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藥師寶懺(66)
慈悲藥師寶懺 第六十六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請大家合掌恭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今天這一節再來講解「藥師寶懺」。上一節講解到我們佛、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定中,跟我們講說眾生的病那麼多病,那麼,講完以後,在定中、入定三摩地之中,從頭殼頂、肉髻上面放出光明,放出光明來演說大陀羅尼咒,就是解脫的咒就對了,解脫我們的病之咒。
病跟我們講完,我們的病因講完,開始接下來要給我們開示藥。那麼,開始呢?有什麼病,又接下來又要給我們開示藥,那麼,為何又給我們講藥?我們人本來就無病,那是為什麼又要藥呢?這就是佛的慈悲,大慈大悲的佛才會給我們講解、這樣給我們開示,將我們的因緣果報,我們的病就是果報、果和報,病的果。那麼,跟我們講病的因、果。我們一旦病、已經形成病,就是果了,而這果、病,就要跟我們講因。
所以,我們若佛、覺者在跟我們講經說法,開示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病,一定會將我們的病因做一次跟我們講。不會像我們世間人私心很重,所以,跟我們講:「啊!你有病,病因在哪裡…」有頭無尾,造成我們一個驚惶。但是,佛、世尊講解我們這些病因、說法就不一樣了。
所以,若一個覺者要講經說法、給眾生講經說法,一定先自他的因講起,才講到他的果,講果以後,不要讓這個果繼續再發生其他的因,所以,會給我們開示藥,解決、了脫生死的方法,了脫生死的妙法。
那麼,上一節給我們講「南無薄伽伐帝 鞞殺社」,就跟我們講:「啊!各位啊!我所講的大家這麼多病啊!」那麼,這麼多病,佛大慈大悲,在給我們開示,是為什麼人的病的原因從何處來?所以,給我們開示說,大家心要定下來,遵照大日如來的教誨、教導,努力去做,我們就無病,也免藥。
那麼,爾時,藥師琉璃光如來開示結束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是知懺悔之功。諸病心瘳之靈劑。了生脫死知奇方。」
我們現在再講下去,我們的世尊開示說-
有大醫王。應病設藥。所謂慈悲喜捨是藥。忍辱柔和是藥。正信三寶是藥。勤修福慧是藥。六波羅蜜是藥。飽飡甘露是藥。貪求法味是藥。修真養氣是藥。善巧方便是藥。不動聲色是藥。清心斷慾是藥。常用如是等藥。擣篩和合時取服之。眾生若病。應同一病。眾生須藥。應同一藥。若說多法。是名顛倒。
佛給我們開示,這個藥,藥的原理,就開始給我們開示了-
「有大醫王。」大醫王是何人呢?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延壽藥師佛,大醫王。
西方的大醫王呢?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大醫王。東方的大醫王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我們娑婆世界、世間的醫王、世間的大醫王就是何人呢?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大宇宙之間有三位大醫王、大醫王,阿彌陀佛醫王、藥師如來醫王及釋迦牟尼佛醫王。
有的人說:「啊!東方藥師佛才是大醫王。」不是這樣而已,錯掉了。藥師佛在東方說法,醫治眾生的病,所以,在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娑婆世界,這釋迦牟尼佛大醫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大醫王。所以,有大醫王-
「應病設藥。」因為眾生很多種、很多種的病,病是八萬四千種的病,大醫王「應病設藥」,因為應到所有各種、各種、各種的病,所以來設了這藥。設這藥是什麼?心藥、心藥,真病無藥醫,假病也無藥醫,藥醫有效的是醫沒病的。所以,我們的咒說「鞞殺逝 鞞殺逝 鞞殺社」,藥、病,藥、病,藥、病,本來就沒病,所以不必藥。但是人就有病,是什麼原理?這就從心病而起。所以給我們開示「應病設藥」。
「所謂慈悲喜捨是藥。」「慈悲」,就是把眾生的痛苦,我們把它檢起來,將我們的妙法給他,是藥。好像剛才弟子的女兒說考試,好像幾次考試都差一分、兩分,差一點點,是非常冤枉,那麼,來,心開始有病,心開始顛倒夢想,心會不安,所以有病,有病。
那麼,來請示老祖,我就跟她講:「妳要唸咒,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因為摩訶般若波羅蜜這個咒,金剛經的總頭,摩訶般若波羅蜜,這就是咒、咒,這個咒就是告訴我們到達內在大智慧的彼岸,到我們內在、裡面、內在大智慧的彼岸。」這就是藥。
因為各位,你們平常時在讀書,不知道所讀的書到那裡去了,我們記、記、記,奇怪了,到時候要來拿,拿不出來用,原因是什麼?因為有病,無智慧,思想上有塞住了,那麼,我跟她講:「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妳要讀書之前,妳合掌唸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因為妳就是考試,妳很認真讀,但是都差一點點,有病、有煩惱,那麼,妳來跟我講,我將妳的煩惱接受起來,然後跟妳說藥給妳,藥是什麼?摩訶般若波羅蜜。妳照這樣唸,唸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這就是藥了,這就是藥。」
所以,我們的藥,不是只有說有形之藥,我們內心、思想、般若智慧的障礙,都要有能夠解的法,就是藥。
「慈悲喜捨」,「慈」就是將我們的痛苦把我們檢去。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很多煩惱,你不必管什麼,你一直跟佛祖講,一直跟佛祖講:「啊!我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你一直跟祂講,不要緊,你一直跟祂講,煩惱講給祂聽,佛祖一定會將你的煩惱檢去,然後,佛祖會將智慧給我們、妙法給我們,給我們,你有聽到、沒聽到,但是,你一剎那,你就知道怎麼做、你就知道怎麼做,那麼,那就是藥。
所以,各位啊!我們要去拜神、拜佛以前,一定要懺悔,然後將所有的事情講給佛聽、菩薩聽,祂雖然是材刻的、金子做的或是土做的,但是你跟祂講的時候,菩薩一定坐在那裡靜靜的聽、靜靜的聽,聽你跟祂講完,然後,以各種的因緣讓你能夠開發到、體會到「啊!我要這麼做。」那就是藥,那就是「慈」和「悲」。
「喜捨」,我們「喜捨」,布施就是喜捨,布施,布施有財施,我拿錢去道場,幫忙蓋道場,那是財施。我拿錢去印經書,是財施。那麼,我們拿錢去蓋道場,去印經書,或是買菜給人吃,買米給十方的眾生、信眾來吃,這就是喜捨。那麼,有的時候我們拿錢,「啊!我拿錢去蓋廟的功德在那裡呢?」因為,各位啊!你們布施錢財蓋道場,讓很多人、很多人能夠受益,能夠受益修行,去道場修行、聽經聞法,這是間接的功德,而且牽涉到布施。
今天我們仙佛寺,我今天能夠在這裡講解這「藥師寶懺」及過去講「風水真經」的妙法時,若是沒有十方這七、八年來大家的布施、奉獻,根本就沒有這個講堂,也根本沒機會講解這些妙法,將佛的妙法講給各位瞭解,有的不曾聽過,根本我們就無因緣、沒這個機會來講給大家聽。
所以,我們這布施的功能,我們要想很遠,不是想短短的而已。一間道場,有的時候已經完成起來了,來弘法利生的時候,因為大家發心護持,護持這個法,能夠講經說法給大家聽,古早時代,要聽個經都不簡單,要走好幾個日夜的,走好幾個日夜,等候、等候…,才等得到機會,才等得到機會讓你聽經啊!那有現在這麼簡單電視開了就有,所以,我們現在很有福報。
好像我們在美國或是其他國家,那麼廣,我們佛教才蓋一個道場,兩、三位法師去那裡說法,而要去聽經的,開車開了十餘個鐘頭,去聽聽了一個鐘頭、兩個鐘頭就結束了,這是非常難得啊!所以,各位十方,你們大家的布施、大家的奉獻,這都是間接、也有直接去利益到很多眾生,利益很多眾生。
所以,我們大家喜捨、布施,這個喜捨大家要看很遠,要瞭解,若這樣,我們做喜捨就無怨言,不然,有的有怨言,「啊喲!我拿錢上來要做什麼呢?」事實上,各位,這麼多年來,你們大家對仙佛寺的奉獻、的布施、的奉獻,成果、在利益眾生的成果,大家都已經看的出來。那麼,那「喜捨」是藥。
那麼,再來,「喜捨」為什麼是藥呢?布施是為什麼是藥呢?這原理在那裡?就是說,譬如,我們一個布施,我們有護法神、守護神、冤親債主,守護神,冤親債主祂們因為看我們每一天做很多善事,有的時候,我們的「是大人」(河洛話,父母)、祖先他們過去沒這個習慣,他們看到子孫這麼做,他們自然會懺悔,他們自己會感到「歹勢」(河洛話,不好意思)「我們過去怎麼不會這樣?
過去不會要做這麼多善事?」這就是說,我們做這些,醫這個病,這個藥醫什麼人呢?醫我們的守護神。若是我們的冤親債主,祂們要來討債、要來討這些債務,祂們看我們有布施,心打開要利益眾生、利益大眾,那麼,各位,這樣做,我們的祖先連冤親債主,就「喔!某某人的孩子、這些孫子,都會做善事,我們要討這個債就算了。」那麼,我們所做的功德都回向,回向給冤親債主、累世冤親債主,都在回向。這個原理,各位啊!要瞭解。
曾經我們一個信徒,他很愛做一些善事,他就多少的做,看到雞屎,他就把它檢到旁邊,牛屎,檢到旁邊,垃圾檢旁邊、石頭檢旁邊,有一天,他就跑上來寺哩,我說:「咦!奇怪了,你這個人約十年前你就要死了,你怎麼沒有死?很奇怪了。」他說:「老師,你怎麼這麼講?」「對啊!你應該要死了,怎麼沒有死?」
他說,他讓人算命每一個都這樣跟他講,但是,他為什麼沒死?我說:「你應該善事做很多。」那麼,這位先生、這位信徒,他說:「無啦!我是沒做什麼善事啦!就街道上我看到酒瓶,我檢到旁邊,不要讓人踢到,石頭在那邊,我檢到旁邊,不要被車子壓到、不要去噴到別人,就隨便做一些,我也沒什麼,就順手而已,我就很「業相」,我的人就很「業相」〈河洛話,勞碌命之意〉,看到不行,我就把它檢到旁邊,這樣而已,沒什麼。」這是功德,這就是喜捨,喜、歡喜捨這個身、捨這個身,就是歡喜捨這個身去做這個工作,這就是「捨身」、喜捨。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開車,嘿!也喜捨呢!很歡喜將垃圾丟到外面,前幾天才看到一位開賓士六○○的,有夠無水準,那啤酒罐子,喝一喝,〝鏘〞的,丟到路中,車子在走就丟,一會兒,換衛生紙、換…,一直丟,有夠無水準,這種的喜捨,造惡,那麼,現在很多開好車的,檳榔汁,〝呸〞的就丟出去了,袋子拿了就丟,啤酒罐、空罐拿了就丟到外面,很沒道德,這種人很可憐,他的心有病了,他的心有病才會這樣。
所以,我們很多人在世間,有錢,但是沒有真真正正做有道德的事情。每一次若是明天是中秋了,中秋到了,明天若公園結束,後天公園打掃的人就拼死了,道德。那一種的喜捨│歡歡喜喜的將自己不要的東西丟掉的喜捨。所以,各位啊!我們要像佛的喜捨、要像佛的喜捨,不可像一般人將自己不要的,要丟給別人,我們要慈悲喜捨就是樂。
還有我們一位信徒,他的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感到很難過,身軀好像東西綁著,腳好像有東西綁著這樣、拉著,走個路好像幾千斤、好幾萬斤,腳用拖的在走,有一天,那當時我還在台中五權五街的地方,他樓上爬的爬不上來,都用手拉著這樣爬,「啊喲!你的人就看的健健康康的樣子,怎麼會生成這個形?」
「我也不知道,我這兩、三年來,突然腳在走,好像有人在拉我。」我那個時候請示王禪老祖,老祖祂跟我開示:「這個人『凍霜』〈河洛話,小氣、吝嗇〉、很『凍霜』,很『寒山』〈河洛話,吝嗇〉,『凍霜』又『寒山』,一點點布施都拿不出去,人家若去他家去向他化緣、或是艱苦要向他化緣,就把人家趕出去。」我問他有這回事否?「有啦!很無聊的,我的家裡,常常來要錢、要什麼,很無聊的,我都把他們趕出去。」
他的太太就給我講:「阮尪很無度量的,都會順便把人家罵一罵,講一些話分人聽一聽,才放他走,才十塊錢、二十塊錢拿給他。」那麼,我說:「你要懺悔了、要懺悔,你回去認真去做布施,回去要認真的你不用的東西拿去送給人家不要緊。」
他回去,他說:「我什麼沒有,米發霉的很多。」喲!有夠「凍霜」,放到「臭甫」〈河洛話,發霉〉也不會感到怎樣。我說:「臭甫的你自己吃啦!老祖開示說臭甫的自己吃,好的,你趕快買些米去厝邊頭尾老阿婆沒得吃的那些,你買給他們吃,去做一些喜捨,歡歡喜喜去布施啊!」回去就真的照這樣去做,照這樣去做。
他因為「凍霜」慣了,他又要布施給人家,回去還是要去找生蛀蟲的米,拿那個要去給人家吃,米就抱著,抱著、抱著,腳不太會走,沒多大包,跨戶橙時,扒下去,〝波〞的跌倒下去,好家在,面剛好打在那包米,那包米就破了,他才覺悟,「啊喲!老祖叫我要拿新的,我怎麼抱舊的?」自己就找理由,說:「我怎麼抱這舊的米要給人家?啊!罪過、罪過。」
這個善事雖然沒做成,但是,心已經踏出一步了。就趕快換抱新的去,連續做了將近三個月,盡量抱著米、拿東西要給人家吃啦!買菜給這些阿婆吃,疑?越走腳卻越有力,越走腳就越沒有人拉著。那麼,村庄,在○溪那裡,那○溪庄裡的人,「奇怪?這個人以前最『寒山』、最『凍霜』,現在怎麼會這麼做?這個人較早走路還要拿柺杖,這樣拖、這樣拖,現在走路好勢得這樣?一包米五十斤,扛著四處去。啊喲!這到底是吃到什麼藥?」人家去問他是吃了什麼藥?
他說:「吃到喜捨的藥啦!王禪老祖開了一帖喜捨的藥給我吃,我就照這樣吃。」過了幾天,厝邊頭尾〈河洛話,左鄰右舍〉就因身體不好,跑來五街那裡問我,問說:「老師、老師,○溪某一個人,你開一帖藥,那帖藥單你抄給我好嗎?」哈!哈!我說:「這帖藥嘛!喜捨,不要『凍霜』,不要「寒山」,這樣認真去做。」他說:「這樣我知道了,我們那個『凍霜』的厝邊,就是這樣,最近很努力拿東西去給人家吃,越走越勇〈河洛話,勇健〉。」喜捨,歡喜布施,歡喜布施。
為什麼老祖叫他抱米去給人家吃呢?是為什麼?他,惡鬼道那些還在找他,過去生把人餓死了,過去生餓死人,過去對坑洞,有老鼠、有蟑螂、或是有螞蟻,他都專門拿土丸在塞那個洞的,專門在給人家塞那洞,那樣,這一生就找到了。
所以,人家沒得吃,變餓鬼,在餓鬼道,死後不甘願,腳就一直一直拉。到後來,我跟他開了喜捨的藥單給他。那幾個鄰居,聽得眼睛一眨、一眨的,到底說那喜捨的藥單,回去要怎麼去抓藥?還有一位「歐吉桑」問我說:「少年仔,那一間中藥房有這藥單?你說喜捨的藥單,那一間中藥房有?」我說:「中藥房在你家,你每天照這樣去做,你若有病者,我們歡歡喜喜去做布施,喜捨的藥。」
還有我們一位老信徒了,這也七、八年前的事了,剛搬來仙佛寺,他結婚差不多十四年都不會生,十四年,來求子,老祖跟他開示說:「你,第一,要去認養三個孩子、認養。」所以,各位若不會生的,你們可以去認養,布施給他們。結婚很多年不會生的,那大部分都有因果的問題,那麼,叫他去認養,一個月兩百元、三百元,沒關係嘛!
你認養孤兒院他的學費,或是零用、或是什麼,你跟他認養這個學費,你固定交,你若怕這些孩子以後會常常找你,自己會感到造成困擾、不方便,沒關係,你去救濟院、孤兒院,你去說要布施、救濟、認養了個孩子、三個孩子,你跟他認養。
那麼,在講、在講的時候,他的太太都把責任掛在自己身上,認為不會生男孩、不會生女孩,責任都掛在自己身上就對了,所以,自己自首。所以當我在講的時候,「老師,你看我去那裡認養才好?」我說:「你往北方去認養。」她的尪婿很不高興的,尪婿臉色馬上變,我說:「喂!少年仔,你不高興嗎?」「無彩錢〈河洛話,浪費錢〉,那就政府在飼啦!」喔!有夠沒…,說「無彩錢,那就政府在飼啦!」
有夠無這個度量,我說:「你這樣袜生孩子,絕對不會生,你度量無,你只會有錢去買什麼藥、什麼藥來『武』〈河洛話,亂忙一通之意〉,所以,你這有病,你的心有病,你的病就是寒山、孤佬,所以,你們的孩子,他不可能來你家,因為你的孩子下來,那有的是下來把你分財產,有的要繼續你的財產,你就孤獨,你這樣,你那些孩子要下來,他不敢來,絕對不敢來。」跟他講完,他說:「不然老師,要怎麼做啦?你講嘛!」「我就跟你講完了,去認養啊!認養啊!
去認養孤兒院那些沒有老爸、老母的,去認養,你一定要認養三位啊!」他說:「我若認養一位可以嗎?」因為認養一位較省嘛!而他就三個孩子的命嘛!三個孩子的命嘛!而他就孤獨〈河洛話,小氣〉嘛!「所以,你就要認養三位,這三個會給你,會生三個兒子來。」到後來才勉強:「好啦!不過我認養後,有的時候都沒空閒去交錢。」
我說:「簡單嘛!最好是三年繳一次,你去領養這些孩子,去那裡做布施。」跟他「花」,「花」有夠久的〈河洛話,花,即講了很久,有些不可理諭之意〉,「花」到後來,「好啦!看在老師的面子,我要來認養三個啦!」有夠累的!
真的回去,有啦!就跑到北邊,他就去認養了,認養沒多久,就有身孕了,有身孕時,很歡喜的,上來,跟他太太用跑的,我說:「空啦!〈河洛話,精神不正常〉有夠空,空得袂扒癢,萬一你太太有身孕跌倒了怎麼辦?」到後來就安胎,安胎完了以後,就生了兒子,第二個兒子、第三個兒子,三年生三個兒子,那認養…。
三個生完以後,問我說:「老師,我還要在認養否?」意思說,兒子有了,不必再認養了。我跟她尪婿說:「這個人有夠小氣。」我說:「最少領養十年,十年啦!差不了多少?對吧?你若領養十年,你這三個兒子,第一、有出脫〈河洛話,出人頭地。〉第二、補習費省掉了。第三、少把你花掉。第四、減少給你糟蹋啦!第五、這些孩子醫藥費減少給你吃掉。就有剩了嘛!對吧?」到最後,有啦!就開悟了,開悟以後,就這樣繼續領養。他說:「老師,甚至我要領養到老,反正一年一定三個。」
所以,「喜捨」,要歡喜心去布施,歡喜心要捨出去,不可不情願。遇到的這位先生,好在老祖慈悲、佛菩薩慈悲,才幫他;否則,一般有的根本就不能理。我們的「喜捨」。「慈悲」,人家的痛苦,我們把它撿起來。那麼,「喜捨」,歡歡喜喜施給人家。
那麼,喜捨最大的功德是什麼呢?法的喜捨、法的喜捨。那麼,各位今天聽到這個經,聽到佛開示的這些經、這些妙法,我們會將這些妙法講給同樣病的人、講給他聽,你要跟他講,要怎麼講呢?我們有時候知道這個人的性情、這個性,我們可以找機會,說「我有一天在某處的道場,老師在講經,講一個故事、感到很有趣的故事…。」講給他聽,他這樣就聽有了啦!
你不以說:「啊!你如何、如何…。」你不可以、不要,你從旁邊講給他聽,講給他聽以後,他自己會覺到,這就是法的布施,所以,這種的功德是很大,法的布施。
我們印光法師、印光法師,他的一生都在做法的布施、法的布施,法的布施功德很大,就是印經書,所有眾生拿給他的錢,他都拿去印經書,印經書與人結緣。因為有的時候,我們一本經書送給人家,他現在沒什麼價值,沒有看,等到、或許十年後,他翻開來,因為這本經書翻開來,剛好讓他開悟,剛好這樣牽引他│這本經書、或是這本書。
我們有一位信徒,當我開始寫第一本的「王禪老祖濟世集」,送給他,到第十年以後,有一天,他才翻到那本書。他就是要蓋房子,感到厝裡面很不安、很不安就對了。那麼,朋友有一天就送那本書給他,他拿了就當做一般的善書,丟在桌子旁邊、厝的角落。
到十年後,有一天,想說:「喔!厝住的很不平安,是不是找別的地方在來蓋房子?」三翻、四翻,被他翻到「王禪老祖濟世集」、「王禪老祖濟世集」,裡面講到風水、厝邊的問題,他看到,歡喜、手一直抖,他太太問說:「你到底是為什麼?」
「我在十年前,這本書,人家拿給我,十年來不平安,每一樣都不順利,就是在這裡啦!這裡啦!」看到了,也不會說到底為什麼,緊張、歡喜,所以,他的問題就是我書裡寫的問題,然後有教他怎麼解。
這十餘年來,事業虧了很多錢,這錢虧很多,家內不平安、霧煞煞出來。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印經書給人家,法施,印給人家,沒用到,沒關係,儘量印來跟人結緣、與人結緣,這就法的施。
前一陣子,快三年了,快三年前,人家送一本「臨終不斷經」,四年了、有四年了,送給我,「我也還沒要死,你送這本給我要做什麼呢?『臨終不斷經』你送給我,我也還沒有要死。」我就拿去放著,把他放在櫥子裡面。剛好前年有一位弟子的媽媽往生了,九十一歲往生了,突然被我想到,我翻出來給她,「你回去誦經給妳婆婆聽,到出殯以前。」
她就誦給「是大人」聽,耶│誦完以後,「是大人」的面色很好,很歡喜。等到今年,兩、三個月以前,剛好我們弟子的媽媽又往生了,我才想到,他媽媽要往生去,問我說:「老師,要怎麼…。」我才「啊!我一本臨終不斷經送給你,妳又會誦經,這是對『是大人』最好的孝順,所以,你將這本拿回去誦經給『是大人』聽。」
那麼,「是大人」他沒墮下去,往自己淨土回去了,去跟大日如來、大日如來身軀邊去了,已經到位了。這是不是很「有孝」的!這經。所以,法的布施,當時人家印這些「臨終不斷經」給我的時候,我看了,裡面又是人家捐獻的,現在無用,以後有用。所以,到後來,我才叫大家印「臨終不斷經」、再印好幾千本。
若十方善知識,你們若要,若要拿去放著,有一天,我們的親人若是回去,或是朋友弟兄回去,我們可以送給他,自己照這樣讀、讀給「是大人」聽,一定「是大人」袂墮落地獄,一定會回到自己的淨土回去,而且都會往東方去、會往東方去,東方的淨琉璃世界,往那裡去,這就「法的施」,法施的功德是很大。
我們給某人救濟,給他吃飯,要、要吃,你吃飽,接下去也還會再餓。那麼,法的施捨,以這法的滋味,吃下去以後,它不會餓,永遠都袂餓,它吃下去的時候,每個人所吃下去的時候,尤其往生的人、我們斷氣死去的人,聽到這些法的時候,祂直接會回去自己的淨土的世界,不會墮入地獄,這是個最「有孝」的,這也是個「喜捨」。所以,我們印經書,印經書來讓人家來結緣,來讓人能夠由慈悲發出來的,喜捨的心,才有辦法表達出來,發出喜捨的心,覺悟到喜捨的心,那麼,再發出喜捨的心,那麼,那是何人?那是何人呢?阿彌陀佛。
我們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大勢至菩薩是喜捨,一個慈悲,一個喜捨,慈悲,喜捨,中間那一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去那裡找?時時要有慈悲心,時時要有喜捨的心,這樣,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了。
所以,我們的喜捨就是布施,布施有三種的布施,「財施」,剛才所講的,財施,有的印經書,有的幫忙蓋道場,有的去救濟貧民,有的幫忙建設社會的公益事業,有的建設社會的圖書館,這些都是財施。或者,這出家人、出家修行的人,他又不是一般在「賺吃」的人,那麼,出家人、修行人,他就是在修行,在體悟了脫生死的妙法,所以我們給他供養,供養財施,讓這些修行出家的人,他們去深入經藏、深入經藏,來悟到妙法,來再跟我們講,讓我們了脫生死,我們就不會墮入地獄,這也是一種財施。
所以,各位,你們看到出家人,你們若能夠,儘量給他供養,多、少沒關係,你跟他供養,然後向師父請法,師父他給你開示、教導這些法。那麼,你跟他供養,你紅包包多少沒規定,你紅包供養給師父,你就什麼?代替你後面的祖先、你的護法神將、守護神、冤親債主,代替祂們在供養給法師,因為這出家修行人他開示這個妙法、講這個妙法給我們聽,就是旁邊的人這些靈魂世界這些,祂們也是同時聽到,所以同時渡到、同時渡。
因為這出家修行人,他就代表世尊在說這個法,所以,我們跟他供養錢財、財施給法師去修行,然後體悟、體驗一些更高階層的妙法,講給我們聽,那麼,我們這財施的功德也非常的大。
若是說,這個人愛賭博,欠賭債,你拿錢給他幫忙、湊賭債,你有罪、你有罪,這不是功德、這不是喜捨、這不是慈悲。
所以,慈悲喜捨,我們時時做到慈悲喜捨的時候,我們就是阿彌陀佛了啦!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所以,中尊就是阿彌陀佛,左邊慈悲、右邊喜捨,中尊是平直,平又直的路,平又直的路是什麼?光、光、無量光、無量的光,無量光是何人?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了。這經典給我們開示,裡面的內涵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若會慈悲、會喜捨的人,那種的,時時我們就有心藥,時時我們的病,它自己就會漸漸遠離、慢慢就遠離。
我們這裡每一次若工事在做,這「壓送車」〈註,預拌混泥土的高壓輸送車〉一位弟子的媽媽,可以說很不能走路,在走路幾乎用爬的。有一天,我們這裡在壓送,在打這間講堂的水泥,那時我經濟最緊,現在也是緊,不是說現在較輕鬆。
很緊的時候,她兒子來這裡駕駛壓送機,來打這個壓送,照說要七千元到八千元,那麼,她老母:「這個佛祖的工作,這錢你不可以收,人家那麼多人,算千餘萬、一千餘萬都在布施了,而你做這裡的工作,你就要算到底,我們不可以、我們不可以,工人自己的、車子自己的,水泥又不是我們的,水泥是別人經過我們來做的,我們不可以算錢,我們就這個機會來做布施,而且很歡喜的來做布施。」
疑?奇怪?第二天早上,因為我們錢給他了、收去了,那一晚他就跟他老母講,他老母說我們不可以。第二天清早說要拿那些六、七千元要來還老師,天亮的早晨竟然會走了,而且走得很好勢〈河洛話,很好、很順〉,從福龜那裡一直走,走來到這裡,「好勢」得很那樣。
我說:「妳怎麼沒有用爬的?」她說:「老師,我講給你聽,我今天就是專程拿這些錢要…。」從頭到尾講給我聽。早上起床,竟然會走路。當她拿錢回來又布施的時候,她說:「老師,我非常的歡喜,我不會想說這些錢拿來,下一回、明天會不會再跛腳否?不知道會不會再不能走路否?」我說:「袂啦!妳放心,妳有那個慈悲心,有這個喜捨的心,妳身體會『勇』〈河洛話,勇健,健康〉起來。」所以,自這樣以來,到現在「好溜溜」〈河洛話,很好〉。
所以,有的時候,一個人,我們有病,我們就是慈悲喜捨做不夠,我們若慈悲喜捨做有夠,我告訴你,我們的病很快就好,我們藥,也不必什麼藥。
這就是跟我們講,「慈悲喜捨是藥」,這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就是阿彌陀佛。
我們下一節要來講解「忍辱柔和是藥」,「忍辱」,是怎麼樣忍?是怎樣接受人家的侮辱?是什麼心態?那麼,是怎樣忍?怎麼和?這就是佛給我們開示得很詳細的,所以,下一節我們來講解的就是「忍辱柔和是藥。正信三寶是藥。」
佛給我們開示這些妙法,我們若慢慢給他領悟,會感到非常的寶貴、非常的寶貴。
今天我們這一節,到此一個段落,請大家合掌回向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