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藥師寶懺(92)
慈悲藥師寶懺 第九十二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來恭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這節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上一節講解到「超諸三昧。」我們這節繼續再講下去:
光明照耀。萬法顯現。通達無礙。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惟願得如所願。滿菩提願。眾等各各運心。歸命頂禮。
就是我們若超越各種的「三昧」,「三昧」就是戒、定、慧所生的大智慧,戒、定、慧,戒貪、戒瞋、戒痴所有的三昧。譬如說,我一餐吃了不好,我就「秀氣拉跩」(河洛話,非常生氣的樣子),這就是一項的三昧,就是功夫不夠。另一種就是,我今天只是喫這杯茶香味不夠,你就「秀氣拉跩」,無智慧,你若超出這個定性的時候,有這定性時,你就超出第一個三昧。有八萬四千種的三昧,所以,不是三昧而已。
好像剛才,我們寺裡委託○○○公司給我們施工,施工做講堂法座跟屋頂的事情,結果,一直番、一直番(反覆),我說:「我七年不曾生氣,我今天『正港』(河洛話,真正)的生氣,生氣說你做事情這樣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講十遍、二十遍,講袂『村俥』(河洛話,不可理喻)。」我就生氣了,生氣說愚痴、眾生愚痴。
我說:「你繼續這樣,你會倒,我是關心你,我生氣你為什麼單單純純的事情,你一直愚痴下去,沒生氣袂覺醒,不生氣不行了,所以,我就必須生氣。」但是,生氣完,感到心很難過,是為什麼眾生很多事情、小小的事情會這樣?難道說,小小的事情要弄到那麼複雜時,就會…,我難過就對了。所以,萬般事情,小事情用到複雜時,就是愚痴、愚痴。
所以,「超諸三昧」,各種都有這三昧。我們戒、定、慧,戒、定、慧,各種工作都有戒、定、慧。
也有一些孩子、小朋友,為了大便大不出來,「艱苦債掛」(河洛話,非常難過的樣子),而三餐都吃牛排、豬排,青菜不吃,水果不吃,結果,大不出來,在那裡哭、在那裡「嘛嘛嚎」(河洛話,嚎啕大哭),在那裡怪爸、怪母,那也是「三昧」、不夠三昧戒、定、慧啊!無戒、定、慧引起的。
所以,我們任何事情能夠超出三昧,戒、定、慧,而且超越在戒、定、慧以上了。戒、定、慧還是有為法,戒、定、慧還是世間的這些法、這些的法則。所以,我們若「啊!我一定要戒、定、慧。」這是修行的階段,修行的階段是戒、定、慧,那就是三昧。
但是,我們若悟到上一節、以上所講的,心、你的心,心心寂滅,念念無住的時候,心啊!心啊!真正給你清淨,好像在睡,晚上都沒什麼聲來相吵,這樣真正安靜、安祥的時候。「念念無住」,每一個念頭所來發生,好像剛才我,啊!這公司剛開始,很多無經驗,無經驗在做的時候,就要有智慧來做,有智慧,我們冷靜來克服困難。
只在那裡「番」、在那裡「番」(河洛話,不可理喻),「番」到有時候會使人「起煩」(河洛話,不耐煩),有的時候變作「啊!可憐!怎麼弄成這樣來。」所以,我們「啊!這不管他啦!以後再來煩惱吧!」有的時候也不可以,你把我做不對了,以後光在那邊瞧,只在那裡「啊!怎麼這樣?那時候怎麼這樣?」你光在那裡瞧,你光是煩惱就死了。所以,「念念無住」,我們每一樣事情要有接觸、要有瞭解、正確的瞭解,那麼這樣,我們自然會超越,每一件事情會超越。
「光明照耀。萬法顯現。通達無礙。」我們萬法,我們的心超出三昧以外、超出戒、定、慧以外,我們就在大虛空之外,好像太陽這樣了,像太陽照耀萬法,我們所有的萬法、八萬四千種的法門,「照耀萬法」,就是八萬四千種的煩惱、八萬四千種的病、八萬四千種的藥、八萬四千種的煩惱、八萬四千種的歡歡喜喜,那麼,在歡喜、煩惱,煩惱、歡喜中間,你都是會已經超出了,我們就超越。
「萬法顯現。通達無礙。」我們自然會顯現出來,我們的大智慧、我們的心就會現出來了,我們的心就現出來了,我們的心就無罣碍、無什麼障礙、無什麼阻礙。
「廣大如法性。」「廣大」,真正大,好像法性。什麼叫「法性」呢?「法性」就是八萬四千種、八萬四千的法,每一樣它其中、它的主宰,叫做法性,八萬四千種的法它的主宰,是法性。八萬四千種的法的主宰,是法性。
等於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每一粒細胞都有它的主宰,一棵花,一棵花有主宰,一棵樹,一棵樹有主宰,一粒石頭有它的主宰,一粒砂粒,砂粒有主宰,一粒水珠,水珠有主宰,它有中心主宰,若無這主宰者,它會亂飛。所以,每一樣都有主宰。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有主宰。「啊!等一下我要到我新竹的分寺、大凡寺,要去上課,要上易經心法,我有我的主宰,要將這個法傳給大家。」那是主宰,那是法性,那就是法性了。
那麼,「啊!明天我要再上來講經,講這藥師寶懺,繼續再講。」那就法性、這是主宰。為什麼要講這些經?因為祈安消災延壽藥師寶懺,講解藥師寶懺的懺法,講這個法,明天我上來,我的主宰。各位明天要上來誦經,也是一個主宰。法性啊!每一樣、每一樣都有它的法性、它的主宰。好像一個人他有什麼病,也是有他的主宰,每一樣都有主宰就對了,主宰、中心,它的方向盤、方向盤的中心點,方向盤的中心點就是主宰。
各位要了解,法性、法性在那裡呢?你們要到那裡找?我們誦經誦那麼多了,大家讀經讀那麼多了,請問主宰在那裡?什麼是法性?什麼是法性呢?只是說:「啊!我法性是空。」什麼「法性是空」?這個問題、這個文字上往往會使人偏去,所以,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有個主宰,我生氣也有主宰,我歡喜也有主宰,我悲哀也有主宰,是為什麼會悲哀?
「啊喲!我今天就身體不好,所以我會悲哀,感到這麼悲哀。」那就是法性,那就主宰,叫做「法性」,法性是空的,為什麼法性是空的?那麼,各位聽到很多人講:「法性是空。」「法性是空」是什麼?法性就是他的主宰,主宰,你無法去講、無法去寫、無法去唱的,也無法去表達的,你的心、你的心的主宰,心的主宰,所以我叫做主宰、心的主宰為法性。每一樣東西它的法性、它的主宰,都是叫做法性。
那麼,一支筆,這支筆要做什麼呢?寫字是主宰,主宰寫字就是法性,要用來寫字就是法性,或是要劃東劃西就是法性,有所用途就是法性。而這張紙是要做什麼呢?這張紙就是要來寫字,作寫字用,要畫圖、要寫文章、要做什麼用的,這叫做法性、這就叫做法性。
所以,我們的法性,好像一根材,這支材是要做什麼呢?這支材要做什麼?這支材就是要用來蓋房子,做盒子、做箱子、做什麼,做桌子、做…,每一樣都可以,那叫做法性、叫做主宰。
那麼,這個用途要做什麼,這用途要做什麼,必有所用,這用途,就是我們要做什麼工作、要做什麼東西的主宰,叫做法性、法性。
所以,各位啊!我們過去學經學那麼多,聽經聽了,「喔!法性是空的。」大師、很多大師講法性,講到十三天地外,我們聽也聽無什麼是法性。我們每一個念頭也是法性,每一個念頭一定有主宰。
各位,大家,我們若對「法性」,我們要知道,我們若不知道法性的道理,你也不知道到底是怎樣。好像現在周○美小姐,她端一個藥,要顧我的腰子,我的腰子,那林醫師開這帖藥,就是要顧我的腰子,因為七十一年,我腰子病(河洛話,腎臟病)差一點死掉,那麼,現在林醫師給我開這個藥,叫做「法性」。
他是為什麼要開?他的念頭「啊!要把老師的身體顧好,顧給他勇(河洛話,勇健、健康之意)。」那就是「法性」、他的主宰。那麼,藥寫出來,很多藥加、加、加,那叫法性,藥、十樣的藥味,那叫做「法性」、「法性」、「法性」,藥性、法性,藥性、法性,藥性就是法性。那麼,買回來以後,周小姐她就去煎了,煎了煎,端長端短、追長追短,追著要給老師喫、吃飯前喫,是為什麼?
「醫生這樣交待了,希望老師這個體把他顧好,不要被它故障了。」要顧住是什麼?念頭,叫做「法性」。而藥吃了什麼,有效否?有。法性,那麼,叫做「法性」啊!人的慈悲心也是一個法性。
那麼,今天各位弟子,你們上來誦經,一百三十四天都在這裡誦「藥師寶懺」,及「藥師如來本願經」、「金剛經」等等,那都是法性。一本經一個法性,但是,一本經裡面包括八萬四千種的法性,各位要知道這個道理,它的主宰八萬四千種,解決我們八萬四千種的煩惱,解決我們八萬四千種的煩惱那叫做法性、叫做法性。
所以,一部經、任何一部經都是告訴我們,一個我們在世間,從出生到死,死了以後,在無量無邊一個空界裡面,都是叫做法性。所以,法性,不是我們看得到的法性而已,我們超出這個色體以外,超出三界以外,也是都有個法性、都有個主宰,法的性、法的性質、法的本能、法的精神,叫做法性、法性。這樣,各位知道否?你們讀經讀那麼久,法性,你們要把它搞清楚法性是什麼?所以,法性,就是說,八萬四千種那麼多,它的主宰,它的精神目標、它的中心目標,叫做法性。
那麼,我們「萬法顯現,通達無礙,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廣大如法性」,就是這麼大,每一樣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究竟如虛空」,那麼,究竟你瞭解以後,各位瞭解每一樣都有法性的時候,你們的心就像虛空那麼大了、像虛空那麼大。那麼,你們任何身軀邊,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生活中任何一言一行、一個念頭,都是像虛空那麼大、都有究竟、都究竟如虛空。
「惟願得如所願。」我們希望今天已經覺悟到,我們悟到萬項事情都有它法性的存在,我們瞭解什麼叫做法性,每一個念頭都有它的法性,每一個念頭都有主宰,每一個念頭的主宰,就是大智慧,那就我們瞭解每個念頭都有它的主宰時,你就能「究竟如虛空」了,無所縛、無所束。
「惟願得如所願」,我們只有希望這樣而已。我希望這樣的願,能夠如我的所願,希望我能夠悟到所有的萬法的法性,能夠究竟如虛空啊!我所願的是這樣而已。今天大家參加法會、參加祈安消災法會所有的弟子等,所希望的是這樣。
「滿菩提願。」能夠滿到我修行開悟、覺悟的大願力啊!大願。
「眾等各各運心。歸命頂禮。」現在大家、我們大家將心運心。我們這裡不是「用心」了喲!各位要記得,我們接下去要來恭念這些所有佛菩薩的聖號,那就是法性、那是法性,每個佛菩薩有八萬四千種的法性。
「滿菩提願」,我們「眾等各各運心」,現在大家、每一位,我們這樣「運心」,運用我們的心、運轉我們的心,現在是要運轉我們的心,原來心是無形無相,心是無從摸的,心是捉不到的,心無法寫,心無法用講的,心無法用紀錄的,心無法用錄影的,那麼,心,只有什麼?只有自己去領悟、自己去體驗,由心體驗啊!由心體驗啊!
所以,「各各運心,歸命頂禮。」大家、各位來皈依、依照,「歸命」,將我的身、口、意三業,包括我的自性、我的佛性、我的生命等等,來頂禮。將這些法、八萬四千種法性的法,來供養在我的首頂之上啊!那是什麼?那就是超越,光明照耀萬法,萬法顯現,通達無礙,那就是「歸命頂禮」。超諸三昧,就是「歸命頂禮」。「光明照耀,萬法顯現,通達無礙。」都是「歸命頂禮」。
那麼,現在,我們過去這些經都講過了,現在將我講過的這些,都供養在佛的面前,請佛證明,請佛來加持,請佛來開智慧。
現在請我們大家、我們合掌,將心放下,所有一切的煩惱、所有一切的不滿、所有一切的顛顛倒倒的妄想、所有一切的事情,你都把它放下,現在你們這一節以前所聽過的一切的法,都在各位心中,但是,這些法在你們心裡面都俱足了。
現在請靜心,現在念這個名號的時候,各位用心肝窟(河洛話,心窩)的聲音發出來,不是頭殼發出來的聲,是心、你們心中發出來的聲,心肝窟發出來的聲,冷冷靜靜,現在請大家、現在在電視機前也好,大家在面前這些,請你們靜靜、深呼吸,深呼吸五次,把氣吸進去,然後從嘴吐出去,經過鼻吸入這個氣,然後用嘴吐出去,五次以後,你才跟我來恭念這些佛的名號。
請大家深呼吸,吸、吐。再吸一下,再吐。再吸、吐出去。再吸一次、再吐出去。再一下,再吐出去。好!
現在大家目睭閉上,所有的事情放下、所有的一切煩惱放下,什麼事情不要去恨、不要去怨,現在我念一句,你們跟著我念一句,你們念的聲音不要急,慢慢的跟我來恭念。
毘盧遮那佛
本師釋迦牟尼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
無量壽佛
盡十方遍法界過去一切諸佛
盡十方遍法界現在一切諸佛
盡十方遍法界未來一切諸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日光遍照菩薩
月光遍照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觀世音菩薩
得大勢菩薩
無盡意菩薩
寶曇華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彌勒菩薩
消災障菩薩
增福壽菩薩
樂音樹下三萬六千菩薩
阿難尊者八千比丘諸大聖僧
救脫菩薩
現在各位敬禮諸佛,已經一個段落,以上諸佛菩薩、聖僧,都是一個法性,都是法,我常常跟弟子講,佛不是人,佛是一個境界,菩薩不是人,菩薩是一個境界、一個名號,若是你講菩薩是人,那是錯誤去了,你若說是佛、是人者,錯誤去了。但是,佛是人去作的,修成起來的一個果位,菩薩是人修起來的果位,那麼,剛才大家恭念這些佛,那麼多諸大聖僧、菩薩的名號,那都是一個妙法的法性。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對所有一切的法,要了解它的法,我們若瞭解法,那就我們的生命,你若「啊!南無觀世音菩薩,祂是慈悲。」那就是我們的生命。「南無得大勢菩薩,祂就喜捨。」我們的生命。「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是覺性,是我們的生命。
「南無無量壽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是我們的生命。所有一切都是我們的生命,所以,那都是法、都是法,我們若瞭解這樣的時候,我們的修行,就能夠得到正果,要覺悟、開悟就較快。若是你執一個人的時候,你就依人不依法了、依人不依法,若是依人不依法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開悟。我們若依人不依法,我們就法會偏、會偏掉。
那麼,現在各位誠心「禮諸佛已」。
現在請各位繼續看這經典、這些經文:
禮諸佛已。復次觀心實相。於一一時。行一一法。若行若坐。若出入大小便利。灑掃洗澣。運為舉動。俯仰視聽。應當一心存念三寶。
就是說,我們現在、各位,已經禮諸佛、禮敬諸佛、已經圓滿,一個段落,我們
「復次」,我們再繼續下去。我們要「觀心」│看我們的心。
這經懺有夠妙法,上一節以前,講的都在外,到這一節講一講,都開始在心了、開始講心了,將所有一切法運入我們的心了,將所有一切菩薩的妙法,都是在我們的心了,各位知道意思否?剛才所有恭念、所讚嘆、禮諸佛,我跟各位講的呼吸、所有的放下,由心來念這些佛的名號,恭讚這些佛的名號,已經圓滿了。
現在各位用心將這個法、菩薩都請入你的心,釋迦佛祖、所有的佛都在你的心裡面喔!不是在外面了喲!不是滿天喲!不是在現在仙佛寺哪裡、不是大凡寺哪裡喲!不是佛祖在什麼山、什麼寺喲!都不是了喲!各位要弄清楚了,你們若這個時候弄到別處去,不對了。
你,「啊!我今天要來台北拜祖了。」錯掉了,錯了、錯了,錯到有夠離譜去了。那麼,現在一切所有的佛都在我心裡面了嘛!我的心裡面了,所以,「即心是佛」。現在各位已經修到這個程度,你們的心就是佛了,你們的心,菩薩在你們的心了,佛在你的心了,菩薩在你的心了,各位要瞭解。
所以,現在一切佛在你的心中,在座聽經聞法各姓宗親,歷代祖先、九玄七祖,三界萬靈,所有這些參加聽經聞法,及無緣住世嬰靈等等,三軍將士│死亡、陣亡的將士的英靈,你們現在今天「藥師寶懺道場」的妙法。
「藥師寶懺」講經講到今天來,已經一百二十多天了,那麼,這中間來,從頭所講的都在外,都在外在講,現在這節開始,已經將所有菩薩這法性在你們心中開發、啟發出來,每個人,你們大家裡面都有法性,都有這些菩薩的妙法,你們要知道,現在所有的菩薩都在我們的心,沒在外面,也不住外,也不住內了,但是俱足,本來就在裡面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本身就是法性,心就是佛、佛即是心了。
所以,「復次觀心實相」,現在各位,跟你們講,看倒回去,「觀心實相」、「觀心實相」,剛才你們所念的這些佛的名號、佛的法都在我們心內,這是裡面不向外求,是「觀心實相」,不向外求了。
「於一一時。行一一法。」現在各位,你們現在每一個念頭、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念頭、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想法、每一個舉動,「一一時」啊!任何一個時間之時。「行一一法」,你們要做,行、去做一一的法。
譬如,「啊!現在我要做這個工作,觀世音菩薩,我就慈悲法,我們行慈悲法、行慈悲的法,做慈悲的法。」「我現在想到大勢至菩薩的施捨的法,施捨的法。」所以,各位啊!我們要了解這些,我相信,各位啊!你們照這樣去做,你們「觀心實相」,你們就會實實在在看到本來的面目。
「若行若坐。」我們若走路,或是坐著。我們在做,或是在休息。我們在想,或是我們沒在想。我們行,或是沒在行、或是在休息、或是在坐。或是在走路,或是在坐。或者我們這裡在禮佛,佛在你心中。拜佛,佛在我們心中。這都是「若行若坐」啊!
這經、這佛所說的這些妙法,確實讓我們得到無上的妙法啊!
「若出入」,什麼叫做「若出若入」?我們的念頭若出若入,所有一切的煩惱,你要把它放掉去,所有一切的煩惱撿進來。或是所有所看到的,目睭所看到的,進去。目睭所看到的是出,也是你將它投影在你腦海內,是入。投影在你的心內,是入。你聽到的,是出,因為耳朵開開,所以聽到外面的聲,是出。你聲音跑入你腦海內,現在我講這些話,你們若聽進去,在你們的心內、耳朵內,是入、那是入。那麼,現在你們的心已經是如來、菩薩,是實相、法性、實相。現在你們的心即是佛、即是菩薩。
那麼,自今天開始,你們的一言一行,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一個時候、一一之時,我早上之時、中午時,前一分鐘、後一分鐘,前一秒、後一秒,前一個鐘頭、後一個鐘頭,前一個念頭、後一個念頭。「行一一法」,我們都遵照以上所講這些佛的法性、佛的慈悲法,我們去行,去應用在生活中,「行一一法」啊!「行一一法」。各位,你們今天若得到這一點,馬上你頓悟,「啊!謝謝!老師,阿彌陀佛!我覺到了。」各位要瞭解這個法。
「若行若坐」,各位,你們心中的佛性在你們心中,菩薩在你們心中,你們的法在心中,你們的法性俱足,那麼,你們現在心即時是佛、是菩薩,所以叫做「行菩薩道」啊!
「若行若坐,若出若入」,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行菩薩道。假使人家問「什麼叫做菩薩道?」我們經誦那麼多,人家若問我們:「研究那麼久了,學道這麼久了,什麼是菩薩道呢?」各位,你們要怎麼給人家「應」(河洛話,回答)?要怎麼給人家應?」什麼叫做菩薩道呢?
就是「觀心實相,於一一時,行一一法,若行若坐,若出若入。」這就是菩薩道。你們也常常聽到「菩薩道」,「菩薩道」是什麼意思呢?各位啊!我們常常聽到「常行菩薩道」,各位也常常看到樹上,或是各位的書寫著、或是什麼寫著「常行菩薩道」,什麼意思呢?「常行菩薩道」?
第一、就是「觀心實相」啊!
第二、「於一一時」啊!
第三、「行一一法」啊!
第四、「若行若坐」啊!
第五、若出若入。
第六、「大小便利」,能夠運用自如啊!
就是「觀心實相」,看自己內心原來就是菩薩了,自己的心本來就是佛了。再來,「於一一時」,任何一個所在,有在睡、沒在睡,有在做、沒在做,在想的每一個念頭,一一時。
「行一一法」,你想到什麼,你要做,你就去做,關心人就去關心人,該什麼就…。「若行若坐」好像行或是坐。「若出若入」,我們念頭或是出去、或是進來,或是我們心發出這慈悲心,或是將眾生的困苦撿進來、眾生的困苦把它撿進來。「大小便利」,大跟小都要方便法,大、小都有方便法,都要有方便法。
「灑掃洗澣」,就是洗清潔了,我們要時時洗清潔。
「運為舉動」,我們要運轉,我們要將所有的一切來把它用轉,應用在我們的行動、舉動,我們手舉起來,腳舉起來,去做。我們一個為實踐去行。
「俯仰視聽」,無論扒著,或是起來,頭「犁下去」(河洛話,低下去)、頭「担起來」(河洛話,抬起來),或是看,或是視與聽,視就是眼睛,聽就是耳,我們的觀音嘛!所以,我們任何一個運動、一個舉動,無論是睡著、扒著,或是担起來,或是看,或是聽。
「應當一心」,我們要用我們這心,那一個心?「觀心實相」、「觀心實相」。
「一心」,什麼心?佛的心,菩薩的心。知道意思否?佛的心是什麼心?大慈大悲的心。菩薩的心?大慈大悲的心。「一心」,要看以上這「南無毘盧遮那佛」的心。「啊!我修南無毘盧遮那佛的法,大日如來的妙法」的心。只用這個心就好,免用太多心,好像太陽一直照出去的心就好了,其他的你就免那個了,免再去應付什麼了,都免了,你就只有一個心就好了,一法就一心。或是釋迦牟尼佛,八正道、八正道。
「應當一心」,只有用一個心就好了,你免「一下子用這個,一下子用那個,用到亂掉了。」「啊喲!我要修佛的。」「我要修道的。」「我要修什麼教的。」一下子那個,你想到後尾,我告訴你,你會顛顛倒倒、你會袂成就。你「一心」修一個法。
「應當一心」啊!什麼心?以上所講的,「南無毘盧遮那佛」的實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性、實相。「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實相。「南無無量壽佛」,法的實相。
「南無遍十方法界過去一切諸佛」的妙法、的實相。「南無遍十方法界現在一切諸佛」,一切諸佛這些實相。「南無遍十方法界未來一切諸佛」、未來一切諸佛的妙法、的實相。「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十二大願,我們照這樣去修的實相。「南無日光遍照菩薩」的法、的心、這個法去行,這是實相。這都是為「一心」啊!
「南無月光遍照菩薩」,我們有歸依、依照,「南無」叫做依照、遵照、依據,照這樣去走,照「南無月光遍照菩薩」、照「月光菩薩」的法去做、去修,也是「一心」。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我們皈依、依照「文殊師利菩薩」的法去做,也是「一心」。
「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們遵照觀世音菩薩的妙法去做、祂的慈悲去實行,也是「一心」。
「南無得大勢菩薩」,也是「一心」。
「南無無盡意菩薩」、「南無寶曇華菩薩」、「南無藥王菩薩」、「南無藥上菩薩」、「南無彌勒菩薩」、「南無消災障菩薩」、「南無增福壽菩薩」、「南無樂音樹下三萬六千菩薩」、「南無阿難尊者八千比丘諸大聖僧」、「南無救脫菩薩」,這都是「一心」、都是「一心」、一個心,我們的主宰,一心就一個主宰。所以,我們修一個法。
有人問我:「老師啊!你的法是什麼法?」我說:「我的法就是淨土宗、淨土,我的心本來就無垃圾(河洛話,骯髒),本來清淨的,一片清淨的為淨土,我們本來還未在世間以前,就無這些代誌嘛!在天上就無世間煩惱的代誌嘛!當然是淨土。」各位,我們的心本來就是淨土,所以,我是淨土宗。
所以,我們九月十九到了,我民國七十五年開始,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開示,要加強淨土法門,供養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聖座,到現在已經十二年了、要十二年了,這中間也是在淨土,我一心在修也修個淨土,一心念佛、一心我也修淨土的法門。因為我們的心本來就清淨的,是為什麼世間會有這麼多煩惱?是為什麼世間會有這麼多不如意的代誌發生?因為世間不是只有我自己在生存而已,世間不是只有我在生活而已,都不是只有我,若是你只有一個「我」的存在時,各位啊!我們萬般事情,煩惱一定很多的。所以,我們要「應當一心」。
所以,廣欽老和尚的大慈大悲,所有的信眾弟子去問,「師父啊!我…。」「一心念佛,老實念佛。」一心念佛,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心啊!阿彌陀佛的法性啊!阿彌陀佛的本身啦!阿彌陀佛,一心念佛。「啊!老實念佛,嘜擱顛倒夢想啦!老實念佛,老實念你自己的心嘛!」一心念佛,老實念佛。
一心念佛,你就念阿彌陀佛嘛!或是任何一個佛嘛!任何佛的名號,你修那一位佛的名,你就是修那一尊佛的智慧。一心念佛,一心去懷念這一位佛的智慧嘛!一心,你一個法性、一個主宰去修這佛的法號、妙法,一心念佛。老實念佛。一心念佛,老實念佛。這裡是非常奧妙。
「一心念佛」、「老實念佛」,「一心念佛」,這叫用心嘛!用你的心嘛!我們運心、運心嘛!運轉你的心嘛!運轉你的心去念這個佛嘛!而「老實」就是「一心」,「一心」,「老實」就是用心,用心就要運心。念佛、念佛,念什麼?法性!法性多少?八萬四千法門,法性有這麼多以上,八萬四千種以上的法性。所以,應當一心。
「存念三寶。」存念「三寶」│佛、法、僧。各位啊!現在我講到這裡,已經各位進入你們裡面的心了,現在不是你巫○○、巫○○、黃○雪、黃○花或是蔡連○○、吳○月、廖○時、施○○、孫○英,都不是了,現在你們的體都不是了,也不是洪○華,都不是,現在你們的心是那一位菩薩、那一尊佛、那一個法性、那一個覺性,現在你們所聽的、所運轉的,「一心存念三寶」。
第一、存念什麼三寶?佛、法、僧,現在你們已經存入念自己的佛、自性的佛了,念入這個自性佛、自性的法,你們每個人現在的心,若是說,「我是修大勢至菩薩的。」我大勢至菩薩的法性。若是說「我無量壽佛。」現在各位修這阿彌陀佛的妙法、無量壽佛,存念阿彌陀佛。要記得將自己的佛心自己抓好,然後能夠發露你們的法、阿彌陀佛的法,弘揚在世間。
阿彌陀佛的法是什麼?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六波羅密是什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密,阿彌陀佛的妙法。佛、法、僧。
那麼,你們現在假使「覺到」的時候,你們的身體都是僧,你們的身體、這肉體,現在的肉體,都是自性的僧,雖然現在各位,你們頭髮還留著、還是在家,我還在家而言,但是,我已經早就「覺到」我的自性僧、自性僧,我「覺到」我的過去生的「法服」,出家修行,在哪裡修行,過去的我已經看到,自己「覺到」,在何處修行,這就是三寶。「存念三寶」,存念各位你們裡面每個人俱足的都是三寶-佛、法、僧啊!
所以,各位,從今天開始,各位要自己向內看,時時念今天剛才各位所念的這些佛的名號,這就是你們的法性、你們的法性,這你們的心,你們的自性如來。各位若是悟到這個,今天以後,我們所有的一言一行,即是佛化身、菩薩化身,即是菩薩行啊!
各位,今天我們這一節到這裡一個段落,請各位合掌,我們來回向,將今天的這個功德來回向,給所有的十方法界眾生,有情、無情,有緣、無緣眾生,能夠同時證到這個菩提。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祝福各位!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