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藥師寶懺(17)
慈悲藥師寶懺 第十七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請大家合掌恭唸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這一節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消災延壽藥師寶懺」的懺法,我們上一節講解到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我們人的相,佛相、人的相,佛的相跟人的相很多不相同,為什麼這佛的相跟人相不相同呢?我們眾生的相大都是「五不全」的,若不是目睭(河洛話,眼睛)大大、鼻子就皺皺的,若不是鼻子皺皺的,牙齒就暴暴的,牙齒若不會暴暴的,耳朵有的大小耳,像我這個很小耳的,好像老鼠耳、老鼠耳、猴子耳,小小的。有的頭下面大大的、上面小小耳,有的上面大大的、下面小小的,都是「五不全、五不全」。
所以自古以來,帝王之相,就跟佛相三十二相、可以說幾乎、具備三十二相,帝王的相要三十二相。我們的帝王之相要有具足三十二相,才具足所有天人、眾生一切的相、好的都集在他身上,因為就是集在帝王的身軀上,所有萬民、百姓看到他,心才有辦法莊嚴、心才有涅為一。那麼,我們佛的相,具足、具備了三十二相,具足了眾生諸有情最好的相、祂都撿去了,就是這樣,有具足了眾生的好處、的優點的相。
那麼,眾生看到時,心、就起了個恭敬的心、起個歡喜的心。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他的臉每一樣都很好,其中「啊喲!這牙齒漏一個洞。」就不足、美中不足。也有的,你看他每一個面相,照片照起來,相片看起來、在相親的時候,看親戚、在相親的時候,你只看到這個相片,你看不出說他這個人下半段有什麼缺陷,在相片看了,一口就答應,但是,等到結婚的時候,那一天才看到新娘(或是看到新郎),才「唉喲!我的新郎(我的新娘)怎麼變作那個樣子?相片看起來這麼美的。」
若不是小兒麻痺、腳就是跛腳、屁股歪一邊者、手一邊長、一邊短,手指,本來我們要細細長長的,結果手指短短的這樣,短短的,結果拿個筷子要這樣抱著,這樣抱著(形容用手掌抱著筷子狀),所以,我們人在世間具足三十二相的完整,確實不簡單,這才是生生世世有修行、有修持的人,他才有那個相,我們一般人,我們就沒有那個福報。
那麼,有的時候,國家要讓我們領導,看是、無論是要做總統、做院長,或是當部長也好,或是縣長,我們看出他的相,是不是萬民所敬仰,我們看他的相差不多看得出來,若是這個人他的五官端正,所有的耳朵、鼻、嘴、目睭(河洛話,眼睛)、目眉毛(河洛話,眉毛)、手、腳,他的走路,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相是不是具足眾生一切好的相,這是非常重要的、這非常重要。
有的時候,我們看這、一些修行家、修行家,看他的五官、他的外相,讓你看出「啊!這個人、這個大師、或是活佛,確實讓我們看了起歡喜心,由內心看出個尊敬,看出唉!這就代表我心靈上的所尊敬、無缺陷的大師。」但是,現在這世間,這種的相的人,沒有很多、沒很多,可見我們末法時期,有具足這莊嚴之色相的人,確實不多。
我們上一節講到三十二相,說到第十二相,就是我們的佛的三十二相中,他的身軀的毛、長出來的我們的毛,詳細的看是青色,不是完全青色的,若完全青色的就好像「魔神仔」了、像「魔神仔」(河洛話,魔鬼、鬼怪),不是完全青色、好像草的青色不是這樣,若是這樣就跟「猴山仔」(河洛話,猴子)無差了,這色,你看下去,很有透明、看起來好像我們的光、你看它,好像有一些帶青色的,有一點青青、跟大自然能夠融合為一的個青色,而且這個青色,不會這裡一叢黑的、一叢白色、一叢黑的、一叢白的,都不會這樣,頭髮要就全黑、要就全白、要青就全青、要黑全黑,非常清純就對了,這第十二相,不會雜亂。
第十三,身毛上靡。身體的毛都這樣「純、純的」(河洛話,柔順的樣子)、都這樣「純下去」、純純的,不會像我這樣「昌昌的」(河洛話,毛不柔順,豎起的樣子),像這樣「昌昌的」,這就要認真修行,福報不夠、修行不夠、德不夠,我們若是修行有夠,這毛都「純純、純(形容非常柔順的樣子),靡靡、靡(河洛話,像棉花一般的細柔狀)」,各位,你看你們自己身上的毛,看是否「靡靡、靡,純純、純」,像我現在有的昌起來、站起來,虎龍豹象、身上全是虎龍豹象的毛,我們看我們自己的。「唉!我具備佛祖的相、三十二相」,我們就要歡喜了。所以身上的毛,好像倒的、柔順的,而且不會亂、不會亂。
第十四,身金光相。我們人的身軀看起來會發光、金色的,看起來好金色的。不會說看起來面上「青損損」(河洛話,臉色發青之意),我們若看一些信徒、信眾,我們就看得到了,「咦!這個人有修、沒修,看了知道了。」是不是剛好面上「青損損」,或是發出紅光、或金黃色的。也不可以全部是黃色的,你若看是全部黃色的,那就是肝硬化、那就肝癌的形了,肝指數很高的,那叫做黃色的,那就不是真真正正佛的三十二相的身金相了。身體之色好像黃金、好像黃金。
第十五相,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我們人的身軀旁邊,有一些金的光色。這光,我們人看去,無形中旁邊都有光的色。所以我們一些出家的修行家,都愛穿黃色的,就是這樣,穿越黃的,看他身軀黃的光越黃、光越黃,你看我們一些高僧大德,衣服都越穿越好,衣服都穿綢的,你看它光耀耀的,看得有多羡慕的。但是佛祂免穿這樣,隨便,邋邋遢遢的穿著,祂的色也是好幾丈長、光耀耀的,周圍光耀耀的好像燈罩,燈泡裝著走來走去一樣。
所以各位,我們要穿衣服,儘量穿得越淺的越好,顏色、色澤穿得越淺的越光、越光耀耀的,那麼,一個人他的五官看起來越莊嚴,假使穿得像這樣邋邋遢遢、黑黑的,不會莊嚴;頭髮再理得光光的、鬍鬚修一修,再穿黃色衣服,確實很莊嚴、非常的莊嚴,那就是三十二相的第十五相身放光明啊!四面各一丈。
第十六,皮膚細滑相。皮膚很細、很滑。手底(河洛話,即手掌、手心)皮膚很滑潤。我跟各位透露一個消息,我自己體驗的,我今年、八十六年五月初十,就開始帶我仙佛寺易經班、易經心法班的學員,差不多一百四十位,到日本京都的三十三間堂,裡面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尊的菩薩排整座的,非常莊嚴的,每一尊都一百八十公分這麼高。第一天,我帶一些徒弟去,徒弟們去參觀,門票買了就進去了,一直走、一直走,大家就是走馬看花,真真正正在「參觀」佛祖,在「參觀」佛祖、不是「禮佛」喲!也不是在「朝聖」喲!變成在「參觀」啊!
「參觀」了大約過了三分之一左右、走過一半了,唉!觀世音菩薩祂跟我說,(我看祂手在合掌了)祂跟我說:「我們這麼多菩薩都在合掌歡迎你們,結果,你們這些世間人都連一點點、都沒有在給我們歡迎,都沒合掌在給我們恭敬,我們看到你們一個來、一個眾生來、一個信徒來、一個有情的眾生來,我們都一個、一個向你們行禮,合掌給你們敬禮、行禮,你們都沒有這個禮貌,無論是台灣人、日本人、其他外國人,都同樣這樣走,嘻嘻哈哈、吱吱喳喳的走過去了,好像趕一群鴨子、吱吱嘓嘓的像一群鴨子過去一樣。」
喔!我心內慚愧,因為我是領隊,我領隊、我慚愧,我趕快交待大家「不可以那麼快,大家合掌,一面走、一面看,一面走、一面一尊一尊的拜(那是一排一直排過去,你這樣走著拜),你們就合掌向祂們敬禮、向祂們拜,走過去時,你就向祂們拜。」剛好一千尊,拜、拜、拜,拜到中間的時候,忽然間,我的手整個都是汗,我一世人、「透世人」(河洛話,一輩子)我的手不曾在流汗,那麼,我就這樣一直走、一直看,一面走、一面看!
我唸六字大明咒(我交待弟子唸唵嘛呢叭彌吽、唵嘛呢叭彌吽、唵嘛呢叭彌吽),一尊、一尊的,目睭一直看過去,再過去又一尊一尊的一直看,看到一千尊看完,到結束時,我的手都濕濕的、手都是濕濕的,過一會兒,我感覺到我的手非常的「幽、幽幽」(河洛話,非常的細膩之意)、非常的「幽」,那麼,我回來那一個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跟大家宣佈說「明天再一遍,要帶各位來這裡禮佛,來求菩薩、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慈悲,給各位加持,看大家有同意否?」結果,大家、一大群,我們一百三、四十位都沒反對,同時再走一遍。
那一天早上,我們八點多,快九點就到了,透早(河洛話,一大清早)門一開,我們就進去了,進去,我就開始講解,講解給一百三、四十位弟子聽,我說:「我們今天是來朝聖,不是來參觀、不是來觀光、不是來參觀,尤其,佛、菩薩,我們不可以參觀、不可以觀光,這是非常的沒禮貌,所以我們是要來朝聖、禮佛,求佛菩薩給各位加持。」
剛好我在講的時候,本來天暗暗的,剛好講的時候,日頭光(河洛話,陽光。太陽叫日頭)一直射到我這裡來,以及射到所有參加的百餘位的這些弟子的頭殼頂(河洛話,即頭頂),旁邊都暗暗的,我看到了,我的心裡很歡喜。
講完以後,進去,我開始帶大家一直禮佛、又一直禮佛,大家都慢慢走,結果,塞到其他國家及日本人、這些信徒去參觀的,塞到他們的路、塞到路,那麼,沒要緊,大家照樣慢慢的拜,結果那一天剛剛好八成半的弟子得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加持,大家都加持。
我出來以後,問說:「你們誰的手有濕否?」可以說,幾乎每一個人的手都濕,手就都「幽幽、幽」,到現在我的手還幽幽、幽的,我一世人到現在,吃到五十五歲,不曾像這一回的手這麼幽,原來都是粗粗、拿鋤頭的,我現在拿東西在寫,也是一樣手幽幽、幽。我們這樣拜佛,菩薩加持。
我請示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我為什麼這中間,我的手會幽呢?(河洛話,手非常的細膩之意)」祂說:「你們來拜的是誰?千手。」喔!就是一千隻手啦!我只有兩隻手,現在觀世音菩薩慈悲就給我加持,變作有一千隻的手的神通力。但是,我沒有神通啊!無要緊,我身、口、意供養,若要做什麼,隨便它---那手,我現在手時時幽幽、幽,滑滑、滑,很幽的,又不是流手汗,這很細、很嫩。
所以各位呀!你們去參拜佛祖的時候,你們要記得,我們去的時候,我們向祂合掌,一直看佛祖,一直走無要緊,你不必怕別人笑你,你一尊一尊的看祂。那麼,現在我們仙佛寺,我一個五百羅漢、我們「如來園」五百羅漢,中尊阿彌陀佛,中尊阿彌陀佛,旁邊五百羅漢,排得很美、非常的莊嚴,這就是我仙佛寺道場的「如來園」五百羅漢,很莊嚴喲!
你們十方善知識,若是你們有時間,你們可以來禮佛,你們來的時候,你們要邊走邊看、慢慢走、慢慢看,你們不可以這樣喲!不可以這樣喲!(註,意即走馬看花的樣子)我們要一面走、一面看,五百羅漢,最起碼其中若有一尊或兩尊給各位加持,你們就有夠本了,給你們加持,你們就真正有夠本了,所以我們一面走一面參拜、一面走一面參拜,一直參拜、一直參拜、一直參拜,參拜到結束,我相信各位,你們會馬上證到阿羅漢果,只要你們將你們的心打開來、來禮佛,這樣之時,可能你們的手、或許跟我一樣幽幽、幽,滑滑、滑的(河洛話,又細又滑溜的)非常好,有神通力。
很奇怪的,這中間我的手感覺不壞,一些人奇奇怪怪、不大爽快的(河洛話,不大舒服之意)唉喲!頭殼打下去,竟然真的有效喲!打下去,頭殼痛的竟然真的好了,唉喲!我怕大家造個理由,跑來讓我打頭殼,這一半次的因緣,千手觀音、觀世音菩薩,或許我的手剛好供養祂,我的手骨(河洛話,即手臂)借祂用,就那麼剛好。不然誠心來試看看,打無效啦!多痛的而已。所以這個、我們手的「幽、幽」,我們拜佛的功德。
那麼,這中間,我很多弟子、很多弟子,我問他:「你的手……?」「啊喲!老師,我這手很幽的喲!」我說:「幽是好,以後手幽(河洛話,手細膩)表示佛祖、菩薩有給你加持你的手,但是我們的手不可以胡亂『厲』(河洛話,疾言厲色、很兇的罵人之意)、胡亂剁、胡亂罵、胡亂打,不可以的,這樣的時候會罪過的,一些孩子打得竟沒有智慧,一些孩子罵得就不會『大漢』(河洛話,長不大之意)。」
所以,我們拜佛的人,手不可以「唉喲!不像樣的死孩子,膨肚短命唷!你絕頭跟絕命唷!」(河洛話,一邊咒、一用手打之意)都不可以講。「啊!阿彌陀佛喲!觀世音菩薩喲!」「喲!消災延壽藥師佛喲!」「唉喲!阿彌陀佛喲!慈悲、慈悲喲!」你可以這樣,不可以把人「厲」、把人剁。
我看很多老年人也好、少年的也好,前面拜一拜,手樣胡亂舞、跑去打麻將,所以,你們若是拜佛的人,最好不要打麻將,你打了都會輸,你不要想藏個牌、佛祖給我靈感,我告訴你,佛祖怕你越賭越重、越跌(河洛話之跌與賭同音)越深的時候,結果墮落黑暗地獄,有一天,我們要死時、或是死了以後,我們若養成一個習慣-手都在算麻將,死了以後,不要看到電視在做(有的電影在演):腳底要踩著「九筒」(註,麻將牌的一種)(我不會打麻將)、腳底要踩著九粒麻將牌,手要拿兩粒「全碰的」、胸膛要放幾粒、頭殼頂要放幾粒麻雀(河洛話,即麻將牌)當枕頭,以後出世來會做「賭王」。
我告訴你,做「魔神仔」更快了,還「賭王」?所以,佛,祂怕人們後世人再墮下去、再出生賭博,所以我們拜佛的人,最好不要去賭博,賭都會輸的比較多,因為佛祖慈悲要救我們,怕我們有一天會墮入黑暗地獄。所以我們拜佛的、學佛的、唸佛的人,我們不要賭博,我們若賭下去,都輸的比較多,結果,輸,輸到什麼時候呢?輸到我們死去以後,還再輸去,喲!這個因因果果、利害關係,各位要了解。
所以各位,你們若去任何一個佛寺,廟裡也好、宮也好,我們拜拜的時候,你若很虔誠、放在「心肝窟仔」(河洛話,心窩)前面、放在「心肝窟仔頭前」,我們看到佛,我們就很虔誠、很有禮貌向佛拜佛,我們將手掌合起來,我們不要這樣、不要這樣(註,師父以手勢比喻,雙手雖合掌,唯掌心鼓起狀。)這樣無效喲!
有的人說這樣(註,師父雙手成抱拳狀),我們不這樣,我們拜佛的禮儀就是合掌,十指合起來,恭敬十方|東、西、南、北、上、下、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剛好十、十方,所以十指,我們拜佛是用合的十指,我們不是這樣(掌心鼓起狀)、不是用這樣的(抱拳狀)。
那麼,有的人用這樣(註,抱拳狀)是為什麼呢?叫你「陽包陰」、「守一抱元」|我們修道的原則、守一抱元,我們不必跟佛祖說「你要守一抱元」,我們免啦!免跟佛祖說「你要守一抱元。」因為祂守過頭了。你不要說「我會守一抱元、守一抱元。」我們免講。我們合掌,「佛祖,我恭敬你。」恭敬十方、恭敬一切眾生,恭敬一切有恩有情給我們的人及我們的父母、天地、神、佛,恭敬自己的心。
因為我們拜的時候,「大箍甕」(河洛話,大拇指)在裡面(朝向自己的心窩),對否?我們這樣十方的時候(雙手合十之意),我們自己裡面「我最大、心最大。」自己向佛祖稟:「啊喲!佛祖啊!我悟到了,心最大,我恭敬你,請佛加持,我有我的信心,我就是有信心在拜佛,我有信心。」所以,我們就是這樣的拜法(註,雙手合十禮佛)、我們就是這樣的拜法。
所以各位,我們去道場、去拜拜的時候,我們在走的時候,我們在走,慢慢的看,我們不要急,我們在拜佛時候,我們的「目睭」(河洛話,眼睛)看佛祖的「目睭」,我們的眼對佛祖的眼,我們這樣一心一意看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你的腦會安定下來,你的頭殼你就靜下去了,那麼,人、神會合一,人、神會合一,當一旦我們這樣來恭敬佛的時候,我們雖然現在我們三十二相沒具足來講,我們這個「時拵」(河洛話,時候)、我們敬佛之時,佛也是會給我們幫忙加持、給我們幫忙加持,這個拜佛的要領。
那麼,這一回我去日本回來,到現在手還很細,非常「幽」、非常幽,我是非常的歡喜、非常的感恩,感恩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相信各位,以後你們到任何一個道場去拜佛、禮佛,你們若依據這樣的時候,你們也會得到感應。但是你們去拜佛的時候,你們不可以在那裡拜一拜,就「戽一戽就算了」(河洛話,意指拿著香隨便上下搖兩下就算了),這樣無效、無效,無誠心。
我們要(註,師父雙手合十置於胸前、大拇指朝向自己的心窩處)「我的心和佛祖的心併著」、看著,我們很虔誠的向祂敬禮。無論是神也好、宮、王…什麼也好,你照這樣下去做,我相信各位會得到佛、菩薩、聖神的加持。
第十六就是我們的皮膚非常細、皮膚非常滑、非常軟滑,皮膚很細,那一陣子我發覺、感覺「幽幽、幽」時,很難得,非常歡喜,很久不曾那樣了,最近它又粗掉了,沒勤修的樣子,它又粗掉了,人生這確實很無常的,不過,「手底」(河洛話,手心)還幽、幽的,這佛的第十六相就是這樣。
第十七相,七處平滿相。七處、七孔。也沒有目睭突突的,凹凹的,鼻子凹進去,嘴巴扁扁的、耳朵缺一邊,唉喲!目睭歪一邊。七處就是七孔,非常的,好像這樣肥肥的(註,師父以手比喻臉龐)、耳朵肥肥的、油潤、油潤的,這就是我們的「七處平滿」,非常的平、滿相,平滿相。目眉就感到幽幽的,不會像我們,昨夜我若較沒睡的,就感到目睭突突的、黑黑的了,目睭、目圈(河洛話,眼眶)就感到戴黑目鏡、黑黑的了。
人家佛不是這樣、佛不是這樣,佛的鼻頭很有肉的,這個(鼻樑)挺挺的、不像我這凹凹的,我這蓮霧的,這鼻孔看得到,看得到的錢積不住。我們人和人中間,互相沒看到鼻孔的,錢較積得住;鼻子現現的,錢積不住,像我這是什麼相?歹命相、貧苦相,人家佛不是這樣,鼻子肉肉的、肉蓋下來,目睭圓圓的、目圈這個感到平平的,耳朵感到很平和,嘴也感到「順|順、順」(河洛話,非常柔順的樣子),什麼人來看都會笑,翹翹的,笑臉,不會人看了覺得很難看的面。我們的七孔、七處平滿相。
再來,七處在那裡呢?我們的五官以外,七處就是我們身軀的七個位置。我們的手、我們的腳、我們的腳底很平、腳底平平的,我們的腳底凹凹的。腳底很平。我們兩腳的腳掌、兩邊腳蹄(河洛話,即腳掌)的中間很平張,不會這樣腳刀拐一邊的,一邊又凹凹的,不會這樣,那佛沒這麼歹命,沒顯示這樣。兩肩平等中,我們的肩膀非常平、非常平。
七處都平滿無缺陷。肩、腳、兩隻腳、掌、肩等,我們兩隻腳、兩隻手、兩個肩,這樣都平的、都很平穩,我們的頭殼頂也很平穩,不會偏一邊的,我也沒說佛偏這樣的,這樣平穩。七處都是平、滿相。
第十八,就是兩腋滿相。腋下充滿者,我們這個(註,指腋下)、我們這個「過甕腳」(河洛話,即腋下)、我們這個有肉,平滿有肉,在走有威、一個威,不會說是歪一邊、不會是縮縮的,「啊喲!我就是某某佛來出世的。」真拼的啦!你這是什麼佛?有的人「啊喲!我現在已修到某某佛了。」我告訴你喔!你若連這雙邊(指腋下)都沒肉了、歪一邊的,你就是什麼佛?唉呀!若過去大家都是佛、過去生,但是現在還未「覺」,就不是佛了,還是凡夫、有情的凡夫而已。
所以這個(腋下)雙邊有個肥肥的,假使練工夫的人,這舉起來有肉,而你「雕起來時」(河洛話,意指手臂與胸部肌肉用力,以突顯肌肉之強壯時。)你這(指腋下)都是排骨(註,意無胸肌,只見肋骨),裡面突的比外面還多。所以,我們這雙邊平滿、腋下充滿者。
第十九,身如師子相。好像獅子腰,身如獅子腰,有個威,身軀好像獅子,獅子有個威,身體這(指雙肩)大大的,腳底較小一些,上面有個威的形出來、有個威嚴,有個威、獅子有個威嘛!虎腰、虎肩、獅子肩,很有力的。你看那「弄獅」(河洛話,舞獅)的獅子身一樣。身體平靜威儀,嚴肅好像獅子王就對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廟都要擺獅子呢?獅,第一、牠吼 的聲音,森林之王為獅、森林之王為獅,牠是一個威、一個威,表示牠身體的一個健康、身體的健康、牠的威力,所以,像獅子的形、像獅子王,坐著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你這樣坐著,這(雙肩)感到很有肉、很有威的形,好像獅子。
第二十,身端正相。身形端正無彎曲。你看身軀直直的,佛、祂的身軀正好直直的。我差不多在一個月前,依這個易經、依照易經真禪、易經真禪的這個妙法,我悟到,我劃十跟十、十、十、十,剛好十的方丈、方式、方丈的次就對了,方丈、十對十之時,剖成雙邊,寫個田字,然後依照角度去做個三角形、劃上去,(後節我再拿來給各位做個參考),那麼,這位的形出來了,人才發覺,「咦!奇怪了,我們人會直直的,正正、正,一個威形、一個威形,都符合這易理、易經的道理,跟符合天地的數的道理,符合天地數的道理。
那麼,再變作三才、天地人三才,每一次我們坐著時,腳曲起來的角度都是三十三角,那就很奧妙,三十三度為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三十三度,而且長度呢?二五,兩個五、二五,合十,剛好合著、剛好一個圓滿(註,師父雙手向左右平舉與身體剛好成十字)、二、五剛好合十,我今天正好沒有將這法相拿來,我後節會拿給各位做個參考。
發覺說我們人本來就是這樣、我們人,人的法相本來就是這樣,我常常要將「腰節骨」(河洛話,即腰骨、腰部的脊髓骨)讓它直直的,唉喲!有時候「 」(河洛話,音ㄇㄟ,不會)直直的,竟彎去了。我們每個人本來就很莊嚴,只是我們沒注意,讓我們自己有時彎下去、有時歪掉,一些壞習慣,而吃東西就蹲這樣(註,駝著背吃東西),到後來就成了壞習慣,或是「龜、龜的」,走路就「龜、龜的」(河洛話,駝著背、彎著腰走路、像龜走路狀),到最後壞習慣就變成「隱龜的」(河洛話,駝背)。
所以,我們這個人的相,就是說佛的相端直、端直相,身形端直無彎曲,身形,坐著時直直直、無彎曲。所以我們一些出家人、我們佛教的出的高僧大德,或是這些比丘尼、比丘僧,你看他們吃飯都直直的,都養成一個直直的相,不會說腳抬著吃飯相(註,師父比喻腳抬著放在椅子上、端飯的手彎放在膝蓋上,以口就碗的吃相),唉喲!好像「猴山」(河洛話,猴子),那如果在道場這樣吃飯,那是「猴山」、那沒修行、那種的無修行,自吃飯就知道了,有修行、無修行就清楚了,所以,一看他端起來。
而吃飯,扒著這樣吃呢?(註,碗放在桌上、以口就碗,或雖雙手端著,但離面很低,彎著腰、以口就碗的吃相),那是什麼?那一種的就是什麼相呢?在吃飯這樣吃、嘴這樣吃(註,如前述狀),那是什麼?乞丐相、乞丐相,那就是「了然」的相、夭折的相、夭壽的相,那很不好。我們本來吃飯就端起來這樣(註,雙手端碗至近嘴處、身軀端正),這是什麼?
天、地、人,天在上面(註,在碗、頭上面),地在下面(註,碗下方、身軀下方),吃飯者,離開天、地,中間養我們的人,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的人,養我們的人。所以我們吃飯者,我們端碗端著,我們是這樣吃(註,身軀端正,以碗就口),不是蹲、扒著吃。各位吃飯的習慣,養成習慣,我們若照這樣吃的話(指端正坐相、以碗就口),護法神將會給你護持,我們平常在吃飯的時候、我們若在吃時,我們讓自己養成習慣。
因為佛的相,受天、地、人三才、天地之間,十方法界、三千大千世界所共識、共認的,若經過看到人在吃飯的,這樣在挾、在吃(指端莊相),吃完以後,手擱這樣(註,雙手端碗置於腰部中間),「端牟尼珠」,這叫做「寶惜」(河洛話,珍惜)眾生所供養的。我們在吃的時候,經過的護法就會跟你護持了,要瞭解。
在修行,任何一個地方就是在修行,若是說我們在吃飯「侵侵採採」(河洛話,隨隨便便)的時候,腳彎曲著這樣吃的時候(註,如前述腳放在椅子上、端碗的手肘放在膝蓋上,以口就碗的吃態),我告訴你,那佛菩薩絕對不可能給你護持,也不會給你加持,這一種人就是無修行的。所以,我們在吃飯就要端正。你看一事業會成功的人,他們在吃飯都很恭敬,為什麼端正吃東西,他會感謝眾生布施給他吃的東西。
所以我們很尊敬。我們樣吃、這樣吃(註,雙手端碗就口,身軀挺直端坐,右手持筷輕扒飯入口),吃了吃以後,我們就放著。我們可以「折看看」(河洛話,試看看),我們自己在吃時,你就發覺「喲!是喲!這個時拵我們就是佛三十二相、端正身軀。」連吃飯也在供養、也在供養十方一樣。所以各位,吃飯是非常重要。
你看一些員外、事業家,會剩錢的人,勤、儉存錢,那些孩子很有教育,孩子到後來很有成就、女兒很有成就,整個都有成就的,你看他的吃飯相就不一樣了、吃飯相不一樣,非常珍惜、非常珍惜這東西。所以,我們身軀就要端正、身軀要端正、無彎曲者。
第二十一相,肩圓滿相。兩肩圓滿而豐腴。我們的肩膀沒有垂垂的、我們肩膀無垂垂的,肩膀圓滿。譬如,我們坐著,肩頭圓、圓、圓,非常圓就對了。這也符合易經的法相呢!很奇怪,以及符合天地數。佛跟我們開示,真正的佛,在吃飯、你看他在吃飯,五官、什麼人,你就看得出這人是什麼形了,他的內涵是什麼形了。
那麼,這個(指肩頭)祂也是圓、圓、圓的,不會是「落垂、落垂的」(河洛話,肩膀好像要掉落而下垂狀)、好像跟「落翅、落翅」(河洛話,如飛離的翅膀下垂)一樣。我們就圓圓的,有肉、有肉的,豐滿、豐滿了,表示我們的肩有力,肩可以擔千億萬斤、能夠擔著眾生一切的業,能夠替眾生擔業,能夠消除眾生的業,將眾生一切的苦,祂有辦法、祂的肩架頭(河洛話,肩頭)一肩擔起來。所以我們這(指肩膀)斜斜的人就擔得較無力。
但是,我「細漢」(河洛話,小時候),因為我出世在「庄腳」(河洛話,鄉下村莊),南投中寮八仙村仙鹿巷,我們家---南投縣中寮鄉八仙村仙鹿巷,又仙、又鹿,這巷,這個地方,冥冥之中讓我有機會住在那裡、在那裡投胎。那麼,小時候我就在擔了,小時六、七歲就開始在擔材了,八七水災擔香蕉,從我們那裡擔到集集去賣,路不通了,車子不通,就用擔的,翻山過嶺,擔了三、四個鐘頭,這樣擔過去,這樣擔著、壓著,那時候擔得很歡喜,我的「肩架頭」(河洛話,肩頭)感到越擔越有力,感到那樣擔著不會「溜、溜」的,有的溜、溜的,人家笑說:「這有夠無效(河洛話,沒有用),都不會擔。」
之後我才想說「唉呀!我的肩膀為什麼要這樣平平的,我若溜、溜(河洛話,意指肩膀下垂,挑東西時會往下滑的樣子)時,擔不下去,我就省得擔了嘛!」溜溜時,東西放上去就溜掉了,結果不是啊!平平的,扁擔放上去就穩穩的,跑都跑不掉。所以,小時候要擔,(師父笑著說---)這就是擔的命也、擔的命,擔自己業的命。我擔最重的、擔了將近兩百斤,將近兩百斤擔著走,香蕉擔著走、肥料、什麼的都擔著走,從山上擔下來,這樣在擔,最重,普通都擔一百四、五十斤的擔,擔差不多三十分鐘時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喘一下再擔。
這個肩、我這個肩,很感謝「細漢」時,「是大人」(河洛話,父母)給我的訓練,給我訓練,這樣做、做、做,我「細漢」這樣做、這樣擔、這樣鋤山、砍柴、砍樹、抹草、犁田、「佈稻子」(河洛話,插秧苗)、摔稻子(河洛話,收成以後,稻子拿整把的摔打於桶子上,以取其穀子)、摔桶,這樣訓練到我發覺我這肩膀都有力。
所以我們人身體,這(指肩膀)消瘦落肉時(河洛話,瘦的沒有肉。)做沒有工作,表面上「這個人很福氣喲!皇帝命,免做。」結果呢?就是手不能提、肩膀沒辦法擔。所以我們人的身體都是訓練出來的。那麼,肩,我們要圓。我這一生生得肩有一些溜溜的,不是非常平整,這也是要再修、要再懺悔。
若是佛,祂這是圓圓的、這圓圓的,感覺上看起來很舒服就對了、很舒服,像我們釋迦佛祖這個圓圓的這樣,非常舒服的。耳朵,我們佛祖的耳朵這樣長,那像我們的耳朵就短短的,像我的耳就老鼠耳,短短的,頭尖尖的,叫猴頭老鼠耳,所以我們過去生修得不好,這一生我們才會這樣,那麼,希望這一生,我們大家共同、我們來努力、來修行,能夠讓我們後生照佛所開示的,我們有三十二相,沒辦法三十二相,最起碼也有幾項有符合到也不錯。
第二十二相,口四十齒相。俱足四十齒者。我們人的嘴齒有幾齒?二十八齒或幾齒?我們人的牙齒?佛的嘴齒有四十齒,我曾看過的、我「仙算」(河洛話,再怎麼算)也是二十幾齒,再算也是那些而已,沒辦法像祂那麼多,不知道要去那裡生?我這牙齒前後暴、排兩列也沒有四十齒、前後暴也沒有。佛祖的牙齒有多大齒呢?
今天三月二十六日王禪老祖鬼谷仙師的聖誕千秋的時候,我們台東佛教會理事長上明下定法師來坐焰口、施放焰口,他說他去緬甸、高棉進去的某一個地方,去那裡看佛、佛祖的嘴齒,及看佛祖的腳有多大,佛祖的「腳婆」(河洛話,腳掌)有這麼長、這麼長---一尺多長,看了,恐怖呢!而嘴齒呢?這麼大瓣(河洛話,大顆)、嘴齒這麼大瓣、近上寸長,四齒、前面四齒很大齒的,這樣。
我們的很小齒,像我的牙齒、「貓鼠齒」(河洛話,老鼠齒),疏疏鬆鬆的,而佛祖的牙齒這麼大瓣、這麼長,看了才自己「喔!難得啊!佛祖的嘴齒(河洛話,即牙齒)這麼長、這麼長,真真正正、經所記載的千真萬確。」那麼,這是我們中國的國寶,中國的國寶剛好運去那裡展覽,讓人來看佛祖的嘴齒,跟祂的腳,鞋子這麼大雙,祂的腳掌踏下去這麼長,可見當時佛祖的高度多我們多了多高,祂有那個威,好像一隻獅子、有那威的形、有威的嚴、威嚴的這個格。所以,三十二相其中的二十二相之四十齒相,俱足四十齒者、俱足四十齒。
第二十三相,齒白齊密相。四十齒皆白淨面,皆白、很清潔。面牙齒一縫、一縫、一縫的、一縫、一縫、一縫,都非常的齊齊、齊就對了。我第一次讓我看到三十二相,我經典、將它打開來,「啊呀!齊齊、齊(口語化,形容非常整齊就對了)。」第一,我們的嘴齒不夠四十齒、又小齒、老鼠齒,牙齒底下間隙、守不住、守不住,間縫、彎彎曲曲,而上面也沒辦法齊齊、-齊。
原來的空隙很大縫,到一個月前,我台北一位徒弟「誠○牙醫」吳醫師,他才專工(河洛話,專門、刻意)幫我補起來,不然一個縫很大縫的、前面這裡一縫、空很大縫,我這個弟子跟我說:「老師啊!師父啊!我給你補起來,讓它跟原來的一樣,讓你看不出來。」我說:「但是,這是阮爸給我的。」「不要緊啦!一樣啦!讓不認識你的人,看到你很歡喜的啦!」「若認識的呢?」「認識的就好了,讓不認識的人看。」牙齒,再補也是上面了平平的,下面還是「浪縫、浪縫」啊!(河洛話,間隙縫)所以,我們就是過去生沒修,所以這一生無得到三十二相的福報,沒這莊嚴的法相。
而「很白」,我的牙齒刷得非常的那個,刷不白,有時候「卡整沿」(河洛話,整層的卡在上面,表示牙齒不白),又刷、刷、刷,明天又「一沿」(河洛話,一層),我常常拿那叉子(螺絲起子)弄得利利的、常常拿來推,推不白,到後來吳醫師用那桶子裡面在磨金子的那個砂輪,一直刷、一直刷,刷到最近有較白一些,自己感到很慚愧,可見我們就是第一、口業沒修。口業沒修,牙齒才會黃。口業沒守,口業沒守,牙齒才會多毛病。二、三十齒中間已經壞一半去了。
可見嘛!我們還是要繼續再修行,講好話,吃好的東西吃清淨的東西、清潔的東西。講好話,嘴多唸佛,講一些使人有辦法生存下去的話、讓人生命充滿著法喜的話,我們若這樣的時候,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的口、我們的嘴會乾淨多了。
各位,要記得,我們若是牙齒黃、骯髒,我們最好醫師給我們弄好,這是人生第一關。以前,我不會對嘴齒來好好的「保惜」(河洛話,保養、珍惜),到這兩、三年來,結果是不大能吃,這兩、三年來,胃就壞得較多了,因為吃就嚼不贏了(河洛話,嚼不動),嚼不動,乾脆能進去的就讓它進去了,直通、直達就對了、直達的,(註,嚼不動就用吞的之意)不是普通的再製的、再轉車過去。直達的。弄到胃都壞光了。
所以,我們第一關的嘴跟牙齒的重要性,我們嘴齒若不會密者,我們那就是「漏相」、「漏相」,漏這財、漏財。所以各位,我們牙齒若是有一個洞的人或是較寬(指牙縫)的人,我希望各位,你們去把它補密了,那較會漏財。牙齒縫苦是有大縫者,表示身體開始在壞,各位,這一點要注意,是我自己的經驗。
所以,佛有四十齒,每一齒都齊齊、齊,四十齒都很齊,而且非常密、而且非常密,這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希望各位也都有俱足這三十二相,希望各位這一點好好的修,來生也有俱足三十二相,若是我們有三十二相,我們就已經接近要成佛、要成道的境界了。
今天講到這裡一個段落,祝福各位,阿彌陀佛!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回向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祝福各位!
阿彌陀佛!
慈悲藥師寶懺 第十七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請大家合掌恭唸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這一節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消災延壽藥師寶懺」的懺法,我們上一節講解到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我們人的相,佛相、人的相,佛的相跟人的相很多不相同,為什麼這佛的相跟人相不相同呢?我們眾生的相大都是「五不全」的,若不是目睭(河洛話,眼睛)大大、鼻子就皺皺的,若不是鼻子皺皺的,牙齒就暴暴的,牙齒若不會暴暴的,耳朵有的大小耳,像我這個很小耳的,好像老鼠耳、老鼠耳、猴子耳,小小的。有的頭下面大大的、上面小小耳,有的上面大大的、下面小小的,都是「五不全、五不全」。
所以自古以來,帝王之相,就跟佛相三十二相、可以說幾乎、具備三十二相,帝王的相要三十二相。我們的帝王之相要有具足三十二相,才具足所有天人、眾生一切的相、好的都集在他身上,因為就是集在帝王的身軀上,所有萬民、百姓看到他,心才有辦法莊嚴、心才有涅為一。那麼,我們佛的相,具足、具備了三十二相,具足了眾生諸有情最好的相、祂都撿去了,就是這樣,有具足了眾生的好處、的優點的相。
那麼,眾生看到時,心、就起了個恭敬的心、起個歡喜的心。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他的臉每一樣都很好,其中「啊喲!這牙齒漏一個洞。」就不足、美中不足。也有的,你看他每一個面相,照片照起來,相片看起來、在相親的時候,看親戚、在相親的時候,你只看到這個相片,你看不出說他這個人下半段有什麼缺陷,在相片看了,一口就答應,但是,等到結婚的時候,那一天才看到新娘(或是看到新郎),才「唉喲!我的新郎(我的新娘)怎麼變作那個樣子?相片看起來這麼美的。」
若不是小兒麻痺、腳就是跛腳、屁股歪一邊者、手一邊長、一邊短,手指,本來我們要細細長長的,結果手指短短的這樣,短短的,結果拿個筷子要這樣抱著,這樣抱著(形容用手掌抱著筷子狀),所以,我們人在世間具足三十二相的完整,確實不簡單,這才是生生世世有修行、有修持的人,他才有那個相,我們一般人,我們就沒有那個福報。
那麼,有的時候,國家要讓我們領導,看是、無論是要做總統、做院長,或是當部長也好,或是縣長,我們看出他的相,是不是萬民所敬仰,我們看他的相差不多看得出來,若是這個人他的五官端正,所有的耳朵、鼻、嘴、目睭(河洛話,眼睛)、目眉毛(河洛話,眉毛)、手、腳,他的走路,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相是不是具足眾生一切好的相,這是非常重要的、這非常重要。
有的時候,我們看這、一些修行家、修行家,看他的五官、他的外相,讓你看出「啊!這個人、這個大師、或是活佛,確實讓我們看了起歡喜心,由內心看出個尊敬,看出唉!這就代表我心靈上的所尊敬、無缺陷的大師。」但是,現在這世間,這種的相的人,沒有很多、沒很多,可見我們末法時期,有具足這莊嚴之色相的人,確實不多。
我們上一節講到三十二相,說到第十二相,就是我們的佛的三十二相中,他的身軀的毛、長出來的我們的毛,詳細的看是青色,不是完全青色的,若完全青色的就好像「魔神仔」了、像「魔神仔」(河洛話,魔鬼、鬼怪),不是完全青色、好像草的青色不是這樣,若是這樣就跟「猴山仔」(河洛話,猴子)無差了,這色,你看下去,很有透明、看起來好像我們的光、你看它,好像有一些帶青色的,有一點青青、跟大自然能夠融合為一的個青色,而且這個青色,不會這裡一叢黑的、一叢白色、一叢黑的、一叢白的,都不會這樣,頭髮要就全黑、要就全白、要青就全青、要黑全黑,非常清純就對了,這第十二相,不會雜亂。
第十三,身毛上靡。身體的毛都這樣「純、純的」(河洛話,柔順的樣子)、都這樣「純下去」、純純的,不會像我這樣「昌昌的」(河洛話,毛不柔順,豎起的樣子),像這樣「昌昌的」,這就要認真修行,福報不夠、修行不夠、德不夠,我們若是修行有夠,這毛都「純純、純(形容非常柔順的樣子),靡靡、靡(河洛話,像棉花一般的細柔狀)」,各位,你看你們自己身上的毛,看是否「靡靡、靡,純純、純」,像我現在有的昌起來、站起來,虎龍豹象、身上全是虎龍豹象的毛,我們看我們自己的。「唉!我具備佛祖的相、三十二相」,我們就要歡喜了。所以身上的毛,好像倒的、柔順的,而且不會亂、不會亂。
第十四,身金光相。我們人的身軀看起來會發光、金色的,看起來好金色的。不會說看起來面上「青損損」(河洛話,臉色發青之意),我們若看一些信徒、信眾,我們就看得到了,「咦!這個人有修、沒修,看了知道了。」是不是剛好面上「青損損」,或是發出紅光、或金黃色的。也不可以全部是黃色的,你若看是全部黃色的,那就是肝硬化、那就肝癌的形了,肝指數很高的,那叫做黃色的,那就不是真真正正佛的三十二相的身金相了。身體之色好像黃金、好像黃金。
第十五相,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我們人的身軀旁邊,有一些金的光色。這光,我們人看去,無形中旁邊都有光的色。所以我們一些出家的修行家,都愛穿黃色的,就是這樣,穿越黃的,看他身軀黃的光越黃、光越黃,你看我們一些高僧大德,衣服都越穿越好,衣服都穿綢的,你看它光耀耀的,看得有多羡慕的。但是佛祂免穿這樣,隨便,邋邋遢遢的穿著,祂的色也是好幾丈長、光耀耀的,周圍光耀耀的好像燈罩,燈泡裝著走來走去一樣。
所以各位,我們要穿衣服,儘量穿得越淺的越好,顏色、色澤穿得越淺的越光、越光耀耀的,那麼,一個人他的五官看起來越莊嚴,假使穿得像這樣邋邋遢遢、黑黑的,不會莊嚴;頭髮再理得光光的、鬍鬚修一修,再穿黃色衣服,確實很莊嚴、非常的莊嚴,那就是三十二相的第十五相身放光明啊!四面各一丈。
第十六,皮膚細滑相。皮膚很細、很滑。手底(河洛話,即手掌、手心)皮膚很滑潤。我跟各位透露一個消息,我自己體驗的,我今年、八十六年五月初十,就開始帶我仙佛寺易經班、易經心法班的學員,差不多一百四十位,到日本京都的三十三間堂,裡面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尊的菩薩排整座的,非常莊嚴的,每一尊都一百八十公分這麼高。第一天,我帶一些徒弟去,徒弟們去參觀,門票買了就進去了,一直走、一直走,大家就是走馬看花,真真正正在「參觀」佛祖,在「參觀」佛祖、不是「禮佛」喲!也不是在「朝聖」喲!變成在「參觀」啊!
「參觀」了大約過了三分之一左右、走過一半了,唉!觀世音菩薩祂跟我說,(我看祂手在合掌了)祂跟我說:「我們這麼多菩薩都在合掌歡迎你們,結果,你們這些世間人都連一點點、都沒有在給我們歡迎,都沒合掌在給我們恭敬,我們看到你們一個來、一個眾生來、一個信徒來、一個有情的眾生來,我們都一個、一個向你們行禮,合掌給你們敬禮、行禮,你們都沒有這個禮貌,無論是台灣人、日本人、其他外國人,都同樣這樣走,嘻嘻哈哈、吱吱喳喳的走過去了,好像趕一群鴨子、吱吱嘓嘓的像一群鴨子過去一樣。」
喔!我心內慚愧,因為我是領隊,我領隊、我慚愧,我趕快交待大家「不可以那麼快,大家合掌,一面走、一面看,一面走、一面一尊一尊的拜(那是一排一直排過去,你這樣走著拜),你們就合掌向祂們敬禮、向祂們拜,走過去時,你就向祂們拜。」剛好一千尊,拜、拜、拜,拜到中間的時候,忽然間,我的手整個都是汗,我一世人、「透世人」(河洛話,一輩子)我的手不曾在流汗,那麼,我就這樣一直走、一直看,一面走、一面看!
我唸六字大明咒(我交待弟子唸唵嘛呢叭彌吽、唵嘛呢叭彌吽、唵嘛呢叭彌吽),一尊、一尊的,目睭一直看過去,再過去又一尊一尊的一直看,看到一千尊看完,到結束時,我的手都濕濕的、手都是濕濕的,過一會兒,我感覺到我的手非常的「幽、幽幽」(河洛話,非常的細膩之意)、非常的「幽」,那麼,我回來那一個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跟大家宣佈說「明天再一遍,要帶各位來這裡禮佛,來求菩薩、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慈悲,給各位加持,看大家有同意否?」結果,大家、一大群,我們一百三、四十位都沒反對,同時再走一遍。
那一天早上,我們八點多,快九點就到了,透早(河洛話,一大清早)門一開,我們就進去了,進去,我就開始講解,講解給一百三、四十位弟子聽,我說:「我們今天是來朝聖,不是來參觀、不是來觀光、不是來參觀,尤其,佛、菩薩,我們不可以參觀、不可以觀光,這是非常的沒禮貌,所以我們是要來朝聖、禮佛,求佛菩薩給各位加持。」
剛好我在講的時候,本來天暗暗的,剛好講的時候,日頭光(河洛話,陽光。太陽叫日頭)一直射到我這裡來,以及射到所有參加的百餘位的這些弟子的頭殼頂(河洛話,即頭頂),旁邊都暗暗的,我看到了,我的心裡很歡喜。
講完以後,進去,我開始帶大家一直禮佛、又一直禮佛,大家都慢慢走,結果,塞到其他國家及日本人、這些信徒去參觀的,塞到他們的路、塞到路,那麼,沒要緊,大家照樣慢慢的拜,結果那一天剛剛好八成半的弟子得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加持,大家都加持。
我出來以後,問說:「你們誰的手有濕否?」可以說,幾乎每一個人的手都濕,手就都「幽幽、幽」,到現在我的手還幽幽、幽的,我一世人到現在,吃到五十五歲,不曾像這一回的手這麼幽,原來都是粗粗、拿鋤頭的,我現在拿東西在寫,也是一樣手幽幽、幽。我們這樣拜佛,菩薩加持。
我請示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我為什麼這中間,我的手會幽呢?(河洛話,手非常的細膩之意)」祂說:「你們來拜的是誰?千手。」喔!就是一千隻手啦!我只有兩隻手,現在觀世音菩薩慈悲就給我加持,變作有一千隻的手的神通力。但是,我沒有神通啊!無要緊,我身、口、意供養,若要做什麼,隨便它---那手,我現在手時時幽幽、幽,滑滑、滑,很幽的,又不是流手汗,這很細、很嫩。
所以各位呀!你們去參拜佛祖的時候,你們要記得,我們去的時候,我們向祂合掌,一直看佛祖,一直走無要緊,你不必怕別人笑你,你一尊一尊的看祂。那麼,現在我們仙佛寺,我一個五百羅漢、我們「如來園」五百羅漢,中尊阿彌陀佛,中尊阿彌陀佛,旁邊五百羅漢,排得很美、非常的莊嚴,這就是我仙佛寺道場的「如來園」五百羅漢,很莊嚴喲!
你們十方善知識,若是你們有時間,你們可以來禮佛,你們來的時候,你們要邊走邊看、慢慢走、慢慢看,你們不可以這樣喲!不可以這樣喲!(註,意即走馬看花的樣子)我們要一面走、一面看,五百羅漢,最起碼其中若有一尊或兩尊給各位加持,你們就有夠本了,給你們加持,你們就真正有夠本了,所以我們一面走一面參拜、一面走一面參拜,一直參拜、一直參拜、一直參拜,參拜到結束,我相信各位,你們會馬上證到阿羅漢果,只要你們將你們的心打開來、來禮佛,這樣之時,可能你們的手、或許跟我一樣幽幽、幽,滑滑、滑的(河洛話,又細又滑溜的)非常好,有神通力。
很奇怪的,這中間我的手感覺不壞,一些人奇奇怪怪、不大爽快的(河洛話,不大舒服之意)唉喲!頭殼打下去,竟然真的有效喲!打下去,頭殼痛的竟然真的好了,唉喲!我怕大家造個理由,跑來讓我打頭殼,這一半次的因緣,千手觀音、觀世音菩薩,或許我的手剛好供養祂,我的手骨(河洛話,即手臂)借祂用,就那麼剛好。不然誠心來試看看,打無效啦!多痛的而已。所以這個、我們手的「幽、幽」,我們拜佛的功德。
那麼,這中間,我很多弟子、很多弟子,我問他:「你的手……?」「啊喲!老師,我這手很幽的喲!」我說:「幽是好,以後手幽(河洛話,手細膩)表示佛祖、菩薩有給你加持你的手,但是我們的手不可以胡亂『厲』(河洛話,疾言厲色、很兇的罵人之意)、胡亂剁、胡亂罵、胡亂打,不可以的,這樣的時候會罪過的,一些孩子打得竟沒有智慧,一些孩子罵得就不會『大漢』(河洛話,長不大之意)。」
所以,我們拜佛的人,手不可以「唉喲!不像樣的死孩子,膨肚短命唷!你絕頭跟絕命唷!」(河洛話,一邊咒、一用手打之意)都不可以講。「啊!阿彌陀佛喲!觀世音菩薩喲!」「喲!消災延壽藥師佛喲!」「唉喲!阿彌陀佛喲!慈悲、慈悲喲!」你可以這樣,不可以把人「厲」、把人剁。
我看很多老年人也好、少年的也好,前面拜一拜,手樣胡亂舞、跑去打麻將,所以,你們若是拜佛的人,最好不要打麻將,你打了都會輸,你不要想藏個牌、佛祖給我靈感,我告訴你,佛祖怕你越賭越重、越跌(河洛話之跌與賭同音)越深的時候,結果墮落黑暗地獄,有一天,我們要死時、或是死了以後,我們若養成一個習慣-手都在算麻將,死了以後,不要看到電視在做(有的電影在演):腳底要踩著「九筒」(註,麻將牌的一種)(我不會打麻將)、腳底要踩著九粒麻將牌,手要拿兩粒「全碰的」、胸膛要放幾粒、頭殼頂要放幾粒麻雀(河洛話,即麻將牌)當枕頭,以後出世來會做「賭王」。
我告訴你,做「魔神仔」更快了,還「賭王」?所以,佛,祂怕人們後世人再墮下去、再出生賭博,所以我們拜佛的人,最好不要去賭博,賭都會輸的比較多,因為佛祖慈悲要救我們,怕我們有一天會墮入黑暗地獄。所以我們拜佛的、學佛的、唸佛的人,我們不要賭博,我們若賭下去,都輸的比較多,結果,輸,輸到什麼時候呢?輸到我們死去以後,還再輸去,喲!這個因因果果、利害關係,各位要了解。
所以各位,你們若去任何一個佛寺,廟裡也好、宮也好,我們拜拜的時候,你若很虔誠、放在「心肝窟仔」(河洛話,心窩)前面、放在「心肝窟仔頭前」,我們看到佛,我們就很虔誠、很有禮貌向佛拜佛,我們將手掌合起來,我們不要這樣、不要這樣(註,師父以手勢比喻,雙手雖合掌,唯掌心鼓起狀。)這樣無效喲!
有的人說這樣(註,師父雙手成抱拳狀),我們不這樣,我們拜佛的禮儀就是合掌,十指合起來,恭敬十方|東、西、南、北、上、下、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剛好十、十方,所以十指,我們拜佛是用合的十指,我們不是這樣(掌心鼓起狀)、不是用這樣的(抱拳狀)。
那麼,有的人用這樣(註,抱拳狀)是為什麼呢?叫你「陽包陰」、「守一抱元」|我們修道的原則、守一抱元,我們不必跟佛祖說「你要守一抱元」,我們免啦!免跟佛祖說「你要守一抱元。」因為祂守過頭了。你不要說「我會守一抱元、守一抱元。」我們免講。我們合掌,「佛祖,我恭敬你。」恭敬十方、恭敬一切眾生,恭敬一切有恩有情給我們的人及我們的父母、天地、神、佛,恭敬自己的心。
因為我們拜的時候,「大箍甕」(河洛話,大拇指)在裡面(朝向自己的心窩),對否?我們這樣十方的時候(雙手合十之意),我們自己裡面「我最大、心最大。」自己向佛祖稟:「啊喲!佛祖啊!我悟到了,心最大,我恭敬你,請佛加持,我有我的信心,我就是有信心在拜佛,我有信心。」所以,我們就是這樣的拜法(註,雙手合十禮佛)、我們就是這樣的拜法。
所以各位,我們去道場、去拜拜的時候,我們在走的時候,我們在走,慢慢的看,我們不要急,我們在拜佛時候,我們的「目睭」(河洛話,眼睛)看佛祖的「目睭」,我們的眼對佛祖的眼,我們這樣一心一意看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你的腦會安定下來,你的頭殼你就靜下去了,那麼,人、神會合一,人、神會合一,當一旦我們這樣來恭敬佛的時候,我們雖然現在我們三十二相沒具足來講,我們這個「時拵」(河洛話,時候)、我們敬佛之時,佛也是會給我們幫忙加持、給我們幫忙加持,這個拜佛的要領。
那麼,這一回我去日本回來,到現在手還很細,非常「幽」、非常幽,我是非常的歡喜、非常的感恩,感恩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相信各位,以後你們到任何一個道場去拜佛、禮佛,你們若依據這樣的時候,你們也會得到感應。但是你們去拜佛的時候,你們不可以在那裡拜一拜,就「戽一戽就算了」(河洛話,意指拿著香隨便上下搖兩下就算了),這樣無效、無效,無誠心。
我們要(註,師父雙手合十置於胸前、大拇指朝向自己的心窩處)「我的心和佛祖的心併著」、看著,我們很虔誠的向祂敬禮。無論是神也好、宮、王…什麼也好,你照這樣下去做,我相信各位會得到佛、菩薩、聖神的加持。
第十六就是我們的皮膚非常細、皮膚非常滑、非常軟滑,皮膚很細,那一陣子我發覺、感覺「幽幽、幽」時,很難得,非常歡喜,很久不曾那樣了,最近它又粗掉了,沒勤修的樣子,它又粗掉了,人生這確實很無常的,不過,「手底」(河洛話,手心)還幽、幽的,這佛的第十六相就是這樣。
第十七相,七處平滿相。七處、七孔。也沒有目睭突突的,凹凹的,鼻子凹進去,嘴巴扁扁的、耳朵缺一邊,唉喲!目睭歪一邊。七處就是七孔,非常的,好像這樣肥肥的(註,師父以手比喻臉龐)、耳朵肥肥的、油潤、油潤的,這就是我們的「七處平滿」,非常的平、滿相,平滿相。目眉就感到幽幽的,不會像我們,昨夜我若較沒睡的,就感到目睭突突的、黑黑的了,目睭、目圈(河洛話,眼眶)就感到戴黑目鏡、黑黑的了。
人家佛不是這樣、佛不是這樣,佛的鼻頭很有肉的,這個(鼻樑)挺挺的、不像我這凹凹的,我這蓮霧的,這鼻孔看得到,看得到的錢積不住。我們人和人中間,互相沒看到鼻孔的,錢較積得住;鼻子現現的,錢積不住,像我這是什麼相?歹命相、貧苦相,人家佛不是這樣,鼻子肉肉的、肉蓋下來,目睭圓圓的、目圈這個感到平平的,耳朵感到很平和,嘴也感到「順|順、順」(河洛話,非常柔順的樣子),什麼人來看都會笑,翹翹的,笑臉,不會人看了覺得很難看的面。我們的七孔、七處平滿相。
再來,七處在那裡呢?我們的五官以外,七處就是我們身軀的七個位置。我們的手、我們的腳、我們的腳底很平、腳底平平的,我們的腳底凹凹的。腳底很平。我們兩腳的腳掌、兩邊腳蹄(河洛話,即腳掌)的中間很平張,不會這樣腳刀拐一邊的,一邊又凹凹的,不會這樣,那佛沒這麼歹命,沒顯示這樣。兩肩平等中,我們的肩膀非常平、非常平。
七處都平滿無缺陷。肩、腳、兩隻腳、掌、肩等,我們兩隻腳、兩隻手、兩個肩,這樣都平的、都很平穩,我們的頭殼頂也很平穩,不會偏一邊的,我也沒說佛偏這樣的,這樣平穩。七處都是平、滿相。
第十八,就是兩腋滿相。腋下充滿者,我們這個(註,指腋下)、我們這個「過甕腳」(河洛話,即腋下)、我們這個有肉,平滿有肉,在走有威、一個威,不會說是歪一邊、不會是縮縮的,「啊喲!我就是某某佛來出世的。」真拼的啦!你這是什麼佛?有的人「啊喲!我現在已修到某某佛了。」我告訴你喔!你若連這雙邊(指腋下)都沒肉了、歪一邊的,你就是什麼佛?唉呀!若過去大家都是佛、過去生,但是現在還未「覺」,就不是佛了,還是凡夫、有情的凡夫而已。
所以這個(腋下)雙邊有個肥肥的,假使練工夫的人,這舉起來有肉,而你「雕起來時」(河洛話,意指手臂與胸部肌肉用力,以突顯肌肉之強壯時。)你這(指腋下)都是排骨(註,意無胸肌,只見肋骨),裡面突的比外面還多。所以,我們這雙邊平滿、腋下充滿者。
第十九,身如師子相。好像獅子腰,身如獅子腰,有個威,身軀好像獅子,獅子有個威,身體這(指雙肩)大大的,腳底較小一些,上面有個威的形出來、有個威嚴,有個威、獅子有個威嘛!虎腰、虎肩、獅子肩,很有力的。你看那「弄獅」(河洛話,舞獅)的獅子身一樣。身體平靜威儀,嚴肅好像獅子王就對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廟都要擺獅子呢?獅,第一、牠吼 的聲音,森林之王為獅、森林之王為獅,牠是一個威、一個威,表示牠身體的一個健康、身體的健康、牠的威力,所以,像獅子的形、像獅子王,坐著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你這樣坐著,這(雙肩)感到很有肉、很有威的形,好像獅子。
第二十,身端正相。身形端正無彎曲。你看身軀直直的,佛、祂的身軀正好直直的。我差不多在一個月前,依這個易經、依照易經真禪、易經真禪的這個妙法,我悟到,我劃十跟十、十、十、十,剛好十的方丈、方式、方丈的次就對了,方丈、十對十之時,剖成雙邊,寫個田字,然後依照角度去做個三角形、劃上去,(後節我再拿來給各位做個參考),那麼,這位的形出來了,人才發覺,「咦!奇怪了,我們人會直直的,正正、正,一個威形、一個威形,都符合這易理、易經的道理,跟符合天地的數的道理,符合天地數的道理。
那麼,再變作三才、天地人三才,每一次我們坐著時,腳曲起來的角度都是三十三角,那就很奧妙,三十三度為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三十三度,而且長度呢?二五,兩個五、二五,合十,剛好合著、剛好一個圓滿(註,師父雙手向左右平舉與身體剛好成十字)、二、五剛好合十,我今天正好沒有將這法相拿來,我後節會拿給各位做個參考。
發覺說我們人本來就是這樣、我們人,人的法相本來就是這樣,我常常要將「腰節骨」(河洛話,即腰骨、腰部的脊髓骨)讓它直直的,唉喲!有時候「 」(河洛話,音ㄇㄟ,不會)直直的,竟彎去了。我們每個人本來就很莊嚴,只是我們沒注意,讓我們自己有時彎下去、有時歪掉,一些壞習慣,而吃東西就蹲這樣(註,駝著背吃東西),到後來就成了壞習慣,或是「龜、龜的」,走路就「龜、龜的」(河洛話,駝著背、彎著腰走路、像龜走路狀),到最後壞習慣就變成「隱龜的」(河洛話,駝背)。
所以,我們這個人的相,就是說佛的相端直、端直相,身形端直無彎曲,身形,坐著時直直直、無彎曲。所以我們一些出家人、我們佛教的出的高僧大德,或是這些比丘尼、比丘僧,你看他們吃飯都直直的,都養成一個直直的相,不會說腳抬著吃飯相(註,師父比喻腳抬著放在椅子上、端飯的手彎放在膝蓋上,以口就碗的吃相),唉喲!好像「猴山」(河洛話,猴子),那如果在道場這樣吃飯,那是「猴山」、那沒修行、那種的無修行,自吃飯就知道了,有修行、無修行就清楚了,所以,一看他端起來。
而吃飯,扒著這樣吃呢?(註,碗放在桌上、以口就碗,或雖雙手端著,但離面很低,彎著腰、以口就碗的吃相),那是什麼?那一種的就是什麼相呢?在吃飯這樣吃、嘴這樣吃(註,如前述狀),那是什麼?乞丐相、乞丐相,那就是「了然」的相、夭折的相、夭壽的相,那很不好。我們本來吃飯就端起來這樣(註,雙手端碗至近嘴處、身軀端正),這是什麼?
天、地、人,天在上面(註,在碗、頭上面),地在下面(註,碗下方、身軀下方),吃飯者,離開天、地,中間養我們的人,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的人,養我們的人。所以我們吃飯者,我們端碗端著,我們是這樣吃(註,身軀端正,以碗就口),不是蹲、扒著吃。各位吃飯的習慣,養成習慣,我們若照這樣吃的話(指端正坐相、以碗就口),護法神將會給你護持,我們平常在吃飯的時候、我們若在吃時,我們讓自己養成習慣。
因為佛的相,受天、地、人三才、天地之間,十方法界、三千大千世界所共識、共認的,若經過看到人在吃飯的,這樣在挾、在吃(指端莊相),吃完以後,手擱這樣(註,雙手端碗置於腰部中間),「端牟尼珠」,這叫做「寶惜」(河洛話,珍惜)眾生所供養的。我們在吃的時候,經過的護法就會跟你護持了,要瞭解。
在修行,任何一個地方就是在修行,若是說我們在吃飯「侵侵採採」(河洛話,隨隨便便)的時候,腳彎曲著這樣吃的時候(註,如前述腳放在椅子上、端碗的手肘放在膝蓋上,以口就碗的吃態),我告訴你,那佛菩薩絕對不可能給你護持,也不會給你加持,這一種人就是無修行的。所以,我們在吃飯就要端正。你看一事業會成功的人,他們在吃飯都很恭敬,為什麼端正吃東西,他會感謝眾生布施給他吃的東西。
所以我們很尊敬。我們樣吃、這樣吃(註,雙手端碗就口,身軀挺直端坐,右手持筷輕扒飯入口),吃了吃以後,我們就放著。我們可以「折看看」(河洛話,試看看),我們自己在吃時,你就發覺「喲!是喲!這個時拵我們就是佛三十二相、端正身軀。」連吃飯也在供養、也在供養十方一樣。所以各位,吃飯是非常重要。
你看一些員外、事業家,會剩錢的人,勤、儉存錢,那些孩子很有教育,孩子到後來很有成就、女兒很有成就,整個都有成就的,你看他的吃飯相就不一樣了、吃飯相不一樣,非常珍惜、非常珍惜這東西。所以,我們身軀就要端正、身軀要端正、無彎曲者。
第二十一相,肩圓滿相。兩肩圓滿而豐腴。我們的肩膀沒有垂垂的、我們肩膀無垂垂的,肩膀圓滿。譬如,我們坐著,肩頭圓、圓、圓,非常圓就對了。這也符合易經的法相呢!很奇怪,以及符合天地數。佛跟我們開示,真正的佛,在吃飯、你看他在吃飯,五官、什麼人,你就看得出這人是什麼形了,他的內涵是什麼形了。
那麼,這個(指肩頭)祂也是圓、圓、圓的,不會是「落垂、落垂的」(河洛話,肩膀好像要掉落而下垂狀)、好像跟「落翅、落翅」(河洛話,如飛離的翅膀下垂)一樣。我們就圓圓的,有肉、有肉的,豐滿、豐滿了,表示我們的肩有力,肩可以擔千億萬斤、能夠擔著眾生一切的業,能夠替眾生擔業,能夠消除眾生的業,將眾生一切的苦,祂有辦法、祂的肩架頭(河洛話,肩頭)一肩擔起來。所以我們這(指肩膀)斜斜的人就擔得較無力。
但是,我「細漢」(河洛話,小時候),因為我出世在「庄腳」(河洛話,鄉下村莊),南投中寮八仙村仙鹿巷,我們家---南投縣中寮鄉八仙村仙鹿巷,又仙、又鹿,這巷,這個地方,冥冥之中讓我有機會住在那裡、在那裡投胎。那麼,小時候我就在擔了,小時六、七歲就開始在擔材了,八七水災擔香蕉,從我們那裡擔到集集去賣,路不通了,車子不通,就用擔的,翻山過嶺,擔了三、四個鐘頭,這樣擔過去,這樣擔著、壓著,那時候擔得很歡喜,我的「肩架頭」(河洛話,肩頭)感到越擔越有力,感到那樣擔著不會「溜、溜」的,有的溜、溜的,人家笑說:「這有夠無效(河洛話,沒有用),都不會擔。」
之後我才想說「唉呀!我的肩膀為什麼要這樣平平的,我若溜、溜(河洛話,意指肩膀下垂,挑東西時會往下滑的樣子)時,擔不下去,我就省得擔了嘛!」溜溜時,東西放上去就溜掉了,結果不是啊!平平的,扁擔放上去就穩穩的,跑都跑不掉。所以,小時候要擔,(師父笑著說---)這就是擔的命也、擔的命,擔自己業的命。我擔最重的、擔了將近兩百斤,將近兩百斤擔著走,香蕉擔著走、肥料、什麼的都擔著走,從山上擔下來,這樣在擔,最重,普通都擔一百四、五十斤的擔,擔差不多三十分鐘時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喘一下再擔。
這個肩、我這個肩,很感謝「細漢」時,「是大人」(河洛話,父母)給我的訓練,給我訓練,這樣做、做、做,我「細漢」這樣做、這樣擔、這樣鋤山、砍柴、砍樹、抹草、犁田、「佈稻子」(河洛話,插秧苗)、摔稻子(河洛話,收成以後,稻子拿整把的摔打於桶子上,以取其穀子)、摔桶,這樣訓練到我發覺我這肩膀都有力。
所以我們人身體,這(指肩膀)消瘦落肉時(河洛話,瘦的沒有肉。)做沒有工作,表面上「這個人很福氣喲!皇帝命,免做。」結果呢?就是手不能提、肩膀沒辦法擔。所以我們人的身體都是訓練出來的。那麼,肩,我們要圓。我這一生生得肩有一些溜溜的,不是非常平整,這也是要再修、要再懺悔。
若是佛,祂這是圓圓的、這圓圓的,感覺上看起來很舒服就對了、很舒服,像我們釋迦佛祖這個圓圓的這樣,非常舒服的。耳朵,我們佛祖的耳朵這樣長,那像我們的耳朵就短短的,像我的耳就老鼠耳,短短的,頭尖尖的,叫猴頭老鼠耳,所以我們過去生修得不好,這一生我們才會這樣,那麼,希望這一生,我們大家共同、我們來努力、來修行,能夠讓我們後生照佛所開示的,我們有三十二相,沒辦法三十二相,最起碼也有幾項有符合到也不錯。
第二十二相,口四十齒相。俱足四十齒者。我們人的嘴齒有幾齒?二十八齒或幾齒?我們人的牙齒?佛的嘴齒有四十齒,我曾看過的、我「仙算」(河洛話,再怎麼算)也是二十幾齒,再算也是那些而已,沒辦法像祂那麼多,不知道要去那裡生?我這牙齒前後暴、排兩列也沒有四十齒、前後暴也沒有。佛祖的牙齒有多大齒呢?
今天三月二十六日王禪老祖鬼谷仙師的聖誕千秋的時候,我們台東佛教會理事長上明下定法師來坐焰口、施放焰口,他說他去緬甸、高棉進去的某一個地方,去那裡看佛、佛祖的嘴齒,及看佛祖的腳有多大,佛祖的「腳婆」(河洛話,腳掌)有這麼長、這麼長---一尺多長,看了,恐怖呢!而嘴齒呢?這麼大瓣(河洛話,大顆)、嘴齒這麼大瓣、近上寸長,四齒、前面四齒很大齒的,這樣。
我們的很小齒,像我的牙齒、「貓鼠齒」(河洛話,老鼠齒),疏疏鬆鬆的,而佛祖的牙齒這麼大瓣、這麼長,看了才自己「喔!難得啊!佛祖的嘴齒(河洛話,即牙齒)這麼長、這麼長,真真正正、經所記載的千真萬確。」那麼,這是我們中國的國寶,中國的國寶剛好運去那裡展覽,讓人來看佛祖的嘴齒,跟祂的腳,鞋子這麼大雙,祂的腳掌踏下去這麼長,可見當時佛祖的高度多我們多了多高,祂有那個威,好像一隻獅子、有那威的形、有威的嚴、威嚴的這個格。所以,三十二相其中的二十二相之四十齒相,俱足四十齒者、俱足四十齒。
第二十三相,齒白齊密相。四十齒皆白淨面,皆白、很清潔。面牙齒一縫、一縫、一縫的、一縫、一縫、一縫,都非常的齊齊、齊就對了。我第一次讓我看到三十二相,我經典、將它打開來,「啊呀!齊齊、齊(口語化,形容非常整齊就對了)。」第一,我們的嘴齒不夠四十齒、又小齒、老鼠齒,牙齒底下間隙、守不住、守不住,間縫、彎彎曲曲,而上面也沒辦法齊齊、-齊。
原來的空隙很大縫,到一個月前,我台北一位徒弟「誠○牙醫」吳醫師,他才專工(河洛話,專門、刻意)幫我補起來,不然一個縫很大縫的、前面這裡一縫、空很大縫,我這個弟子跟我說:「老師啊!師父啊!我給你補起來,讓它跟原來的一樣,讓你看不出來。」我說:「但是,這是阮爸給我的。」「不要緊啦!一樣啦!讓不認識你的人,看到你很歡喜的啦!」「若認識的呢?」「認識的就好了,讓不認識的人看。」牙齒,再補也是上面了平平的,下面還是「浪縫、浪縫」啊!(河洛話,間隙縫)所以,我們就是過去生沒修,所以這一生無得到三十二相的福報,沒這莊嚴的法相。
而「很白」,我的牙齒刷得非常的那個,刷不白,有時候「卡整沿」(河洛話,整層的卡在上面,表示牙齒不白),又刷、刷、刷,明天又「一沿」(河洛話,一層),我常常拿那叉子(螺絲起子)弄得利利的、常常拿來推,推不白,到後來吳醫師用那桶子裡面在磨金子的那個砂輪,一直刷、一直刷,刷到最近有較白一些,自己感到很慚愧,可見我們就是第一、口業沒修。口業沒修,牙齒才會黃。口業沒守,口業沒守,牙齒才會多毛病。二、三十齒中間已經壞一半去了。
可見嘛!我們還是要繼續再修行,講好話,吃好的東西吃清淨的東西、清潔的東西。講好話,嘴多唸佛,講一些使人有辦法生存下去的話、讓人生命充滿著法喜的話,我們若這樣的時候,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的口、我們的嘴會乾淨多了。
各位,要記得,我們若是牙齒黃、骯髒,我們最好醫師給我們弄好,這是人生第一關。以前,我不會對嘴齒來好好的「保惜」(河洛話,保養、珍惜),到這兩、三年來,結果是不大能吃,這兩、三年來,胃就壞得較多了,因為吃就嚼不贏了(河洛話,嚼不動),嚼不動,乾脆能進去的就讓它進去了,直通、直達就對了、直達的,(註,嚼不動就用吞的之意)不是普通的再製的、再轉車過去。直達的。弄到胃都壞光了。
所以,我們第一關的嘴跟牙齒的重要性,我們嘴齒若不會密者,我們那就是「漏相」、「漏相」,漏這財、漏財。所以各位,我們牙齒若是有一個洞的人或是較寬(指牙縫)的人,我希望各位,你們去把它補密了,那較會漏財。牙齒縫苦是有大縫者,表示身體開始在壞,各位,這一點要注意,是我自己的經驗。
所以,佛有四十齒,每一齒都齊齊、齊,四十齒都很齊,而且非常密、而且非常密,這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希望各位也都有俱足這三十二相,希望各位這一點好好的修,來生也有俱足三十二相,若是我們有三十二相,我們就已經接近要成佛、要成道的境界了。
今天講到這裡一個段落,祝福各位,阿彌陀佛!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回向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祝福各位!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