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藥師寶懺(87)
慈悲藥師寶懺 第八十七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請大家合掌,我們來恭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這節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一。再的強調,我們的願力,勝過一切的力量,願力,我願意做什麼,願意來做什麼。不是「我想要做什麼」喲!我們想要做什麼,就是有私心;我願意要做什麼工作、願意做什麼事業、願意做什麼功德,這無私心。所以,我們要願力。或是說,我「願意修行」,「願」,很重要
。
在民國七十一年,本人病得差一點死掉的時候,觀世音菩薩藉著謝老師的嘴開示,祂說:「你有信,再來要有願、發願,你要願意行,信、願、行,願意要來修行,願意要將你身、口、意來布施、供養佛,來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願意要做什麼工作,這叫做願。若是我們無願者,我們就不可能…。」
而且說:「信,信說由此往西方去,無量數的星球世界過去,有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那裡的國土有一位教主阿彌陀佛,我們要信,相信佛所講的。然後我們從內心發出願,願。然後去做,依照開示的去做。信、願、行。」
那麼,我們今天講「藥師寶懺」,我們要相信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示的,從這裡去,東方十億萬里、十億萬世界外,有個東方淨琉璃的世界、淨琉璃的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在那裡在說法、在那裡說法,講解我們淨琉璃世界的莊嚴。我們要信、去做,這樣我們就能夠實踐、實際的實踐,我們才會成就、我們才會成就去。所以,我們要這個願最重要。
或是我們要做個事業、做個生意,你一定要發願,「我願意做這個生意,做這個工作,做這個事業以後,我願意要如何來回饋眾生、回饋社會。」不可說「我要來做什麼,要來回饋社會。」這不對了,因為我們若說「願意」,「願意」就等於說是佛所說的、佛所開示的,「願」。那麼,「啊!我願意要來布施。」我今天事業成就了,「我願意要來布施多少錢,來救濟貧民,救濟需要救濟的人。」我們用一個「願」的時候,護法神將一定給我們護持。
各為要記得,發願力,不是「我要怎樣、要希望怎樣」,這點大家要弄清楚了。或是說,我們這法會的時候,很多義工,「啊!我今天一日禪、一日禪、一日的禪,我願意來這裡修一日禪、一日禪。」那麼,今天剛好我們台北易經心法班、易經大學易經心法班第二屆、台北班同修弟子,大家發願,五十位弟子發願要來這裡一日禪,一日禪,回來仙佛寺做義工。
上個禮拜,大凡寺、第二屆的,發願回來做義工,幫忙整理。再上去那個禮拜,第四屆的發願回來做義工。所以我們的「願力」很重要,我們願力有出來者,我們做事業不會累;我們若「我想要做什麼。」絕對稍微怎樣就累了。這句話要能記得。
所以,我們同樣一句話,「我想要」跟「願」,差天和地、差天和地(河洛話,天地之差),「我要做什麼、希望做什麼。」世間法、世間法。「我願意做什麼。」出世法兼入世法,入世、出世一起修,叫做「願」。
那麼,上一節遵照佛給我們開示,我「願諸眾生。轉女成男。皆丈夫相。乃至菩提。」「願諸眾生。出魔羅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願眾生,若王法所加的時候,能夠解脫,眾生能夠吃得飽。」我們「願國家無災難」。所以,我們這都是願,願的重要性。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上一節講到發這個願,修、「滿修六波羅蜜,廣修供養,福慧莊嚴,忍辱精進,證菩提道,我等今日,應當念報。」
「報」是什麼呢?報恩、報恩。知恩、感恩、報恩,要知道這個道理,知恩、感恩、報恩。「念報」、「念報」,什麼報?為什麼要「念報」?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教我們要怎樣發願,而且教導我們如何、要怎麼修、修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精進、智慧、禪定及忍辱,就六波羅蜜。我們「滿修六波羅蜜。」「廣修供養」,我們修這些回向給眾生,讓大家能夠依照這樣來修持,我們做一個榜樣。
所以,修行有兩種,一個以身作則,用我們自己的身來作則。好像廣欽老和尚,以身作則,他念佛。人家請示他,「老實念佛就好了,其他的免講。」廣欽老和尚在過去、在台中○覺寺,有一次,有一位「查某人」(河洛話,女人)去請示師父,老和尚他說:「老實念佛就好了,妳的媳婦對妳怎樣、對妳不孝、對妳大小聲,丟在一邊、妳不要理她,這是妳的魔障,老實念佛,不要說妳媳婦的不對,妳不要講妳兒子的不對,免講,老實念佛,這才是妳你的。」
再經過十六年後,廣欽老和尚,有一天又去到○覺寺,那麼,這位菩薩「歐巴桑」(日本語,太太)她又去了,又那麼剛好遇到,「啊!師父啊!我這要怎麼修啊!」「老實念佛,跟妳講過,妳媳婦對妳怎樣,妳不要理她,妳這中間只是理你媳婦的事,妳只在意、罣碍妳媳婦對妳怎樣,妳不要管她,老實念佛。」
這位「歐巴桑」聽了就嚇得跪下去,直發抖,「十六年前來這裡,我來…,你怎麼知道我媳婦對我…,十六年後你跟我講的又一樣。」想說對別人說的有跟我一樣否?結果,老和尚對每個人開示的都不一樣。這位老菩薩才自己懺悔,她說:「當時師父叫我老實念佛…。」那就叫做「持戒」、「持戒」,戒除一些不調和的。
又「精進」,叫她要再精進。而沒精進啊!這十六年都沒精進,只會跟她媳婦在那邊糾纏、在那裡比腕力,跟她媳婦在比手劃刀,十六年來,浪費十六年。所以,老和尚再跟她講一下,自己跪下去那樣哭,手腳一直挫(河洛話,形容很激動,一直發抖的樣子)。所以,教我們要精進,廣修福慧供養、福慧莊嚴,忍辱精進。
我們在世間,我們要能夠忍辱,我們要忍辱,世間很多事情會給我們看不開的,有夠多,就是我們的魔障,千真萬確,是我們的魔障,我們魔障多者,很多事情,因為我們發願「我要往生西方」的時候,魔障就來了,一件、一件,一件、一件。
曾經我們一位老菩薩,差不多近八十歲了,七十幾歲快八十了,他有一天就上來寺裡,說:「老師啊!很多人、師父都叫我念佛,我念佛,人家就罵我,念佛,人家就講我的是非,我就很艱苦(河洛話,痛苦),我就很難過,我就一定要去跟他理論,『我念佛跟你有什麼關係嗎?我念佛,跟你有什麼嗎?』」
旁邊的人:「我看你不中意,你在念佛,嘴這樣念、念、念,不中意,吃飽太閒。」喔!這位老菩薩就氣得「秀氣拉跩」。我說:「那就是你的魔障,你過去生、生生世世,福德因緣你不夠,所以,你這中間會魔障,那麼,你不管他,人家若是在你念『阿彌陀佛』時,人家講你,你也向他拜一下,『阿彌陀佛!我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我會回向給你。』」我教他這麼做。
譬如,甲說:「啊!張仔,你在念佛念什麼?如何、如何…。」講一大堆。「啊!阿彌陀佛!我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中間,你念一天、兩天看看,你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他,不會再找你了。」就這樣沒再找。
所以,他修差不多三個月以後,有一天就又再上來了,帶孫子整群的上來,說:「老師啊!你跟我講完,我現在若是人家罵我、對我怎樣,我就『啊!阿彌陀佛!我念佛回向給你。』」照這樣去做,竟然沒有人敢罵他,沒人敢跟他障碍。是什麼?叫做魔障、魔障。
有的時候,我們在行善積德、我們在服務大眾的時候,人家會笑你,「啊!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我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你。」那就是要來討債的、那要來討債的呢!要來給我們討債哪!所以,我要回向給他,他就歡喜了。各位要知道這個道理,我們不必怕有人會來給我們障碍,一定會障碍,因為你要往生西方,因為我們要考試,所以,有一些魔障,我們就所有功德回向給他,這是天經地義的。
所以,叫我們要精進,要忍辱,一定要忍。
「證菩提道」,什麼叫「證菩提道」?證明到我們人生無常,證明到世間是調和在生存,證明到世間一樣都不可缺少,證明到世間要有太陽、要有水、也要有月亮、也要有萬物,也要有煩惱,若是一個人無煩惱,他不會去修行,就是會煩惱才去修行。所以,「煩惱證菩提」啊!煩惱證明到菩提。
這原理是從那裡來呢?當時我們釋迦牟尼佛,祂在世間的時候,看到眾生一會兒死、一會兒生、一會兒活、一會兒死,生、老、病、死這麼痛苦的事情這麼多,祂才發覺人真的沒辦法長生?所以,祂才離開家庭,出家出去,在外面四處訪道,訪道整整六年,訪道到六年結束,到第七年來,祂才發覺說,「我四處訪道、什麼道,這中間也有吃菜(河洛話,吃齋)道、也有修苦行的,也有去讓火燒的,也有在溪埔,衣服脫光光,讓日頭(河洛話,太陽)曬,看會開悟否?
也有讓水沖的,也有浸在水底的,也有坐在荊棘堆中的,也有做什麼的,也有坐著煉丹、練炁的,很多,六年啊!整整六年,這中間,發覺說,所有的這些方法,無法讓我心安、無法使我心安,那麼,究竟什麼是對的?」祂才「啊!要心安,心要安,要心安做什麼?要安心、安這個心。」
我們有目睭、有嘴、有耳朵…,五官,都是五種魔跟在身軀邊,所以,所看到的都是痛苦,生生死死的痛苦,那麼,祂自己坐在那棵樹,那棵樹名叫做「不蒂」,樹的名、大棵樹,我們翻譯過來叫做「菩提」,在印度稱「不蒂」、「不蒂」、「不蒂」、「不蒂」,那樹名叫「不蒂」,那棵最大棵,那麼,大棵也可以遮風、也可以遮雨、以可以遮日頭。
那麼,佛陀釋迦牟尼佛,祂就坐在樹底下,發願說:「我若無開悟時,我一定要死在樹下。」發這個願,「若無悟道、無開悟時,我一定要死在樹下,不要起來。」這就是第一關。
那麼,這六年來所修的,無法得到心安,那麼,我們的佛祖祂就說,究竟是什麼才是開悟?到底今天煩惱的是誰?才:「啊!我一個心袂安啦!」心袂安,就要安心啊!要安這個心。我們的心袂安,就要個東西把它蓋著才會安啊!叫做安心。安心是什麼方法?到後來想想:「啊!反省,要懺悔,要反省、去懺悔。」
所以,慢慢想,從小時候,慢慢想、想小時候的事情,不對的就道失禮(河洛話,道歉),不對的向人道歉,不對的事情道失禮,一直不對的事情向人歉失禮,一直想,一件、一件一直想,想到第七天的時候,突然都想完了,也向人道失禮了,該原諒人家的也原諒了,不對的,向人道失禮、坐著向人道失禮,自己靜靜的坐在樹下,在那裡想,想到最後,「啊!我心很安的喲!無煩惱的,心很清的。」
心很清是什麼?第二天早上、坐一天的天亮的早晨,才從裡面發出很大的力量、一個力量、很大的力量,好像爆炸起來,我們人就自己脫出這個體以後了,無罣碍,才會去到天庭,去到天庭,回到世界,在天世界的如來,看到祂回來了,很歡喜,很歡喜說:「喔!你回來了,你在世間怎樣?你去娑婆世界,世間如何?」
那麼,我們的釋迦牟尼,祂才將這世間的「代誌」(河洛話,事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的代誌,講給天庭這些如來、菩薩、給祂們聽,讓祂們知道世間有這些。那麼,釋迦牟尼祂說世間很苦,不想要回來、不想要再下來了、不想要再回來世間了。這些如來、菩薩、天神等說:「不可以,因為你的願力、你就發這個願力,要來幫助眾生,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生命是永遠的,我們都是從天庭再來投胎的,從淨土的世界,靈魂藉著過去生父母的因緣,所以這一生有身體給我們投胎,來世間體驗整個的人生。
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在世間才有鬥爭、打架、貪、相害種種的這些脫序的行為及想法。那麼,你要趕快,你要再回去,回到凡間,將這天上的『代誌』來講給大家知道,讓眾生知道我們人的生命是永永遠遠的,我們下來世間,是父母的因緣,給我們生一個『查甫體』(河洛話,男人身)、『查某體』(河洛話,女人身),讓我們下來世間再修行,再體驗人生,然後再來繼續這緣分、繼續這緣分,再來惜這緣分,再來結未來生的緣分。
而且,讓我們大家來世間知恩,知道過去生的父母,再來出生,過去生有緣的人再來出世,讓我們知道這恩,我們來投胎這恩。然後,我們來感恩,要感謝這所有幫助我們的恩,感謝社會的恩,感謝國家的恩,感謝父母的恩,感謝兄弟姊妹、所有親人的恩,大眾的恩。然後,報恩,然後要來報恩。
為什麼?將我們所體悟的,講給大家知道,告訴大家,說我們人的生命是永遠的,會死的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一個肉殼,一個肉殼會死而已,會壞掉,壞掉丟掉以後,我們也是又回去了、同樣再回去。
釋迦牟尼佛,祂覺悟以後,祂才再回來,再回來將這些事情,開始才講給弟子聽,講給祂所有的弟子。開始五個弟子跟在身軀邊,祂才再一個、一個找回來,跟他們說人的生命是永遠的,世間的身體暫時借用的而已。
那麼,釋迦牟尼佛,開始四處講這個法,講給人們知道這個妙法,說我們的生命是永遠的,身體是暫時的,人來世間是知恩、感恩、報恩,人來世間是繼續這緣分,我們要惜這個緣,結未來生的緣,不要說稍微不中意就要打、就要搶、就要殺、要騙、要詐欺、要侮辱,我們不可以這樣,這樣就違背我們做人的尊嚴,跟違背我們做人的寶貴了。
所以,才有這個「菩提」、「菩提樹」,才證明到「煩惱證菩提」,因為佛祖,祂就是很多的煩惱,看到世間很多的煩惱啊!看到世間很多的煩惱,祂才菩提樹下,在菩提樹下證明到人來世間的因緣是怎樣,就六句、人在世間的因緣是六句,第一、知恩。第二、感恩。第三、報恩,來世間的。再來,因為知恩就是來繼續這緣分,繼續緣分就是知恩,繼續緣就是知恩。而感恩就是要惜緣、就是續緣。
各位,我們來世間,第一,叫做知恩,就是繼續這緣。知恩│續緣。感恩、感父母恩│惜緣。要惜這個緣分。有的一些人,把老爸、老母逆得半條命,這就不是惜緣了,這就不是知恩了。報恩,就是繼續未來生的緣│繫緣。我們來世間,六個原則。
所以,這能夠證明到菩提啊!證菩提,證明到我們人世間的重點,就是知恩、感恩、報恩來世間,知恩、感恩、報恩來世間,而知恩就是繼續這緣分,人和人會「鬥陣」(河洛話,在一起),是繼續過去生、生生世世的緣分,這非常寶貴。
我們感恩,就是要惜這個緣分,人既然會「鬥陣」、會結緣,我們要惜緣、要惜這個緣分,不可稍微怎樣將這緣分去斷掉,為了世間小小的幾塊錢、一些錢、一些小小的代誌,你就將這緣分去斷掉,非常不應該的,這是非常愚痴、沒智慧的,不會惜緣。人來世間結這個緣,是很不簡單、非常不簡單的,那麼,我們惜這個緣的時候,不會惜,確實枉然、枉然。
因為我過去做測量、做工程,很多吃虧的事情發生,錢財無緣無故去的時候,有去無回的、拿去無回的,很多事情,到後來想一想,「啊!錢一回事,朋友緣才要緊,朋友的緣跟情才要緊,錢是人賺的,人是活的,錢是死的、東西是死的,活人不要被死東西作弄去了。」我也是笑哈哈,了就了(河洛話,虧損為了│音ㄌㄧㄠˇ。),就算了,這錢再賺就有了,東西沒了,再買就有了,算了。所以,我悟到了這一點,我就感到很好過了。
那麼,以後,開始走這條路以後,結的緣、過去所結的緣,竟又繼續下去,結的緣更加深,才體驗到,以後體驗到佛跟我們講的,我們要惜緣、要惜緣,尤其父子、母子的緣分要惜,尤其兒子、女兒對「是大人」的緣分,要惜,一定要惜,我們不會要惜「是大人」的緣分,實在非常的不應該,非常無開悟、非常的無開悟。我們若能夠惜「是大人」的緣分,我們這是一種報恩。
然後,我們本來是報恩,報恩是綁未來生的緣分,繫緣,繫這個緣,惜這個緣就是繫這個緣,繫未來生的緣分,未來生的緣分,繫的是什麼?要善緣,若知道報恩,一定繫到未來的善緣,我們若不知道報恩、不知道要報恩,你一定繫到惡緣、繫到惡緣。所以,我們這一生若會惜緣者,我們來生能夠繫到善緣;若這一生不會惜緣者,後生一定會繫到惡緣。
以前我都愛釣魚,有的時候會去釣到水蛇,釣到很歡喜,弄牠,啊喲!嘴開開的,我以為是鰻魚。趕快放掉,以後不敢再釣。
久了又想再釣,再釣、再釣、再釣,鰻魚在陰濕的地方都會躲,就再釣,釣、釣、釣,有的時候又再釣到水蛇。以後我就不敢釣了。這可能都是繫到惡緣啊!我們這過去生的惡緣。所以,這以後,我不再釣魚了、開始不要釣。
還有,愛毒魚,一次,三毒、四毒,下面人家一群鴨子,鴨子剛好趕過來,啊喲!我光是要去趕那群鴨子,水裡趴(河洛話,在水中滑倒之意)好幾次,一直爬、一直趴,怕那些鴨子來吃那毒水。之後,我一定不敢毒魚了。這是什麼?都是一種叫我們要惜緣、要惜緣的開始,不然,我們把人家鴨子毒死了,結到未來生的惡緣。
還有一個結到惡緣的,我們一位信徒、在路竹的信徒,大約在十年前,剛好來台中,來請示王禪老祖,她說:「老師啊!王禪老祖啊!我的家運如何啊?」剛好王禪老祖祂給我講:「你跟她講,她的媳婦對她不孝,沒有上一世人妳對妳媳婦不孝的十分之一。」喔!這位「歐桑」(日本語,太太)竟然「嬤嬤嚎」(河洛話,嚎啕大哭),講她媳婦是非常的不孝,給她忤逆,逆得她受不了。
哭得很那個,哭完以後,「目屎」(河洛話,眼淚)擦一擦。就說:「妳現在被妳媳婦逆,無上一世人妳逆妳媳婦的十分之一。」她說:「要怎麼辦呢?」老祖說:「現在妳的媳婦,就是妳上世人的婆婆,妳媳婦給妳十分之一,妳就受不了了,那以前妳逆妳婆婆十倍啊!人家都忍耐了。」才這樣不哭了,問說要怎麼辦?
老祖給她開示:「要惜緣、惜緣,妳的媳婦不管對妳怎樣,妳要惜緣,媳婦對妳怎樣,妳要第一,歡喜受。再來,精進,要念佛回向給她,念佛給她就對了,念佛給妳們的媳婦,消這個業。妳媳婦對妳罵,妳你就『阿彌陀佛!罪過!罪過!』而媳婦把妳糟蹋(河洛話,欺侮),妳就『阿彌陀佛!我功德都回向給她,所有念佛的功德都回向。』」
差不多一個半月以後,她的媳婦開始漸漸不會「糟蹋」她,過了兩個多月快三個月的時候,就又再來了,來時,「老師…。」那時會笑了,那時我在台中五權五街,上來時候笑了,說:「老師,我的媳婦是真的對我好?還是假的?真的還是假的?」我說:「真的啊!妳的媳婦對妳是真心的啊!」「是啊!我竟然不敢相信,我媳婦現在對我有孝,好像女兒、比女兒還要有孝。」
我說:「還完了,歡喜受、歡喜受,然後我們用功德回向,消這個業、消這個厄。」那麼,這位歐桑,就這樣歡歡喜喜回去,她說:「老師,我會了,以後若遇到親戚朋友,媳婦對她怎樣,一定要歡喜受,要去惜緣,不可再去逆。」我們若做人媳婦,妳又要再逆婆婆,後世人會再相遇。
這就是證了菩提,我們人就是有煩惱,才會證明到當時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放棄這王子的榮華富貴?放棄這個家庭、幸福的家庭?放棄這作國王的這個榮華富貴、這個地位呢?因為體會到世間的無常、人生的無常,所以,祂才離家出走,去修道。到第七年才去證明、證道,開悟,證到菩提。叫做「煩惱證菩提」、「煩惱證菩提」。你們常常聽到「煩惱證菩提」,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剛才所講、釋迦牟尼佛祂出家修行的道理,這就「煩惱證菩提」。
「我等今日。應當念報。」我跟大家,所有參加聽經聞法、所有參加消災解厄、所有在座有緣無緣、有情無情十方法界眾生,及這三界萬靈等,跟各位的堂上歷代祖先、九玄七祖,無緣住世嬰靈、地基主等等,「應當念報」,我們應該依照藥師琉璃光如來開示的這些妙法,要去走、要去做,把它應用在生活中、應用在我們每一日一言一行之上。所以,佛給我們開示說「我等今日,應當報恩。」的道理,就是在這裡。
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是故志心。歸命頂禮。
到這個時候,我們大家、「我等念報」,我們來讚嘆、讚嘆,佛陀釋迦牟尼佛祂也讚嘆,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琉璃光如來佛的恩和德,恩和德,德是什麼?德就是天恩,恩就是天、人、地,天、地、人三才,天、地、人三才。
佛給世間的天、地、人三才的恩,不是說我們一個人,我今天要恩給什麼人、只有一個人的恩而已,恩、恩情給一個人而已。藥師琉璃光如來祂的恩德,不是只給某某人,祂給所有的法界、所有一切的眾生,祂的恩德給所有有情的,祂的恩情不是給某某人而已。若是各位有求者、心念者,祂恩都會給我們。那麼,恩是什麼恩?給我們講,能夠我們眾生的病,眾生的藥,然後,眾生的懺,然後給眾生的願。
藥師琉璃光如來,教我們、要引渡我們的,第一、就是讓我們瞭解的「病」。第二、就給我們「藥」,教我們怎樣醫病。第三、教我們怎麼「懺」。第四、就是「願」。我們病是從那裡來?貪、嗔、痴所引起的。藥,本來就是什麼?「心藥」,給我們的是「心藥」。「懺悔」,是世事無常,世間是無常的,世間是無常的,名也不是永遠我們的,財也不是永遠我們的,身體也不是永遠我們的。
「願力」-大慈大悲的心。第五,要「力行」,要去做。「力行」,我們所有眾生是有情,「力行」,就是覺悟到眾生、覺眾生是有情的,覺到眾生是有情的。所以,這五項、五個原則、五個妙法,各位啊!我們要瞭解。我們世間人是「啊!我現在做什麼好嗎?」那麼,若是佛,告訴我們,我們在世間把持這五項的原則,我們來做的時候,我們整個我們的人生,會非常的幸福。
「願力」,大慈大悲的心。再來-
「力行」,覺到眾生是有情的、覺眾生是有情的。
「藥師琉璃光如來。常應如是。」
就是以上這些-
一、病-貪、嗔、痴。
二、藥-心藥。
三、懺悔-世事無常。
四、願力-大慈大悲的心。
五、力行-覺到眾生是有情的。
以上這些是天德(一至五),天的德、佛的德、菩薩的德給我們的。有的人,我們說:「啊喲!這個人怎麼這麼沒德?這個人是怎麼了?」這是世間的道德不合天德。「啊!這個人做事情怎麼這麼糊塗?危害社會,賣毒,害死那麼多人。」這是什麼?無天理、無人倫、無天德,無天德者,以後一定墮落三惡趣│地獄、餓鬼及畜生道三樣裡面,在那裡輪迴,在那裡輪迴。
「常應如是」,我們大家也要依照藥師琉璃光如來大慈大悲心,給我們開示這五項,努力去做。「藥師琉璃光如來,常應如是。」時常就是這樣,想以上這些心,本來就無變動,現在也無變動,原來也無變動;但是,我們眾生心很容易變動、眾生心。
「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安樂」,是什麼安樂?安我們的心,「安樂」。安樂,安不淨之心,妙法利眾生↓修滿六波羅蜜↓阿彌陀佛成佛之修行妙法。
我們說:「這個人安樂哥仔。」為什麼叫「安樂哥仔?」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睡、有得玩、有得…。那不是「安樂哥仔」,那心袂安呢!你試看看,你今天很有錢,袂安!
安樂,「安」是安不淨的心、不淨的心。我們「啊喲!…」一下子要去給人家做什麼,又一下子要做什麼、做什麼、做什麼…。不淨的心。那麼,「樂」者,妙法利益眾生。這從那裡來?修滿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什麼?阿彌陀佛成佛的修行妙法,就是六波羅蜜、六波羅蜜。
「一切有情」,什麼叫做「有情」呢?有情就是菩薩心。第二、是佛心。有情就是「覺悟者」。第四、無我。而「親情」呢?有私心、有輪迴、未開悟。這點各位要弄清楚。
有情:
一、菩薩心。
二、佛心。
三、覺悟者。
四、無我之心。
親情:
一、有私心。
二、未開悟。
三、有輪迴。
什麼叫做「有情」?我們要修有情、有情,有情:菩薩的心,有情的時候,就佛的心,有情就是覺悟者的心、無我的心,叫做有情、有情的心。
為什麼「有情」跟「親情」有不一樣?「有情」就好像是佛菩薩的心,所有的人都看做自己的子民,叫做「有情」。譬如,現在選舉到了,光是我們某某縣四個要選縣長的,都會來拜佛,佛、菩薩都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什麼人他的天命要做什麼工作,為大家要做四年的工作、要做,所以,這個天運到的人、他的願力到的人,他就要上來做縣長,那是「有情」。
而「親情」呢?只會說一定要讓這個贏,不能讓這位輸去,一定要讓這位贏、這位贏。結果,輸、贏,叫做「親情」而已,叫做有私心,未開悟。那麼,「有情」袂相告。「親情」會相告。
我一位弟子的先生,上一次講過,年紀七、八十歲了,每個兒子每個分三、四億給他,欠一個百餘萬,其中一個開始就要相告了,要告喲!要告那些兄弟,要告「每個人就分四億,為什麼你要少百八十萬給我?」差百八十萬就要相告、要告老爸,這就是「親情」的不幸啊!「親情」。
到後來,那老爸突然覺悟起來,統統叫過來,「我上輩子欠你是三億八千萬,我現在給你三億九千八百多萬,你如果不中意,我繼續欠你,統統還給我。」這樣,到後來他翻臉凶起來,這些兒子:「對啊!阿爸怎麼講這樣?」所以,兒子就喊:「好了、好了,三億八千萬就好了。」不然要相告。
很多現在為了錢在起相告,老爸剩很多財產,告到棺材扛不出去,死都袂安寧,一下子不中意,腳就踢一下棺材,「爸,你有私心,你就沒多少給我,明天要拜,我就不願拜你,你要吃什麼?你給我分的不公平。」那是親情所引起的。我們法院,很多為了親情,財產,兄弟間為了財產在起相告,告得袂好勢。那親情所引起的。
所以,大家,你們不要執親情,親情會反面(河洛話,翻臉),有情袂反面。那麼,「有情」,你就是兄弟、兒子、父、母都是佛的弟子,天、地、神子的弟子,都是平等的,都是有緣、有情才會來世間「鬥陣」(河洛話,相伴)的,要互相相體諒的,不必互相相爭、相鬥、鬥爭。這就是「有情」跟「親情」的差別在此。
所以,佛祖告訴我們要「觀自在菩薩」,我們若覺悟到所有世間,要用有情來「鬥陣」、人與人來鬥陣時,我們每個人就看到自己,就是「觀」。看到自在的菩薩。「觀」│看到,自在、原來自己就是菩薩來出世的啦!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平等嘛!
你為什麼還要爭?要鬥?我罵你、你罵我?我告你?老爸、老母棺材在那裡,法師那裡叩、鏘,叩、鏘(註,敲法器音),後面在相罵,罵得香拿起來了還在罵,或者在找鑰匙,或者,「老爸不知那裡還有私房錢否?地下還有再埋多少否?」都是「親情」所引起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悟到說,世間都是「有情來的」時,我們就袂(河洛話,不會)相告,世界會祥和。我們若悟到說,「我的親情最重要」的時候,那麼,一定相告、一定會打壞感情,這麼就「了然」、那「了然」。
那麼,社會上這麼多不幸的「代誌」(河洛話,事情),都是由「親情」引起的,都無悟到人是「有情」。「親情」是這世、這生、這世而已,親情;「有情」者,生生世世,過去幾千年來,都是「有情」來,包括未來都是「有情」。所以,我們若「有情」者的心,叫做知恩、感恩、報恩,有情,我們覺悟到我們人和人是有情在生存時,就知恩、感恩、報恩,這個續緣、惜緣、結未來生的緣,這六種的寶。
我們若覺到我們人在世間是「有情」的時候,我們會活的很快樂,我們就無驚慌;但是,若是我們覺悟到、想到「我是一個親情、親情存在者。」你竟忘記上一世、前一生所有有緣的人,把他們也下來在世間、投胎來了,我們執在親情理面的私心。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般若波羅蜜心經」給我們開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自在菩薩,你要看到裡面本來自己菩薩,要看到的時候,當你看到的時候,你就要去「行」、去做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什麼?要實踐佛給我們開示的「八正道」、八正道,你就有辦法看到了。
「八正道」是什麼?「正見」。「正思維」,這想法要大公無私。「正語」,我們講話,不可以說糕糕纏、無智慧,講說要挑撥離間,使人起「冤家」(河洛話,吵架)、使人離婚、使人相罵、相打,我們講話不可以這樣,用我們的嘴講錯了也不可以。「正業」,我們來世間要做工作,我們每一天過人家的路、吃人家的飯,我們每一天使用人家給我們的,天、地、水給我的這恩,要正業。「正念」,我們要有個念頭,我們要「知足常樂」,要有慈悲心。
「正命」,我們要瞭解自己有多少福報、我們有多少能力,這是正命。然後,這「正精進」、孝道、孝道。「是大人」生我們,十個多月酸甜苦辣的吃,跟生出來後捏屎捏尿,我們若看到一堆屎,鼻子就摀著、跑得遠遠的。沒想到「是大人」捏屎捏尿給我們捏,我們沒孝道,我們不會將一些妙法講給「是大人」聽。
然後,「禪定」,我們心無定,人家講什麼,你就飛出去了,人家講牽著就去了,人家說:「啊!來做什麼。」就賣毒了。人家說打架,就整群了。人家說飆車,整群就飆車了。做壞事情、就做壞事了。來趴、就來趴。來賭,就來賭。喝酒,就喝。所以,這是我們心無定,我們就被世間這些縛去了。
所以,我們要「覺到有情」,所以,我們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的妙法去修行。
「是故志心。歸命頂禮。」所以,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我們各位,現在要發這個心,依照佛所開示,頂禮,將這個妙法放在我們頭殼頂,向千手觀音、準隄菩薩手拿的樣子一樣,頂禮,頂禮什麼?佛在我們頭殼頂,頂禮在我們頭殼頂,我們要將佛在我們頭殼頂,這是什麼?我們要開悟、要覺悟,我們來這頂禮,虔誠啊!
這以上,我們的藥師如來跟世尊給我們開示的,我們到這裡一個段落,下一節,我們再來繼續重複剛才所講過的這些「大陀羅尼咒」、藥師如來所講的這「大陀羅尼咒」,這非常的重要,下節我們再繼續講解,這節到此一個段落。請大家合掌回向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