用,何處不成賢。
行動版 | 電腦版 版權聲明 2004.01 開台

【混元禪師法語】 今天誦經沒 小陽宅(多國語言版) 唯心念佛機 唯心聖歌 世界和平推手(多國語言版) 世界和平促進會(多國語言版) 妙法普傳補遺 唯心電視網路直播 道場資訊 易經開課資訊 視頻@YouTubeKu 複習網 Brush Up !
唯心經藏 大藏經 妙法普傳 易經自修資料 董公選擇日要覽 易經心法入門 混元妙法恭錄
工廠風水經 陰宅風水經 三世因果經
唯心天下事(影片) 唯心天下事(文字) 安心真經 第二期世界華人養賢班 陽宅風水學傳法講座 易經風水面面觀 我家的風水 大地風水
加入桌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