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藥師寶懺(43)
慈悲藥師寶懺 第四十三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我們請大家合掌恭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今天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我們自開始講解「藥師寶懺」,這個法會到現在,已經整整快要兩個月了,這中間,我們大家承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庇祐、加持,讓我們這個法會能夠非常圓滿、非常順利這。
中間,若是各位有參加聽經聞法、安消災延壽光明燈者,若是有所冤、有業,業力現前之時,都是在光明燈之上來給我們啟示,我們在依照啟示來通知所有有緣的信眾、信徒,來佛前懺悔。
我們也非常感恩諸佛菩薩這麼大慈大悲,給我們加持,我們也希望祈求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賜我們台灣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我們上一節講到釋迦牟尼佛︱我們佛給我們開示,開示這「大陀羅尼咒」,這「大陀羅尼咒」給我們開示,叫我們大家要依照世尊薄伽伐帝的教誨,努力去做。
然後給我們開示說,我們人有這病,我們人的病,本來就沒有這個病,是為什麼有這些病?有的原理是從那裡來?那麼,病究竟是怎樣發生?而且病的原理、究竟要如何來消這個災厄?能夠真真正正使我們的病不會繼續再發生?因為我們的病,有心病、有身的病,這個病是無量劫以前所積下來的,跟現在所積下來的、再種的因,所以才有各種的病。
我們人的這個病,除了身體上的病以外,我們心靈上的病、心靈的病也是很大的原因,所以萬病都是由「心」而起,萬業也是由「心」而造,但是,我們的心本來就清淨,我們的心本來就沒病,我們的心本來就調和,清淨像琉璃,為何有這些病呢?
上一節給我們開示就是說,我們的病完全就是由我們的五官、我們的貪、瞋、痴所發生出來的。所以,上一節佛給我們開示,說我們要放下、放下,放掉,藥要放掉,病也要放掉,這病的原理本來就無的,而為什麼有病?那麼,既然若無病,為什麼要吃藥?
藥,就是我們自己所製造出來的一個果,「病就是因,藥就是果。」所以,我們若是有病,結果是要吃藥,要吃藥又是一個因、又種了一些病,所以,我們都是在世間這裏輪迴、輪迴啊!所以,上一節最後給我們開示說,各位啊!我們放掉、捨掉、放下,捨掉病與藥的執著、病與藥的執著。
前一陣子,因為我兩年前開始發生這糖尿病,那一陣子一些弟子非常「好禮」(河洛話,客氣)、好意,一直拿藥給我吃,這裡也吃、那裡也吃,吃到後來胃差一點變壞掉,病不但沒醫好,醣分越吃越高,胃也差點弄壞掉,到後來,我才「哈!哈!不對了,放掉,吃一味就好、一種,要死要活是他的『代誌』(河洛話,事情),放下、放掉,不要理採它。」咦?說不理它,竟一直接近標準、指數一直低下來,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偏高,但是,都不理它了,正常的控制吃一下,其他一些弟子好意的…。
我們不要說「我今天又要找什麼的來吃。」你若找越多種的來吃那一陣子,都越吃越高(註,指醣分越上升)。這就「應」到佛給我們開示的「放下、放掉去︱藥跟病的執著。」所以,我們一個人越想越有病、越吃不好,越想說「我有病」,病就越嚴重,這是千真萬確的,很奧妙的事情。
所以,我們若是放下這病的執著、及藥的執著,我們就是「無量壽」啊!「無量壽」、「無量壽」、「無量壽」。
我們這一節繼續在來講解「讚」。
讚
藥師如來。世界琉璃。慈悲喜捨悉隨宜。懺法度群迷。稽首皈依。所願滿求祈。
藥師佛 藥師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
「讚」,我們叫做「恭敬」,「讚」︱「恭敬」、「讚嘆」、「尊敬」,無上的尊敬,只有這一項,以外沒有什麼好讓我尊敬了,意思是這樣,「讚」。只有這個法,現在我聽到這個法、聽到以上所講的這些法、跟現在剛講的這些法,我聽完,我覺醒過來,覺醒,爲「讚」,覺醒為「讚」。過去對所有的一切法無瞭解、無認識、愚痴、會顛顛倒倒、顛倒夢想、愚痴,所以一直過著「自我」、感到自己最行、自己最對的生活裡面,所以過著每一天怕人家對我不好,每一天怕人家看不起我們、怕人家對我們有什麼批評,我們每一天都生活在這裡。
所以,這是「讚」,我們就是過去的無知、過去的無明,聽到佛給我們的開示這一段「大陀羅尼咒」、這個真理,那麼,我們開始在聽了以後,生出非常歡喜的心、生出這歡喜心,生出歡喜心以後,就開始「讚」、「讚」,若依我們平常台灣人:「讚啦!」讚就對了(註,河洛話同台灣話,很棒之意),聽到佛講這些經,「讚啦!」(河洛話,讚嘆、稱讚之語氣。)所以,這裡的「讚」跟我們所講的「讚」(註,指讚嘆、讚美)同樣的味存在、有這個氣氛、這個氣味存在。「喔!讚、讚、讚!」(河洛話,高度的稱讚、讚嘆語,類似好、很好、非常好!)我們叫做「讚」啊!
「讚」「藥師如來」,我們讚嘆、尊敬︱我們由心裡面。心裡面我們發出一個聲音,說:「藥師如來。世界琉璃」我們一種讚嘆啊!藥師如來、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如來,世界琉璃」,這個世界是清淨的啊!我們聽到佛跟我們說︱我們的心、我們的自性、我們的心,本來就無病,也不必吃藥,也這麼的清潔、清淨、清明,好像琉璃。不是現在所講的什麼「天珠」,一粒幾十萬、幾十萬(元),左拐右拐什麼天珠,石頭磨一磨變天珠,你就「哇!讚啦!這天珠真好。」事實上那是什麼?石頭而已,不是整個你的人生,這是外在所求的而已。
所以,我們看得見的東西都是外在的而已,沒有永遠存在的,你看一顆鑽石那麼大粒,也是無永遠存在的,一顆石頭“碰”的打下去就不見了,你還有什麼存在呢?你每天躺在醫院,大條管小條管子這樣灌,針筒大支、小支的注射,讓你有一顆鑽石那麼大掛著,你的命也不可能就會活,也不一定說那一顆才是你的生命,真正我們的生命是什麼?我們的心、我們的靈魂、我們原來那一顆清淨的心、清淨的心、無污染的心,那就是琉璃啊!
那麼,「讚」,大家「讚!」讚嘆!讚嘆藥師佛如來啊!所稱的「藥師如來佛」。
「慈悲喜捨悉隨宜。」什麼叫做「慈」和「悲」?「慈」就是將眾生的…,「慈悲」跟「喜捨」,就是將眾生的煩惱拔除掉,將眾生的病因拔掉,將眾生喜歡不會這樣的這些都拿掉。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佛祖面前,合掌向佛說:「佛祖,我的煩惱就是今天我愛某某人愛不到,她不知道那裡嫌我?我真的那麼壞?把我嫌得那麼『有剩』(河洛話,形容非常差之意)。」
你一直向佛祖講,佛祖一定靜靜的在聽你講,一定靜靜的聽我們在講,叫做將眾生的煩惱撿掉;然後,佛祖,你看祂,朝我們笑一下,喜捨,將祂的歡喜心給我們,積在我們的腦海內、我們的心內,我們就歡喜。「慈悲」跟「喜捨」。
然後,若是說,我們有很多煩惱的「代誌」(河洛話,事情),跟佛祖稟,跟佛祖稟說:「我有某某煩惱,我的想法袂通,我身體有病、那裡袂剛好。」或是「無代無誌(河洛話,無緣無故)吃到老了、七老八老了,人家才在告我啦!佛祖啊!祢就慈悲啦!有什麼冤、什麼債,我今天跟佛祖稟報,請祢要慈悲給我幫忙拔除這個煩惱,能夠消這個災厄。」
那麼,我們跟佛祖講,佛祖祂自自然然化有緣的來為我們解決,化有緣的律師、有緣的證人為我們解脫,脫開這個煩惱,所以將我們的煩惱拉開掉,然後給我們解決我們的困難,使我們這個煩惱解決掉,那叫做「慈悲」,叫做「喜捨」。
還有,「啊喲!我做一件事情做袂順利,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不知道要從那裡解開,確確實實『亂絲無頭打結纏』(河洛話,千頭萬緒無從解起之意),啊!祈求佛祖啊!菩薩啊!慈悲,祢幫我脫,看要從那裡脫起(註,脫,河洛話,即解脫)。」那麼慈悲,將我們的煩惱拔掉去、拔掉我們的煩惱,然後給我們幸福,給我們幸福叫做「悲」啊!給我們幸福。「慈」就是拿掉我們的痛苦,然後幸福給我們的、幸福給我們。所以叫做「慈悲」,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
觀世音菩薩,就是開始時,我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跟祂講,祂為我們拔掉,然後,幸福給我們、幸福給我們,就是「慈悲」。
「喜捨」,而後,教我們的路,以後不要再犯到這個錯誤、不要再犯到這個煩惱,「喜捨」。
這個妙法,字頭到尾從來就不曾給我們「掩蓋」(河洛話,隱藏不現)、不會給我們「掩蓋」,不會像世間人很多:「我工作傳給你。」傳一半的,話講一半的,若要另一半時,就要錢了。不會像世間人這麼愚痴,因為我們世間人還是凡夫,袂開悟、沒開悟、沒悟到,沒悟到說我們人與人「鬥陣」(河洛話,相處在一起)都是一個很深的緣,我們來世間就是要修菩薩行,那麼,為何我們不會就我們知道的,我們就喜捨,歡歡喜喜給人家、歡歡喜喜講給人家知道,喜捨。
「慈悲喜捨」,阿彌陀佛,左邊就是觀音,右邊就是大勢至。觀音、勢至站双邊,中間是什麼?叫做彌陀,中間就是彌陀,彌陀是什麼呢?彌陀就是直走的、直走的,大路一直走,我就一就一、二就二,我有什麼東西我就給你,若沒有,我就無法度了。
我有什麼妙法就講給你、讓你知道,若無,就沒法度了。我們直行的就對了,直行的,不是橫走的。世間的人都橫走、橫材夯入灶(河洛話,材橫拿,灶口很小,當然拿不進去,表示勉強、霸道之意),只有佛直走的。所以,我們要學「慈悲喜捨」,就是觀音、勢至。
那麼,台灣很多現在在修行的,修到「哇!我就是觀音、我就是勢至。」「一點都無慈悲,要怎麼觀音?假使世間人都像你這樣就是觀音,世間實在說就很『了然』(河洛話,不過如此罷了),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一點雅量的心都無,所以你那裡有資格說慈悲呢?」我們厝裡拜菩薩、拜觀音的時候,我們就是要慈悲,若看到別人家艱苦,你將艱苦拉走掉,會將幸福給他、幸福給他,這就是觀音了嘛!
而「勢至」呢?「喜捨」、「喜捨」。
「觀音」一直牽眾生,不論是好人、歹人祂都度,然後「勢至」教他唸佛,「你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此去你一直唸阿彌陀佛,一直唸佛、一直唸佛、一直唸佛、一直唸佛,一直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教我們一直唸南無阿彌陀佛,「喜捨」,祂也無計較說是誰,反正你在世間若有覺醒者,不要做歹人了,要做好人了,你趕快唸佛,有一天,佛也會渡你、佛也會渡我們。不像我們世間人,恨人從頭到尾、恨到好幾世人。所以,我們「慈悲喜捨悉隨宜」。
「懺法度群迷」,就是說,「悉隨」,我們都能夠隨著各種的人、各種的眾生,能夠給他懺法,要如何懺法?那麼,我們現在法會這麼久,若論懺法,給所有不如意的人,你要來,開始讓他唸這一本(註,指慈悲藥師寶懺經文),唸到完,差不多要一個多鐘頭,他那有可能呢?是不是?
那麼,我就將它濃縮、將它濃縮,那「懺悔文」,在佛前懺悔、在眾菩薩之前懺悔,懺悔以後,讀完這些經文,我們就能夠明瞭「喔!我是那裏的缺點了。」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改善、改過,叫做「懺法度群迷」。這懺悔的方法、簡單的方法,能夠渡到很多人、渡都迷掉的人。
那麼,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以後、從現在開始,我們若要去拜佛祖、拜神的時候,我給你提供一個很好的方法,你香拿起來的時候,我們最好的方法,不要「佛祖啊!媽祖婆!王爺公、帝爺公、關聖君、王禪老祖,你要保祐我賺錢,保祐我孩子較乖些,保祐我孫子會讀書,我的……。」光是一直求保祐,不對去了、不對去了,我們這叫做昏迷、迷信,這叫做迷信去了。
那麼,最好的方法,香點著,我們就在佛祖面前懺悔,就是講「往昔所造諸惡業(過去所造的惡業就對了),皆由無始貪瞋痴(就是過去無量的時間以前,很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很久以來都積下來了,貪心、很會生氣、愚痴)。」「往昔所造諸惡業」,什麼惡業呢?
「皆由無始貪瞋痴」,這些惡業從那裡來?就是從頭到尾、無始劫以來,貪心、很會生氣、愚痴︱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這是為何會貪呢,就是從這身體、從這嘴、我們的意念、講話、意念,就是我們這身體去做壞事。而講話,十句有九句都在傷人、九句都在講愚痴的話,動不動都在講排斥他人、是是非非、講別人的壞話,「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從這身體、講話、意念所做出來的。
所以,我一些弟子,我說:「你講話怎麼都無考慮呢?」「老師,我無意的吔!我都無意的。」我說:「你騙我,你會講別人的歹話、會罵人、會講別人的壞話,你一定想很久、設計很久才講出來的,那有說你是無心的?你在欺騙良心,若無心的,那隻狗怎麼不會罵人?那隻狗怎麼不會罵人?為什麼出自你的嘴就會罵人?講話挑撥離間?講一些話是是非非,使人起冤家(河洛話,吵架)、起相打、起相殺?狗牠就不會?為什麼你就會?那沒理由啦!」現在社會很多人這樣。
「啊!無啦!『準作我無講啦!』(河洛話,當作我沒講)我無講啦!」人家尪仔某(河洛話,夫妻)已經喊著要離開了,父子要結冤仇了、尪仔某要結冤仇了,你還喊著沒講、當作沒講。所以啊!這種妖魔鬼怪的想法、的心態實在很要不得,趕快改,不然,有一天我們墬入地獄,確實不合算。「從身語意…」,我會講話,就是意念、有那個意思、意念、有那個意思,才會講話來傷人,才會排斥人,才會講是非、批評人,這都是很多眾生的壞習慣、壞習慣。
有的時候,我們一些信徒因為對我們沒有瞭解,有的說:「仙佛寺張老師那裡商業化去了。」對啊!沒商業化,廟要怎麼經營?無法度經營的,你一個月電費要六、七萬元哪!喔!六、七萬元。所有這麼多人來,要煮給人家吃,又沒化緣,功德箱你自己去投、歡歡喜喜的你自己去投,我也沒叫你要投啊!吃飯我也沒叫你要布施,沒有啊!當然要放個箱子隨便人家去投,這當然也商業化了。
有的人就說:「啊!很氣,老師怎麼都商業化,放個捐獻箱在那裡讓人家在那裡投,我不要來了啦!」不要來最好。有的:「老師都商業化。」講的很那個…。我有一次說:「你拿多少來這寺裡建設,讓眾生能夠來這裏享受到法喜呢?你拿多少來?」「無啦!老師,我就較無啦!」好,無,我說:「你拿多少你講啊!不然你去外面胡亂講,誹謗佛祖呢!誹謗老祖、誹謗佛祖呢!以後你造口業呢!你不能再造下去呢!你那多少了?我問你。」
「無啦!」「那沒有,你那有資格去講,對否?你那有資格去講什麼商業化、怎麼樣的。」「老師,歹勢啦!歹勢。」我說:「不是歹勢,我是不要你再造惡業,語、意。」我說:「你就是從頭到尾只是怨妒,怨妒東、怨妒西,只會怨妒,嫉妒,自己不會腳踏實地,你的想法、意念所造出來的,你若這樣一來,這是對你不利喔!話不要胡亂講,你代誌沒有看清楚以前,一句話都不要胡亂講。」
當時釋迦牟尼佛才跟我們講:「當我們還未開悟以前,你不可以去批評人家的不對,不可隨便去批評,若這樣就不對了,這樣你會造惡業、造口業,以後有一天你想到,你的臉常常在那裡抹,你自己起歹勢。」
「從身語意之所生」,所以,你只頭殼一直想,想說「這個如何、如何…,老師那裡一定…。」老師從來不曾去給人家化緣啦!對吧!也不曾叫你要拿多少的,你若自己歡歡喜喜,你就得到法益,踩著一寸土地、一腳土地,來這裡拜佛祖,人家大眾出錢蓋一間大殿這麼美、這麼大,讓我們來這裏拜佛祖、我們懺悔、求平安,人家別人都可以出了,別人都有那個心了,共同來要大家受益了,受到法益了,那麼,我們那有什麼資格去批評人家?是不是這樣?
南部一間大佛寺,全省的道場將近上百個,就有人去批評它了,批評它就是某某大法師,他就是經營企業化、如何、如何的…。啊喲!各位啊!你們要去那間佛寺拜拜,結果,你要求佛祖「鬥保祐」(河洛話,幫忙保祐)、「鬥保祐」,而大家、這麼多人辛辛苦苦來化緣,蓋一間道場、寺讓你們大家、包括你自己能夠來這裏拜佛祖,來這裏懺悔、求佛祖,有個所在,若雨來不會去淋到,而你不知道好好的感謝,你還在說:「某某大法師都是企業經營的,企業化、商業化掉到。」是不是?
所以,我們「意念」想怎麼樣,我們就愚痴、愚痴無智慧,無智慧你就會這樣想。所以,我們萬項事情,要批評一件事情,我們要會想說:「我到底在這裡付出多少?我犧牲多少?我有犧牲多少?付出多少?我們才有資格去批評。」我們若一點付出都沒有,一點支出、一點布施都無時,你根本沒有資格去批評,對否?這就是我們一個人的涵養、雅量,有開悟、無開悟、有智慧、無智慧,就是這樣而已。
我常常讚嘆一些大法師,他道場蓋了,人們來了,信眾、弟子們來這裏念經、打佛七,而打佛七,你包不包是你們家的代誌,讓你吃七天,讓你洗身軀(河洛話,洗澡)、給你穿、給你吃,電火(河洛話,電燈)又讓你用,法師、師父又無條件講經給你們聽。還不會感恩、不會去答謝,沒資格去打佛七,沒資格啊!沒資格。
所以,我們要「懺法度群迷」,我們一個人要懺悔,在佛祖的面前要懺悔。
「一切罪障皆懺悔」,一切罪業皆懺悔,所有一切的罪,我在這裡一定先懺悔,我過去若講不對的、做不對的、想不對的,在佛祖面前,「我不懂,請你原諒我。」然後,才講:「弟子○○○(某某人),因為某某代誌(事情)、有○○困難、有○○煩惱,在此請佛、菩薩、天公(天公祖)、王爺公…,請你們原諒我,我錯了,請你幫忙我,使我的這些困難有貴人幫忙脫開、逢凶化吉。」
然後,「弟子以後一定、自今日以後一定行善積德、行善積德,做善事來報答。」我相信各位若有什麼困難,你這樣求,一定百分之百會得到佛菩薩、眾神聖、天公給我們「鬥幫忙」(河洛話,協助幫忙)。
我再講一遍,我們開始,我們在廟裡、寺裡,我們開始先點上香,有的是先拜天公,有的是先拜裡面,我們台灣的拜法是先敬天、敬地,再敬神、敬佛,當然天地是比神、佛較大,天、地比神還較大,因為人跟神、佛都在天地之間、都在天地之間,所以我們先拜外面、先敬天地、拜天地,拜天地之時,我們就先恭請,香拿著,我們就唸:「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弟子○○○,○歲,住○○○,過去因為愚痴、無明、無智慧,所以犯下種種的罪業,才會造成今天事業袂順利、事業會欠錢,(或是說孩子不乖,或是尪婿無乖、或是「某」(河洛話,妻子)無乖,或是朋友有要相害、犯小人相害。)弟子實在無能為力化解,今天非常虔誠、虔心在天地之中,眾神聖的鑒證之下,請玉皇上帝、眾神聖、諸佛菩薩慈悲給我開示,給我智慧、力量跟信心,能夠解除這些無明,有貴人相牽引,消災解厄,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然後將香插在天公爐。然後才在進來裡面,在佛、眾神聖的面前,我們若是裡面是阿彌陀佛聖座作主,或是釋迦佛祖,或是觀世音菩薩、媽祖婆、王爺公、帝爺公(註,玄天上帝)、什麼公都好,你然後在此香再點上,拜,很虔誠,「弟子○○○,今日在此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我們若較功夫點,我們就唸三遍,懺悔唸三遍,不然就一遍,然後很虔誠的將弟子的名、幾歲、住那裡、什麼代誌,從頭到尾,像剛才稟天公一樣,這樣下去稟報,然後將香插入香爐。那麼,在佛祖面前,香插入香爐以後,我們就要跪下,三叩頭、三叩頭。
有的人說:「材頭尪仔(河洛話,木頭玩偶)而已,我為什麼要給它叩?」我告訴你,你們就無資格做「材頭尪仔」坐在「紅格桌」(河洛話,供桌)上讓人拜。那麼,為何我們一位佛祖、王爺公、媽祖婆、眾神聖祂有那資格讓人雕做「財頭尪仔」在上面讓人拜,是什麼原理呢?而且有智慧的人就拜得那麼歡喜,我們憑什麼?多行?我們就感到「窟」(河洛話,放下身段)不下去(拜不下去)?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在佛的面前,我們若要求懺悔時,一定要有虔誠的心,要跪得下去才有算懺悔。
懺悔的時候,若將他的身體、頭殼抬得高高的,看、看高高的,目睭生在頭殼頂,只是看高高的︱看高不看低,這樣,神聖要給你幫忙,很拼的哪!假使我做神我也無法度幫忙你,因為你貢高、你貢高,好像要、又不要,很不情願,我要怎麼給你「鬥三工」(河洛話,幫忙)?對否?
假使我們很虔誠,我們跪著很虔誠以後,我一定給你「鬥三工」的。很簡單。或是我很虔誠的拜託你,跟你講:「失禮啦!我的某某事情請你鬥三工。」我相信你也一定會鬥三工,給我「鬥」(河洛話,幫忙)庇佑、鬥幫忙,一定請貴人給我們鬥化解。這就是說,我們可以說是「懺法」,我們來「懺」。
我們不要像台灣的一些神、廟的方法,水果提著晃來晃的拿來,香就拿著,「啊!某某王爺公、媽祖婆,你要給我鬥幫忙,你要好心一點,你要做…,我家的雞不吃,你要使牠吃;豬不吃餿水,你要叫牠吃餿水。
我兒子不賺錢,你要讓他賺有錢。我媳婦要上班沒有工作,你要讓她找得到工作。我女兒讀書袂好勢」(河洛話,書讀不好之意),你要讓她能畢業。」喔!三粒水果甩呀甩的,要求天求地了,那有可能呀!那有這麼便宜的,若照樣有法度,我這生意敢跟你做,我敢跟你做,你若敢答應我,我提十籃都敢跟你做,還三粒?是不是這樣?
所以,「度群迷」,都迷掉了,我們台灣一些拜神的人大都迷掉了,我們沒懺悔,神要怎麼幫忙,神、正神那有可能你無懺悔就給你鬥幫忙呢?不可能的「代誌」(河洛話,事情)嘛!很簡單的道理嘛!
我們在世間胡亂「武」,「武了一輪趟」,「花煞煞」(河洛話,眼花撩亂,看不清楚),才要來求媽祖婆、觀世音菩薩,「你給我鬥幫忙吔!那個人在向我討錢,不要讓他給我討。」明明你給人家倒了一千萬,還要叫人家不要來討,而人家欠你的,你又討的很快。你欠人家的,叫人家不要向你討?都是佛祖的手下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是不是?所以,你…,所以,啊喲!這一些人有夠「花」(河洛話,不可理喻)、有夠「番」。
所以才有一些來拜拜的,來拜老祖、拜佛祖的時候,我說:「你許什麼(願),我不要講、不要聽,但是,你要懺悔,一定要懺悔,你若無懺悔,你要求的有,我就不相信。」
所以,佛給我們說我們要有「懺法」,「懺法度群迷」,我們要有懺悔的方法,懺悔的要領。所以,我們在佛的面前要有懺法心,那麼,神、佛一定會給我們鬥三工。
我們有一位信徒,當時事業做失敗,他的工廠人家就要把它拍賣,如果依照拍賣的,差不多只賣三百萬而已,因為三百萬無法度繳了。他有一天來求老祖,擲無茭,他就問:「老師啊!我怎麼都擲無茭?老祖不幫忙我嗎?是為什麼?」「嘿!嘿!你沒有懺悔,你沒將你不對的都講出來,老祖絕對不會給你鬥幫忙,眾護法、天龍護法不會給你鬥三工。」
「老師啊!這漏氣的代誌吔!我講給佛祖知、講給老師知,很漏氣的喲!」「嘿!嘿!你若漏氣,你就不要求,佛祖知道就好了,你知道而已,你知、佛祖知而已,別人也不知,你的朋友也不知。」我說:「你徹底懺悔,一定要道不對,你跟誰(某某人、某某人)不對(河洛話,失禮、道歉),一定要懺悔,懺悔完的時候,你才有法度(河洛話,辦法)。」
那麼,我們這位信徒,他跪在佛祖面前一直懺悔、一直懺悔,一直說他某某地方不對、某某時候不對、某某不對、什麼不對…,「我跟這位朋友做生意,我沒有顧,所以週轉不過,我竟把他倒到了,如果可能,我一定要來賺了回給他,我…。」你所有的…,他每項事情都懺悔,我說:「你要跪一個鐘頭,你懺悔不完。」乖乖的跪一個鐘頭,他說:「老師,可以用坐的嗎?」
我說:「可以,你坐著,坐著合掌,在那裡向老祖稟、向佛祖說『我不對了。』坐著一直講、在那裡一直講。」講到結束的時候,「我就欠人家○○錢,現在沒辦法、人家要來拍賣了,老祖您給我幫忙,讓我借錢也好,或是要向我買的,若可以,就這樣解決我債務的問題。」到後來,回去是怎麼樣?
回去以後,有一天︱第二天或是第三天,他一位很久沒看見的朋友,跑來看他,看他「目幽目結」(河洛話,愁眉苦臉的樣子,眉心打結),問他為什麼?他就講情形給他聽,「不要緊,我不要借你,錢我不借你,我今天就是要來找你,拜託你給我找工廠,我原來在中壢及台中港區那裡,工廠我都找沒有,今天來到你這裡、彰化這裡,你這塊地剛好符合我,上千坪剛剛好,賣我、賣我!」結果賣多少呢?
他說:「老朋友了,你開(價)吧!你開價多少?」他(註,指這位信徒)說:「不要啦!你跟我講你要買多少,現在市價的行情,你去厝邊走走看看,你先去走一走。」他這位朋友到厝邊走了走,問說那裡的地價一坪多少。一坪說是三萬元到二萬元左右。
那麼,他說:「好啦!我查出來了,一坪三萬三跟你買了,老朋友、那麼好的朋友,以前你幫忙我那麼多。」結果,三千多萬,債務解決掉,還剩一些錢,再買較小間的,才買到快官那裡去、靠近草屯這裡來,換個差不多兩、三百坪的,做起來剛剛好。
賣完以後,很歡喜的跑來跟老祖說謝謝,謝謝老祖、謝謝…,我說:「你有…。」他說:「有啦!我所有不對的都跟老祖講,不對的都講了了了(河洛話,ㄌㄧㄠˇ、ㄌㄧㄠˇ、ㄌㄜ,都講完了),才給我鬥三工,嘿!真的啊!」就這樣他的煩惱解決掉了。
所以啊!我們眾生都是「迷」啊!一旦發生了這個果,都不知道這個因、都不知道這個因的利害,都直接怕果、怕果報,所以,我們大家要會記得,我們要拜神、拜佛,我們一定要先懺悔,若是無懺悔者,你求再多,無效!
若是無懺悔者,你提再多水果,無效!你若不懺悔者,拿再多香、拿再多花、花再多錢絕對無法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我們若是不懺悔者,我們的病絕對不會消除,不會消滅、不會消滅這個病;我們若是不懺悔者,諸佛菩薩、天龍護法要給我們護持,是不可能的代誌、是無可能的代誌,若是有一天換你做神佛的立場,你若看到那麼多的眾生、愚痴的眾生,我相信,你也相同的心態,你要他懺悔,是慈悲,你要他懺悔是喜捨,你要他懺悔,你就是在牽引他、是牽引他,這是發生在我們寺這裡,過去以來很多信徒發生的代誌。
那麼,若是說,我們有病,我們的有病要求神、佛給我們鬥保祐,讓我們的病能夠早一日能夠好,求神、佛給我們的病能夠有貴人、有名醫,第一、要有「願」、要有「願力」。第二,還要有反省、懺悔,一定要有懺悔,我們若有病者,一定有過去生、生生世世都積下來的。
譬如,早上有一位弟子,他就很愛喝酒,喝酒是英雄,去年我跟他說:「你酒不要喝了,你的肝故障到了、肝故障到了。」那麼,想說是真的嗎?人家說稍微而已。哈!到位了吧!中了吧!肝裡面長瘤了,指數(註,指肝指數)很高、六百多,肝的癌出來了、硬化來了,才來唉唉叶叶,「老師,我酒不要喝了啦!」我說:「你也無法度喝了。」
我說:「免講了,你也無法度喝了。」現在才怨嘆,講了眼淚就流下來,煩惱孩子還「細漢」(河洛話,還小),還未成功,「某」(河洛話,太太)還年青,事業還沒有一段落,所以,種種的煩惱都積在身軀、積在自己身上。這是什麼?要懺悔。所以,等到一旦代誌發生了,才要來懺悔的時候,到時再說,來不及了,實在來不及了。但是你不懺悔,更加無機會能再好起來,若無懺悔的心,更加無機會再好起來,這點,各位要正確的認識。
所以,我們在佛的面前,我們若能夠有懺悔者,我相信,各位!我們會得到佛菩薩給我們加持,給我們憐惜,賜智慧給我們,我們能消災解厄、延壽、增福慧,這就是我們真真正正修行的正法,而且是真真正正在佛前求佛、菩薩給我們鬥加持、鬥消災解厄的正法,除此之外,都是外道、邪法,無懺悔者都是邪法。
有的人說:「我沒有什麼好懺悔的。」我告訴你,前一分鐘我們惡業造下去了,怎麼沒得懺悔?天經地義嘛!這一定的嘛!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有業,每一個念頭都有偏差,那會沒業?是不是?各位,大家冷冷靜靜想看看。
今天我們這一節到這裏一個段落,請大家共同來唸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祝福各位!
慈悲藥師寶懺 第四十三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我們請大家合掌恭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今天繼續再來講解「藥師寶懺」。我們自開始講解「藥師寶懺」,這個法會到現在,已經整整快要兩個月了,這中間,我們大家承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庇祐、加持,讓我們這個法會能夠非常圓滿、非常順利這。
中間,若是各位有參加聽經聞法、安消災延壽光明燈者,若是有所冤、有業,業力現前之時,都是在光明燈之上來給我們啟示,我們在依照啟示來通知所有有緣的信眾、信徒,來佛前懺悔。
我們也非常感恩諸佛菩薩這麼大慈大悲,給我們加持,我們也希望祈求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賜我們台灣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我們上一節講到釋迦牟尼佛︱我們佛給我們開示,開示這「大陀羅尼咒」,這「大陀羅尼咒」給我們開示,叫我們大家要依照世尊薄伽伐帝的教誨,努力去做。
然後給我們開示說,我們人有這病,我們人的病,本來就沒有這個病,是為什麼有這些病?有的原理是從那裡來?那麼,病究竟是怎樣發生?而且病的原理、究竟要如何來消這個災厄?能夠真真正正使我們的病不會繼續再發生?因為我們的病,有心病、有身的病,這個病是無量劫以前所積下來的,跟現在所積下來的、再種的因,所以才有各種的病。
我們人的這個病,除了身體上的病以外,我們心靈上的病、心靈的病也是很大的原因,所以萬病都是由「心」而起,萬業也是由「心」而造,但是,我們的心本來就清淨,我們的心本來就沒病,我們的心本來就調和,清淨像琉璃,為何有這些病呢?
上一節給我們開示就是說,我們的病完全就是由我們的五官、我們的貪、瞋、痴所發生出來的。所以,上一節佛給我們開示,說我們要放下、放下,放掉,藥要放掉,病也要放掉,這病的原理本來就無的,而為什麼有病?那麼,既然若無病,為什麼要吃藥?
藥,就是我們自己所製造出來的一個果,「病就是因,藥就是果。」所以,我們若是有病,結果是要吃藥,要吃藥又是一個因、又種了一些病,所以,我們都是在世間這裏輪迴、輪迴啊!所以,上一節最後給我們開示說,各位啊!我們放掉、捨掉、放下,捨掉病與藥的執著、病與藥的執著。
前一陣子,因為我兩年前開始發生這糖尿病,那一陣子一些弟子非常「好禮」(河洛話,客氣)、好意,一直拿藥給我吃,這裡也吃、那裡也吃,吃到後來胃差一點變壞掉,病不但沒醫好,醣分越吃越高,胃也差點弄壞掉,到後來,我才「哈!哈!不對了,放掉,吃一味就好、一種,要死要活是他的『代誌』(河洛話,事情),放下、放掉,不要理採它。」咦?說不理它,竟一直接近標準、指數一直低下來,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偏高,但是,都不理它了,正常的控制吃一下,其他一些弟子好意的…。
我們不要說「我今天又要找什麼的來吃。」你若找越多種的來吃那一陣子,都越吃越高(註,指醣分越上升)。這就「應」到佛給我們開示的「放下、放掉去︱藥跟病的執著。」所以,我們一個人越想越有病、越吃不好,越想說「我有病」,病就越嚴重,這是千真萬確的,很奧妙的事情。
所以,我們若是放下這病的執著、及藥的執著,我們就是「無量壽」啊!「無量壽」、「無量壽」、「無量壽」。
我們這一節繼續在來講解「讚」。
讚
藥師如來。世界琉璃。慈悲喜捨悉隨宜。懺法度群迷。稽首皈依。所願滿求祈。
藥師佛 藥師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
「讚」,我們叫做「恭敬」,「讚」︱「恭敬」、「讚嘆」、「尊敬」,無上的尊敬,只有這一項,以外沒有什麼好讓我尊敬了,意思是這樣,「讚」。只有這個法,現在我聽到這個法、聽到以上所講的這些法、跟現在剛講的這些法,我聽完,我覺醒過來,覺醒,爲「讚」,覺醒為「讚」。過去對所有的一切法無瞭解、無認識、愚痴、會顛顛倒倒、顛倒夢想、愚痴,所以一直過著「自我」、感到自己最行、自己最對的生活裡面,所以過著每一天怕人家對我不好,每一天怕人家看不起我們、怕人家對我們有什麼批評,我們每一天都生活在這裡。
所以,這是「讚」,我們就是過去的無知、過去的無明,聽到佛給我們的開示這一段「大陀羅尼咒」、這個真理,那麼,我們開始在聽了以後,生出非常歡喜的心、生出這歡喜心,生出歡喜心以後,就開始「讚」、「讚」,若依我們平常台灣人:「讚啦!」讚就對了(註,河洛話同台灣話,很棒之意),聽到佛講這些經,「讚啦!」(河洛話,讚嘆、稱讚之語氣。)所以,這裡的「讚」跟我們所講的「讚」(註,指讚嘆、讚美)同樣的味存在、有這個氣氛、這個氣味存在。「喔!讚、讚、讚!」(河洛話,高度的稱讚、讚嘆語,類似好、很好、非常好!)我們叫做「讚」啊!
「讚」「藥師如來」,我們讚嘆、尊敬︱我們由心裡面。心裡面我們發出一個聲音,說:「藥師如來。世界琉璃」我們一種讚嘆啊!藥師如來、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如來,世界琉璃」,這個世界是清淨的啊!我們聽到佛跟我們說︱我們的心、我們的自性、我們的心,本來就無病,也不必吃藥,也這麼的清潔、清淨、清明,好像琉璃。不是現在所講的什麼「天珠」,一粒幾十萬、幾十萬(元),左拐右拐什麼天珠,石頭磨一磨變天珠,你就「哇!讚啦!這天珠真好。」事實上那是什麼?石頭而已,不是整個你的人生,這是外在所求的而已。
所以,我們看得見的東西都是外在的而已,沒有永遠存在的,你看一顆鑽石那麼大粒,也是無永遠存在的,一顆石頭“碰”的打下去就不見了,你還有什麼存在呢?你每天躺在醫院,大條管小條管子這樣灌,針筒大支、小支的注射,讓你有一顆鑽石那麼大掛著,你的命也不可能就會活,也不一定說那一顆才是你的生命,真正我們的生命是什麼?我們的心、我們的靈魂、我們原來那一顆清淨的心、清淨的心、無污染的心,那就是琉璃啊!
那麼,「讚」,大家「讚!」讚嘆!讚嘆藥師佛如來啊!所稱的「藥師如來佛」。
「慈悲喜捨悉隨宜。」什麼叫做「慈」和「悲」?「慈」就是將眾生的…,「慈悲」跟「喜捨」,就是將眾生的煩惱拔除掉,將眾生的病因拔掉,將眾生喜歡不會這樣的這些都拿掉。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佛祖面前,合掌向佛說:「佛祖,我的煩惱就是今天我愛某某人愛不到,她不知道那裡嫌我?我真的那麼壞?把我嫌得那麼『有剩』(河洛話,形容非常差之意)。」
你一直向佛祖講,佛祖一定靜靜的在聽你講,一定靜靜的聽我們在講,叫做將眾生的煩惱撿掉;然後,佛祖,你看祂,朝我們笑一下,喜捨,將祂的歡喜心給我們,積在我們的腦海內、我們的心內,我們就歡喜。「慈悲」跟「喜捨」。
然後,若是說,我們有很多煩惱的「代誌」(河洛話,事情),跟佛祖稟,跟佛祖稟說:「我有某某煩惱,我的想法袂通,我身體有病、那裡袂剛好。」或是「無代無誌(河洛話,無緣無故)吃到老了、七老八老了,人家才在告我啦!佛祖啊!祢就慈悲啦!有什麼冤、什麼債,我今天跟佛祖稟報,請祢要慈悲給我幫忙拔除這個煩惱,能夠消這個災厄。」
那麼,我們跟佛祖講,佛祖祂自自然然化有緣的來為我們解決,化有緣的律師、有緣的證人為我們解脫,脫開這個煩惱,所以將我們的煩惱拉開掉,然後給我們解決我們的困難,使我們這個煩惱解決掉,那叫做「慈悲」,叫做「喜捨」。
還有,「啊喲!我做一件事情做袂順利,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不知道要從那裡解開,確確實實『亂絲無頭打結纏』(河洛話,千頭萬緒無從解起之意),啊!祈求佛祖啊!菩薩啊!慈悲,祢幫我脫,看要從那裡脫起(註,脫,河洛話,即解脫)。」那麼慈悲,將我們的煩惱拔掉去、拔掉我們的煩惱,然後給我們幸福,給我們幸福叫做「悲」啊!給我們幸福。「慈」就是拿掉我們的痛苦,然後幸福給我們的、幸福給我們。所以叫做「慈悲」,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
觀世音菩薩,就是開始時,我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跟祂講,祂為我們拔掉,然後,幸福給我們、幸福給我們,就是「慈悲」。
「喜捨」,而後,教我們的路,以後不要再犯到這個錯誤、不要再犯到這個煩惱,「喜捨」。
這個妙法,字頭到尾從來就不曾給我們「掩蓋」(河洛話,隱藏不現)、不會給我們「掩蓋」,不會像世間人很多:「我工作傳給你。」傳一半的,話講一半的,若要另一半時,就要錢了。不會像世間人這麼愚痴,因為我們世間人還是凡夫,袂開悟、沒開悟、沒悟到,沒悟到說我們人與人「鬥陣」(河洛話,相處在一起)都是一個很深的緣,我們來世間就是要修菩薩行,那麼,為何我們不會就我們知道的,我們就喜捨,歡歡喜喜給人家、歡歡喜喜講給人家知道,喜捨。
「慈悲喜捨」,阿彌陀佛,左邊就是觀音,右邊就是大勢至。觀音、勢至站双邊,中間是什麼?叫做彌陀,中間就是彌陀,彌陀是什麼呢?彌陀就是直走的、直走的,大路一直走,我就一就一、二就二,我有什麼東西我就給你,若沒有,我就無法度了。
我有什麼妙法就講給你、讓你知道,若無,就沒法度了。我們直行的就對了,直行的,不是橫走的。世間的人都橫走、橫材夯入灶(河洛話,材橫拿,灶口很小,當然拿不進去,表示勉強、霸道之意),只有佛直走的。所以,我們要學「慈悲喜捨」,就是觀音、勢至。
那麼,台灣很多現在在修行的,修到「哇!我就是觀音、我就是勢至。」「一點都無慈悲,要怎麼觀音?假使世間人都像你這樣就是觀音,世間實在說就很『了然』(河洛話,不過如此罷了),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一點雅量的心都無,所以你那裡有資格說慈悲呢?」我們厝裡拜菩薩、拜觀音的時候,我們就是要慈悲,若看到別人家艱苦,你將艱苦拉走掉,會將幸福給他、幸福給他,這就是觀音了嘛!
而「勢至」呢?「喜捨」、「喜捨」。
「觀音」一直牽眾生,不論是好人、歹人祂都度,然後「勢至」教他唸佛,「你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此去你一直唸阿彌陀佛,一直唸佛、一直唸佛、一直唸佛、一直唸佛,一直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教我們一直唸南無阿彌陀佛,「喜捨」,祂也無計較說是誰,反正你在世間若有覺醒者,不要做歹人了,要做好人了,你趕快唸佛,有一天,佛也會渡你、佛也會渡我們。不像我們世間人,恨人從頭到尾、恨到好幾世人。所以,我們「慈悲喜捨悉隨宜」。
「懺法度群迷」,就是說,「悉隨」,我們都能夠隨著各種的人、各種的眾生,能夠給他懺法,要如何懺法?那麼,我們現在法會這麼久,若論懺法,給所有不如意的人,你要來,開始讓他唸這一本(註,指慈悲藥師寶懺經文),唸到完,差不多要一個多鐘頭,他那有可能呢?是不是?
那麼,我就將它濃縮、將它濃縮,那「懺悔文」,在佛前懺悔、在眾菩薩之前懺悔,懺悔以後,讀完這些經文,我們就能夠明瞭「喔!我是那裏的缺點了。」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改善、改過,叫做「懺法度群迷」。這懺悔的方法、簡單的方法,能夠渡到很多人、渡都迷掉的人。
那麼,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以後、從現在開始,我們若要去拜佛祖、拜神的時候,我給你提供一個很好的方法,你香拿起來的時候,我們最好的方法,不要「佛祖啊!媽祖婆!王爺公、帝爺公、關聖君、王禪老祖,你要保祐我賺錢,保祐我孩子較乖些,保祐我孫子會讀書,我的……。」光是一直求保祐,不對去了、不對去了,我們這叫做昏迷、迷信,這叫做迷信去了。
那麼,最好的方法,香點著,我們就在佛祖面前懺悔,就是講「往昔所造諸惡業(過去所造的惡業就對了),皆由無始貪瞋痴(就是過去無量的時間以前,很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很久以來都積下來了,貪心、很會生氣、愚痴)。」「往昔所造諸惡業」,什麼惡業呢?
「皆由無始貪瞋痴」,這些惡業從那裡來?就是從頭到尾、無始劫以來,貪心、很會生氣、愚痴︱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這是為何會貪呢,就是從這身體、從這嘴、我們的意念、講話、意念,就是我們這身體去做壞事。而講話,十句有九句都在傷人、九句都在講愚痴的話,動不動都在講排斥他人、是是非非、講別人的壞話,「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從這身體、講話、意念所做出來的。
所以,我一些弟子,我說:「你講話怎麼都無考慮呢?」「老師,我無意的吔!我都無意的。」我說:「你騙我,你會講別人的歹話、會罵人、會講別人的壞話,你一定想很久、設計很久才講出來的,那有說你是無心的?你在欺騙良心,若無心的,那隻狗怎麼不會罵人?那隻狗怎麼不會罵人?為什麼出自你的嘴就會罵人?講話挑撥離間?講一些話是是非非,使人起冤家(河洛話,吵架)、起相打、起相殺?狗牠就不會?為什麼你就會?那沒理由啦!」現在社會很多人這樣。
「啊!無啦!『準作我無講啦!』(河洛話,當作我沒講)我無講啦!」人家尪仔某(河洛話,夫妻)已經喊著要離開了,父子要結冤仇了、尪仔某要結冤仇了,你還喊著沒講、當作沒講。所以啊!這種妖魔鬼怪的想法、的心態實在很要不得,趕快改,不然,有一天我們墬入地獄,確實不合算。「從身語意…」,我會講話,就是意念、有那個意思、意念、有那個意思,才會講話來傷人,才會排斥人,才會講是非、批評人,這都是很多眾生的壞習慣、壞習慣。
有的時候,我們一些信徒因為對我們沒有瞭解,有的說:「仙佛寺張老師那裡商業化去了。」對啊!沒商業化,廟要怎麼經營?無法度經營的,你一個月電費要六、七萬元哪!喔!六、七萬元。所有這麼多人來,要煮給人家吃,又沒化緣,功德箱你自己去投、歡歡喜喜的你自己去投,我也沒叫你要投啊!吃飯我也沒叫你要布施,沒有啊!當然要放個箱子隨便人家去投,這當然也商業化了。
有的人就說:「啊!很氣,老師怎麼都商業化,放個捐獻箱在那裡讓人家在那裡投,我不要來了啦!」不要來最好。有的:「老師都商業化。」講的很那個…。我有一次說:「你拿多少來這寺裡建設,讓眾生能夠來這裏享受到法喜呢?你拿多少來?」「無啦!老師,我就較無啦!」好,無,我說:「你拿多少你講啊!不然你去外面胡亂講,誹謗佛祖呢!誹謗老祖、誹謗佛祖呢!以後你造口業呢!你不能再造下去呢!你那多少了?我問你。」
「無啦!」「那沒有,你那有資格去講,對否?你那有資格去講什麼商業化、怎麼樣的。」「老師,歹勢啦!歹勢。」我說:「不是歹勢,我是不要你再造惡業,語、意。」我說:「你就是從頭到尾只是怨妒,怨妒東、怨妒西,只會怨妒,嫉妒,自己不會腳踏實地,你的想法、意念所造出來的,你若這樣一來,這是對你不利喔!話不要胡亂講,你代誌沒有看清楚以前,一句話都不要胡亂講。」
當時釋迦牟尼佛才跟我們講:「當我們還未開悟以前,你不可以去批評人家的不對,不可隨便去批評,若這樣就不對了,這樣你會造惡業、造口業,以後有一天你想到,你的臉常常在那裡抹,你自己起歹勢。」
「從身語意之所生」,所以,你只頭殼一直想,想說「這個如何、如何…,老師那裡一定…。」老師從來不曾去給人家化緣啦!對吧!也不曾叫你要拿多少的,你若自己歡歡喜喜,你就得到法益,踩著一寸土地、一腳土地,來這裡拜佛祖,人家大眾出錢蓋一間大殿這麼美、這麼大,讓我們來這裏拜佛祖、我們懺悔、求平安,人家別人都可以出了,別人都有那個心了,共同來要大家受益了,受到法益了,那麼,我們那有什麼資格去批評人家?是不是這樣?
南部一間大佛寺,全省的道場將近上百個,就有人去批評它了,批評它就是某某大法師,他就是經營企業化、如何、如何的…。啊喲!各位啊!你們要去那間佛寺拜拜,結果,你要求佛祖「鬥保祐」(河洛話,幫忙保祐)、「鬥保祐」,而大家、這麼多人辛辛苦苦來化緣,蓋一間道場、寺讓你們大家、包括你自己能夠來這裏拜佛祖,來這裏懺悔、求佛祖,有個所在,若雨來不會去淋到,而你不知道好好的感謝,你還在說:「某某大法師都是企業經營的,企業化、商業化掉到。」是不是?
所以,我們「意念」想怎麼樣,我們就愚痴、愚痴無智慧,無智慧你就會這樣想。所以,我們萬項事情,要批評一件事情,我們要會想說:「我到底在這裡付出多少?我犧牲多少?我有犧牲多少?付出多少?我們才有資格去批評。」我們若一點付出都沒有,一點支出、一點布施都無時,你根本沒有資格去批評,對否?這就是我們一個人的涵養、雅量,有開悟、無開悟、有智慧、無智慧,就是這樣而已。
我常常讚嘆一些大法師,他道場蓋了,人們來了,信眾、弟子們來這裏念經、打佛七,而打佛七,你包不包是你們家的代誌,讓你吃七天,讓你洗身軀(河洛話,洗澡)、給你穿、給你吃,電火(河洛話,電燈)又讓你用,法師、師父又無條件講經給你們聽。還不會感恩、不會去答謝,沒資格去打佛七,沒資格啊!沒資格。
所以,我們要「懺法度群迷」,我們一個人要懺悔,在佛祖的面前要懺悔。
「一切罪障皆懺悔」,一切罪業皆懺悔,所有一切的罪,我在這裡一定先懺悔,我過去若講不對的、做不對的、想不對的,在佛祖面前,「我不懂,請你原諒我。」然後,才講:「弟子○○○(某某人),因為某某代誌(事情)、有○○困難、有○○煩惱,在此請佛、菩薩、天公(天公祖)、王爺公…,請你們原諒我,我錯了,請你幫忙我,使我的這些困難有貴人幫忙脫開、逢凶化吉。」
然後,「弟子以後一定、自今日以後一定行善積德、行善積德,做善事來報答。」我相信各位若有什麼困難,你這樣求,一定百分之百會得到佛菩薩、眾神聖、天公給我們「鬥幫忙」(河洛話,協助幫忙)。
我再講一遍,我們開始,我們在廟裡、寺裡,我們開始先點上香,有的是先拜天公,有的是先拜裡面,我們台灣的拜法是先敬天、敬地,再敬神、敬佛,當然天地是比神、佛較大,天、地比神還較大,因為人跟神、佛都在天地之間、都在天地之間,所以我們先拜外面、先敬天地、拜天地,拜天地之時,我們就先恭請,香拿著,我們就唸:「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弟子○○○,○歲,住○○○,過去因為愚痴、無明、無智慧,所以犯下種種的罪業,才會造成今天事業袂順利、事業會欠錢,(或是說孩子不乖,或是尪婿無乖、或是「某」(河洛話,妻子)無乖,或是朋友有要相害、犯小人相害。)弟子實在無能為力化解,今天非常虔誠、虔心在天地之中,眾神聖的鑒證之下,請玉皇上帝、眾神聖、諸佛菩薩慈悲給我開示,給我智慧、力量跟信心,能夠解除這些無明,有貴人相牽引,消災解厄,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然後將香插在天公爐。然後才在進來裡面,在佛、眾神聖的面前,我們若是裡面是阿彌陀佛聖座作主,或是釋迦佛祖,或是觀世音菩薩、媽祖婆、王爺公、帝爺公(註,玄天上帝)、什麼公都好,你然後在此香再點上,拜,很虔誠,「弟子○○○,今日在此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我們若較功夫點,我們就唸三遍,懺悔唸三遍,不然就一遍,然後很虔誠的將弟子的名、幾歲、住那裡、什麼代誌,從頭到尾,像剛才稟天公一樣,這樣下去稟報,然後將香插入香爐。那麼,在佛祖面前,香插入香爐以後,我們就要跪下,三叩頭、三叩頭。
有的人說:「材頭尪仔(河洛話,木頭玩偶)而已,我為什麼要給它叩?」我告訴你,你們就無資格做「材頭尪仔」坐在「紅格桌」(河洛話,供桌)上讓人拜。那麼,為何我們一位佛祖、王爺公、媽祖婆、眾神聖祂有那資格讓人雕做「財頭尪仔」在上面讓人拜,是什麼原理呢?而且有智慧的人就拜得那麼歡喜,我們憑什麼?多行?我們就感到「窟」(河洛話,放下身段)不下去(拜不下去)?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在佛的面前,我們若要求懺悔時,一定要有虔誠的心,要跪得下去才有算懺悔。
懺悔的時候,若將他的身體、頭殼抬得高高的,看、看高高的,目睭生在頭殼頂,只是看高高的︱看高不看低,這樣,神聖要給你幫忙,很拼的哪!假使我做神我也無法度幫忙你,因為你貢高、你貢高,好像要、又不要,很不情願,我要怎麼給你「鬥三工」(河洛話,幫忙)?對否?
假使我們很虔誠,我們跪著很虔誠以後,我一定給你「鬥三工」的。很簡單。或是我很虔誠的拜託你,跟你講:「失禮啦!我的某某事情請你鬥三工。」我相信你也一定會鬥三工,給我「鬥」(河洛話,幫忙)庇佑、鬥幫忙,一定請貴人給我們鬥化解。這就是說,我們可以說是「懺法」,我們來「懺」。
我們不要像台灣的一些神、廟的方法,水果提著晃來晃的拿來,香就拿著,「啊!某某王爺公、媽祖婆,你要給我鬥幫忙,你要好心一點,你要做…,我家的雞不吃,你要使牠吃;豬不吃餿水,你要叫牠吃餿水。
我兒子不賺錢,你要讓他賺有錢。我媳婦要上班沒有工作,你要讓她找得到工作。我女兒讀書袂好勢」(河洛話,書讀不好之意),你要讓她能畢業。」喔!三粒水果甩呀甩的,要求天求地了,那有可能呀!那有這麼便宜的,若照樣有法度,我這生意敢跟你做,我敢跟你做,你若敢答應我,我提十籃都敢跟你做,還三粒?是不是這樣?
所以,「度群迷」,都迷掉了,我們台灣一些拜神的人大都迷掉了,我們沒懺悔,神要怎麼幫忙,神、正神那有可能你無懺悔就給你鬥幫忙呢?不可能的「代誌」(河洛話,事情)嘛!很簡單的道理嘛!
我們在世間胡亂「武」,「武了一輪趟」,「花煞煞」(河洛話,眼花撩亂,看不清楚),才要來求媽祖婆、觀世音菩薩,「你給我鬥幫忙吔!那個人在向我討錢,不要讓他給我討。」明明你給人家倒了一千萬,還要叫人家不要來討,而人家欠你的,你又討的很快。你欠人家的,叫人家不要向你討?都是佛祖的手下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是不是?所以,你…,所以,啊喲!這一些人有夠「花」(河洛話,不可理喻)、有夠「番」。
所以才有一些來拜拜的,來拜老祖、拜佛祖的時候,我說:「你許什麼(願),我不要講、不要聽,但是,你要懺悔,一定要懺悔,你若無懺悔,你要求的有,我就不相信。」
所以,佛給我們說我們要有「懺法」,「懺法度群迷」,我們要有懺悔的方法,懺悔的要領。所以,我們在佛的面前要有懺法心,那麼,神、佛一定會給我們鬥三工。
我們有一位信徒,當時事業做失敗,他的工廠人家就要把它拍賣,如果依照拍賣的,差不多只賣三百萬而已,因為三百萬無法度繳了。他有一天來求老祖,擲無茭,他就問:「老師啊!我怎麼都擲無茭?老祖不幫忙我嗎?是為什麼?」「嘿!嘿!你沒有懺悔,你沒將你不對的都講出來,老祖絕對不會給你鬥幫忙,眾護法、天龍護法不會給你鬥三工。」
「老師啊!這漏氣的代誌吔!我講給佛祖知、講給老師知,很漏氣的喲!」「嘿!嘿!你若漏氣,你就不要求,佛祖知道就好了,你知道而已,你知、佛祖知而已,別人也不知,你的朋友也不知。」我說:「你徹底懺悔,一定要道不對,你跟誰(某某人、某某人)不對(河洛話,失禮、道歉),一定要懺悔,懺悔完的時候,你才有法度(河洛話,辦法)。」
那麼,我們這位信徒,他跪在佛祖面前一直懺悔、一直懺悔,一直說他某某地方不對、某某時候不對、某某不對、什麼不對…,「我跟這位朋友做生意,我沒有顧,所以週轉不過,我竟把他倒到了,如果可能,我一定要來賺了回給他,我…。」你所有的…,他每項事情都懺悔,我說:「你要跪一個鐘頭,你懺悔不完。」乖乖的跪一個鐘頭,他說:「老師,可以用坐的嗎?」
我說:「可以,你坐著,坐著合掌,在那裡向老祖稟、向佛祖說『我不對了。』坐著一直講、在那裡一直講。」講到結束的時候,「我就欠人家○○錢,現在沒辦法、人家要來拍賣了,老祖您給我幫忙,讓我借錢也好,或是要向我買的,若可以,就這樣解決我債務的問題。」到後來,回去是怎麼樣?
回去以後,有一天︱第二天或是第三天,他一位很久沒看見的朋友,跑來看他,看他「目幽目結」(河洛話,愁眉苦臉的樣子,眉心打結),問他為什麼?他就講情形給他聽,「不要緊,我不要借你,錢我不借你,我今天就是要來找你,拜託你給我找工廠,我原來在中壢及台中港區那裡,工廠我都找沒有,今天來到你這裡、彰化這裡,你這塊地剛好符合我,上千坪剛剛好,賣我、賣我!」結果賣多少呢?
他說:「老朋友了,你開(價)吧!你開價多少?」他(註,指這位信徒)說:「不要啦!你跟我講你要買多少,現在市價的行情,你去厝邊走走看看,你先去走一走。」他這位朋友到厝邊走了走,問說那裡的地價一坪多少。一坪說是三萬元到二萬元左右。
那麼,他說:「好啦!我查出來了,一坪三萬三跟你買了,老朋友、那麼好的朋友,以前你幫忙我那麼多。」結果,三千多萬,債務解決掉,還剩一些錢,再買較小間的,才買到快官那裡去、靠近草屯這裡來,換個差不多兩、三百坪的,做起來剛剛好。
賣完以後,很歡喜的跑來跟老祖說謝謝,謝謝老祖、謝謝…,我說:「你有…。」他說:「有啦!我所有不對的都跟老祖講,不對的都講了了了(河洛話,ㄌㄧㄠˇ、ㄌㄧㄠˇ、ㄌㄜ,都講完了),才給我鬥三工,嘿!真的啊!」就這樣他的煩惱解決掉了。
所以啊!我們眾生都是「迷」啊!一旦發生了這個果,都不知道這個因、都不知道這個因的利害,都直接怕果、怕果報,所以,我們大家要會記得,我們要拜神、拜佛,我們一定要先懺悔,若是無懺悔者,你求再多,無效!
若是無懺悔者,你提再多水果,無效!你若不懺悔者,拿再多香、拿再多花、花再多錢絕對無法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我們若是不懺悔者,我們的病絕對不會消除,不會消滅、不會消滅這個病;我們若是不懺悔者,諸佛菩薩、天龍護法要給我們護持,是不可能的代誌、是無可能的代誌,若是有一天換你做神佛的立場,你若看到那麼多的眾生、愚痴的眾生,我相信,你也相同的心態,你要他懺悔,是慈悲,你要他懺悔是喜捨,你要他懺悔,你就是在牽引他、是牽引他,這是發生在我們寺這裡,過去以來很多信徒發生的代誌。
那麼,若是說,我們有病,我們的有病要求神、佛給我們鬥保祐,讓我們的病能夠早一日能夠好,求神、佛給我們的病能夠有貴人、有名醫,第一、要有「願」、要有「願力」。第二,還要有反省、懺悔,一定要有懺悔,我們若有病者,一定有過去生、生生世世都積下來的。
譬如,早上有一位弟子,他就很愛喝酒,喝酒是英雄,去年我跟他說:「你酒不要喝了,你的肝故障到了、肝故障到了。」那麼,想說是真的嗎?人家說稍微而已。哈!到位了吧!中了吧!肝裡面長瘤了,指數(註,指肝指數)很高、六百多,肝的癌出來了、硬化來了,才來唉唉叶叶,「老師,我酒不要喝了啦!」我說:「你也無法度喝了。」
我說:「免講了,你也無法度喝了。」現在才怨嘆,講了眼淚就流下來,煩惱孩子還「細漢」(河洛話,還小),還未成功,「某」(河洛話,太太)還年青,事業還沒有一段落,所以,種種的煩惱都積在身軀、積在自己身上。這是什麼?要懺悔。所以,等到一旦代誌發生了,才要來懺悔的時候,到時再說,來不及了,實在來不及了。但是你不懺悔,更加無機會能再好起來,若無懺悔的心,更加無機會再好起來,這點,各位要正確的認識。
所以,我們在佛的面前,我們若能夠有懺悔者,我相信,各位!我們會得到佛菩薩給我們加持,給我們憐惜,賜智慧給我們,我們能消災解厄、延壽、增福慧,這就是我們真真正正修行的正法,而且是真真正正在佛前求佛、菩薩給我們鬥加持、鬥消災解厄的正法,除此之外,都是外道、邪法,無懺悔者都是邪法。
有的人說:「我沒有什麼好懺悔的。」我告訴你,前一分鐘我們惡業造下去了,怎麼沒得懺悔?天經地義嘛!這一定的嘛!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有業,每一個念頭都有偏差,那會沒業?是不是?各位,大家冷冷靜靜想看看。
今天我們這一節到這裏一個段落,請大家共同來唸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