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藥師寶懺(55)
慈悲藥師寶懺 第五十五集 混元禪師 講述
各位十方善知識,現在請大家合掌,我們來恭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懺法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各位十方善知識,我們今天這一節續來講解「藥師寶懺」。上一節講到我們的禮佛懺悔的方法,希望各位過去若是有聽過的,我們瞭解這禮佛懺悔的方法,我們拜神、拜佛,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一定得到無上的法益,諸佛菩薩、天龍護法都一定會給我們護持,希望在我們這「藥師寶懺」這個懺法開始以後,大家家家戶戶會更加平安,以過去所做的這些功德來回向給天下所有的諸有情,身體有病者,早日恢復健康。心理有病者,早日能夠心理、心靈的建設,能夠早日得到清凈、安祥、無罣碍,無顛倒夢想這些各種的病。
我們萬項事情都是要「懺」,我們「懺」是最好用的消災之方法而已,佛跟我們開示說:「萬項事情要消災解厄,都只有懺悔。」因為我們一個人的罪過、一個業是非常多所累積下來的、累積下來的,過去我曾經講過,王鳳儀開悟以後,在大陸創立三百八十餘間的私立小學校,教育私塾的教育機關,那麼,他開始在度化眾生的病的時候,若是說家裡什麼人身體「 剛好」(河洛話,欠安),都叫他要「懺」、叫他趕快懺悔。
譬如說,有一位女人家身體很壞,她都只會氣她的媳婦,氣她的媳婦對她不好,因為時代不一樣,媳婦的教育跟老一輩的教育往往思想都不相同,因為世間的「代誌」(河洛話,事情)都是一樣,都隨著時間的演化、時間的遷變,人的思想、教育水準都一直在開始進步之中,那麼,我們老一輩人的想法,就都希望少年的跟我們一樣。
有的時候,一些老年人來,就說:「阮兒子都不聽我的話。」我說:「你的孩子不是不要聽你的話,你要教導你的孩子,要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人以外,讓他自己去發揮,你若你的孩子跟我們一樣,我們就免生了、免生了,反正都是一樣的。」我們要相同的,就只有畜生、六畜、豬才會跟我們一樣-不會講話,只是會吃而已,才有辦法一樣,否則,是不可能相同,甚至一隻母豬帶著豬仔四處去,豬仔四處跑,豬母在找不到小豬,這不就是最單純,也是無法度照豬母的意思,那麼,何況又是人呢?
我們人的寶貴,就是有這些思想,有識別是非、善惡,而且時代在演變,有這些種種的問題跑出來,所以,我們一個人在家庭裡面,媳婦也好,或是婆婆也好,或者孩子、老爸、老母都好,都要互相去體諒。有的時候,我們當媳婦,我們不可以看不起「是大人」(河洛話,父母),我們假使看不起「是大人」,我們就會造很多惡業。
所以,由於這一點,我們就能夠瞭解我們的世間,人要「鬥陣」(河洛話,相處)是很困難,確實很困難,人最難做,而如何會做到人會剛好?這是一件不簡單的代誌,也是我們人生的課題。
那麼,這位王鳳儀老先生、老菩薩,剛好一位老女人家說她病、病得很嚴重,來求王鳳儀老先生來解答她的病到底是為什麼?王鳳儀先生他說:「妳呀!妳虐待妳的媳婦,凌虐媳婦,對媳婦每一樣都排斥,誹謗媳婦,什麼都講媳婦不好,事實媳婦對妳很有孝(河洛話,孝順),因為時代不相同,思想的不相同,我們也無法完全照妳這樣。」
她問:「那這要怎麼辦呢?病要怎樣才會好呢?」他說:「妳回去,看到媳婦妳就跟她叩頭,媳婦在坐著,妳就向她叩頭,每一樣妳都跟她叩頭、道失禮(河洛話,道歉)、一直道失禮、一直道失禮,每一樣都跟她道失禮,而且看到人家來妳家,妳就跪著叩頭說:『我凌虐我的媳婦,我對我媳婦不好,什麼都不好。』妳對她一心一意就這樣來做,妳的身體就會好。」
「真的這樣?」「真的是這樣。」真的是這樣,她就照這樣來做了,回去做到第三天,身體的病都好了。這位老人家,她也突然間覺悟了,「怎麼這樣?真的那麼利害?我虐待我的媳婦,罵我的媳婦,弄我的媳婦……,真的就就麼利害,我就病得那樣。」
另外又有一位媳婦,她的公公有生病,媳婦只有一位而已,她就要照顧公公的病,那麼,公公的性情壞,她就開始罵公公,公公若在哼,她就罵他,做什麼就罵他,每一樣都指責她公公,甚至不弄吃的給他吃、不用藥給他吃、不做…,都這樣來,公公死了以後,開始她的病都到了,晚上作夢、白天也看到,都看到她的公公要向她討命、要討債,罵她、拿棍子打她,所以,這媳婦就開始病,病到爬不起來,很痛苦。
有一天,王鳳儀先生經過她們那庄裡,那庄裡要辦學校了,去那裏教書,好像我們現在的社區教育就對了,剛好這位媳婦,聽到王鳳儀這位先生、這位前輩、有開悟的、有得道的人,就趕快去請示他,這位王鳳儀老先生,就跟她說:「妳對妳的公公,每一樣都不對,妳要去向妳的公公道失禮,而且道歉還不算數,要道歉讓別人看。」
這位當媳婦的,她說:「有啦!」就將情形講給他聽,她問:「你怎麼知道?」因為王鳳儀老先生他是開悟的人、開悟的,他說:「既然妳要找我,妳就要照這樣做。」回去就到她的祖先面前,叩頭,向她的「是大人」(河洛話,指公公)道失禮、一直道歉、一直道不對、一直道說她不對了,一直拜、一直跪著叩頭,拜了有一陣子,突然間,好像佛菩薩的靈感樣子,就很大群的人來看這「一口灶」(河洛話,這一戶人家)的人一直在那裡跪、在那裡叩頭,在公嬤面前(河洛話,祖先面前)在那裡叩、那樣拜,到底是為什麼?
就一直來參觀、來看,就是這位媳婦對公公不好,大家聽著,她就一直叩、一直拜、一直拜,道失禮,頭一直叩、一直拜,道失禮,一直拜、一直道失禮,等到所有的人都看完了,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一直過去,看到最後,庄裡的人就不要來看了,她的病就好了、病就好了,公公就原諒她了。
所以,我們人的懺悔,是消災解厄最好的方法;但是,我們人啊!面子放不下、面子擺不下,有的時候我們不對,叫你打電話向某某人道失禮,根本就做不到、根本就做不到,感到自己理直氣壯,事實是自己不對了、自己不對了,自然各種因果的業病就到來。
那麼,今天這「藥師寶懺」,跟我們王鳳儀先生他的懺悔,這個法完全相符、完全相符,若是我們一個人有辦法徹底去懺悔的時候,我們的病會好、我們的病會好,若是我們有辦徹底懺悔的時候,我們所有心內的病會好,而且肉身的病也會好,因為我們懺悔以後,我們所有一切的業已經漸漸消除了。
若是我們事業要成功,有的人就去把人家倒錢,倒了倒就不還人家,倒錢倒了不還,而且小偷比主人還兇,現在很多這樣的,錢把人家倒了,人家要向他討,兇巴巴的,這種的都要懺悔,否則,有一天會非常的慘,把人家倒錢不還人家,你會慘,連你的子子孫孫你全部都拖下去,這種例子是有夠多。
我這裡結過的緣三十幾萬人,這中間很多信徒,把人家倒錢又理直氣壯,連一點道歉都沒有,要再爬起來的機會根本就沒有了,各位要知道,我們一旦把人家倒錢、把人家搶錢,把人家劫錢、想盡辦法設計人家時,你所遇到的問題,一定都會得到一個報應,假使有一天你要成功、你要再爬起來,不可能,原因是怎樣?因為被你倒的人,他有他的護法神、有他的守護靈、他的指導靈,還有他的天理,我們把人家倒的人,我們的祖先、我們的護法神、守護神也是不容忍啊!不容忍!
所以,我們只有一個懺悔,對所有的被我們倒的人、我門沒有還的人,我們一定要很虔心、虔誠、誠心,去向他懺悔,說:「啊!我過去就是那裡不對、那裡不對…,怎麼…不對,我請你原諒我,讓我再欠一下,我做牛、做馬我來拼,有機會讓我再來拼,我一定會還到底。」然後,你寫個切結書給人家,或是寫個什麼證據給人家。
當你一旦筆拿著在寫的時候,已經天地合一,筆的上面是天,筆的下面是地,我們是人,人、我們在寫的時候,所有的人他們的護法神將、他們的守護神將、他們的指導菩薩、指導靈,還有天理、眾天龍護法,一定把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這天、地、人三才合一,我們寫一張紙,說我要還他,「我…,但是原理就是…怎樣,讓你非常吃虧,但是,我希望有機會再讓我重新再爬起來,我在這裡向你懺悔。」
向人家叩頭也要叩頭,叩頭的這個殼,我們若睡著了,一個人像死人,也沒有用,我們的叩頭,表示我的一個心、我們虔誠的心,向人家行大禮沒關係,至於人家一定會生氣,因為影響人家的生活,我們要懺悔不對,所有我們欠的人,我們要安排以後我們身上都還得光光的,我們重新從頭打拼起,然後,我們有機會做,賺多少、還多少,這樣,我們才有成功的一天,不然,各位不要說「我給你拐,我的口才很好,我的點子很好,要使你都不知道。」大家都清清楚楚的,不是不知道。
社會這麼亂,招搖撞騙這麼多,以為騙得到就是你的了,沒有那麼簡單啦!你騙去的是一張紙,吃的東西,明天大便排掉了,騙的東西,你身上裝著,也沒永遠留著,你留一個心不會安的,永遠在理面,這天理也不容就對了,因為我們都在天地之間,那麼,這些遇到的問題,各位啊!面對現實,我們去向人家起個懺悔心,向人家恭敬,向人家道失禮,請人家有機會再給你,我們做了以後,我們一定會還。你若這樣做的時候,會護持你的有幾個人呢?會給你會護持的?
護持的就是你的天龍護法,你的守護靈,你的指導菩薩,還有天龍護法,再來,對方、被人欠的人,他有有天龍護法,他也有他的指導菩薩,他的守護神,他們也照樣能夠原諒你,而且反轉過來幫助你的事業,貴人、機會再偎過來,那麼,你要起死回生的機會才是有多、才有多,否則,困難!否則,困難!
因為天理昭昭、天理昭彰,使我們無法用矇騙的,你能夠矇騙表面的一個殼,你無法矇騙一個人的心,我們一旦有發生這些問題,我們首先的條件,還是求懺悔、要求懺悔,只有懺悔,才有辦法完完全全消除我們的罪障,我們才有機會重新再起來,這是我的經驗。
過去我也有的時候週轉沒剛好,事業在做,週轉不會剛好,不會剛好,我們也要向人家道歉,道歉說:「我不會剛好,我認真來做,我再來漸漸的還。」到後來也都還完了,而且大家也都很歡喜的、很歡喜,我們因為一個緣嘛!人是活的,錢是死的,我們活人不要被死錢把我們綁走了,因為活人我們有思想、有煩惱,心內會罣碍,死錢放在那裡不會動,我們若被死錢作弄去了,人生無價值,大家冷靜想看看。
所以,一旦我們 (河洛話,音ㄇㄟ,不會)剛好,國庫有的時候也會 剛好, 剛好的時候,我們要趕快向百姓說我們國庫沒錢,那麼,我們人與人中間,你說:「啊!我沒錢,有欠這些。」先講得大家有個歡喜心,歡喜心以後,我們有恩的人他會再給你護持以外,守護靈祂就能夠再給我們護持。
因為這中間,我們這裡很多信徒也是這樣 順利,跟他講完,照我跟他講的這樣,重新再拼,結果,現在都非常有成就的,很有成就,然後,他又再依這個法,去教他的朋友弟兄,朋友弟兄 剛好的時候,重新又爬起來、又重新起來。
這就是我們一個「法的施捨」,「法的施捨」,功德是非常的大,希望各位聽到這些法以後,我們能夠依照這些法交待朋友弟兄,那麼,你們的功德就非常的大、非常的大。
這「經」裡面,我們來看這段經-
「未經懺悔。我於今日。對十方佛。藥師如來。深信因果。生重慙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勤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藥師佛。有大願力。能就拔我。出二死海。置三德岸。惟願慈悲。哀憐攝受。各各志心。皈命頂禮。」
這就是說,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懺悔,我們在藥師佛的面前,及諸佛如來、及藥師如來,十方佛-東、西、南、北、上、下、東南、西北…,十方的佛,及藥師如來前,我們來懺悔。而且-
「深信因果」,我們以後,我們要相信這因果的事情。有的人不相信因果,我們一位○雲法師,他提倡這因果論,但是有的人他就說無因果。他的因果是什麼原理呢?他就看很多壞人,是為什麼都沒報?壞人的生活還是那麼好?是為什麼我做得快要死了,也沒有殺人放火,是為什麼我這麼壞?對這有很大的誹謗。
各位要知道,「因果」,有的是這一生的因、這一生的果,前生的因、這一生的果,前生的果、再上去那一生的因,這一生的因、後生的果,因因果果。
以前也給各位曾經講過,說有一位,在我們台中縣大里市,有一位先生,三個女兒都不會長大,這三個女兒讓他「武一輪趟」(河洛話,忙得一大圈),三年多年,有一天剛好來到仙佛寺大殿進來,進來的時候,三個女兒都在地上「蛇行」,都二十多歲、三十多歲了,老爸用一台車載著、好像載豬一樣,載著四處去,四處去求神,進來時,那三個女兒我跟她看,剛好三個蛇尾很長,伸到外面去,結果,跟他看,就是這個人跟他全家人,過去生都是殺蛇的,這一生就受到這個業報,那麼,要怎麼辦呢?
我才交待弟子送「粱皇寶懺」,叫他回去要好好的念,所有念「粱皇寶懺」的功德去回向,然後去起懺悔心去懺悔。過了差不多兩個月以後,這些孩子就較穩定了,不然進來時,你們看了,你們會怕,那個形就是嘴張開,在地上這樣「蛇」(河洛話,即蛇行),三個都是像蛇那樣在地上這樣「蛇」,在爬都爬斜的,我們在爬都一直爬,她們不是,都爬斜的,二、三十歲了,都女孩子,這是因果。
所以,我們在藥師如來面前,今天大家在藥師如來面前,我們要相信因果,佛所講的都是因跟果,因果的問題,佛所講的一切法,都是講因果,沒有離開因果,各位不可忘記。若是社會上,有的人他做惡、做毒,還那麼好,沒有報應,很快、很快就會受報,不是不會報,這天理都有存在,他只是他前生還有做一些善心,種一些本、徳的本,這徳的本,這一生還有得花,花還沒有完,有的是祖先留下來的,他還沒有花完,很快就完了,完了,他所受的業報就一世人爬不起來。
在我們寺裡結緣的這麼多善信大徳、這些信徒,有的到老來,是為什麼爬不起來?過去生所種的因,到這一生他不知道「好惜」(河洛話,好好的珍惜)、不知道惜福,才會造成少年時代、五、六十歲以前都還很顯耀,到七十多歲才來「拖屎連」(河洛話,茍延),才拖得這樣「艱苦債掛」(河洛話,形容非常痛苦的樣子),拖兒子的債、拖女兒的債、拖人家的債,拖到自己爬不起來,拖到自己 翻身,這都是因因果果,都是有報,不是沒有,時機未到而已。
所以,我們各位啊!我們看人家做壞,他還有一些錢財好花、有財產,我們不必為他讚嘆,我們不必欣羨,因為這很快就會沒有去了,所以,我們大家要相信因果,佛給我們講的是千真萬確、千真萬確。
「生重慙愧」,我們生這慚愧心,要生很大的慙愧,要懺悔、慙愧,我們若隨便懺悔說:「啊!歹勢啦!」那有效?歹勢啦?要徹徹底底由心去起懺悔心,「啊!非常慚愧,我做這些事情,影響到社會、影響到你、影響到親戚朋友,我是一個非常慚愧的心。」時時有一個慚愧的心,我相信,我們大家會得到很多的護法給我們護持。
「生大怖畏。」我們要怕因果,我們對因果要去驚惶,要知道因果是非常恐怖的、非常可怕的,因果的業報是非常、非常的恐怖跟可怕的,各位不可說:「啊!因果沒什麼。」
「發露懺悔。斷相續心。」我們要實實在在從心內,我們來發露這個懺悔心,從心內懺悔,不是只有嘴裡講一講而已,無效!嘴講而已,根本口業越重、口業越重。
什麼叫做「斷相續心」呢?斷掉造惡、做毒這些心,要把它斷掉,不要讓它繼續再存下去,要斷掉去,即時斷掉,不可以再拖延。我們一般人的習慣就是愛拖、「蒙拖、蒙拖」(河洛話,拖拖拉拉,不能果斷之意),拖到最後,小支變大支,大支就無法醫,到後來呢?死翹翹!到後來,苦惱一生、苦惱一生,所以,「斷相續心」,就是說,我們要斷掉做惡、做毒的這些心,而且要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什麼叫做「菩提心」呢?大家講了那麼多的菩提心,菩提是什麼呢?就是當時釋迦牟尼佛祂在世、祂住世的時候,祂出家修行,東奔西跑,各種法門都去跑過以後、跑六年以後,有一天,發覺說:「我跑這六年來,我的煩惱也無解決,所有一切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所對不起人家的、 調和的,我也照樣在心肝內,也無法去把它消滅掉,也是照樣 安。」
所以,釋迦牟尼佛祂才體悟說:「過去六年所訪的道,這都不對了,那麼,我現在開始要怎麼樣呢?只有反省、懺悔。」所以,釋迦牟尼佛,祂在這樹下,叫做「菩提樹」、「菩提」,這煩惱過來了,我們中國語叫做「不帝、不帝」,「菩提樹下」,祂菩提樹,坐在那裡,「假使我這一生沒有開悟時,我絕對不起來,甘願死在這菩提樹下。」那麼,釋迦牟尼佛祂就開始反省,從每一天,少年以來的每一件事情、懂的事情,一直去想,若不對的就向人道失禮、不對的就道失禮,自己坐在那裡一直向人道失禮,叩頭也要叩頭。
那麼,祂就這樣,到第六天、等於第七天了,突然就開悟起來,開悟的時候,祂就說:「我們人最重要的是一點心,心會安最重要。」心 安者,任你什麼方法也無效,任你說你的身軀會發光者,也無效(河洛話,沒有用),我們的身軀有什麼神通力也無效,心 安的時候,你就無可能得到安祥、無可能開悟。
那麼,就是因為祂開悟以後,那棵樹叫做「菩提」、「菩提」,我們才叫做「菩提心。」佛祖、釋迦牟尼佛祂就這樣坐在菩提樹下,祂、釋迦牟尼佛,人家也形容祂是「菩提」,但是「菩提」是外面的表殼而已、外面的表面而已,那麼,表面也會死啊!會爛、會臭、會生蟲,那麼,裡面那顆心,那顆心、安祥的心,安祥的心,安祥的心,最重要的就那一顆心而已。
所以,我們若一旦反省、懺悔以後,所得到的心安,叫做「菩提心」,修心養性,修道、修行,修正偏差的想法、修正偏差的作為,然後依照正法、大眾公共的利益為原則、大眾的需要來做事情,那叫做「行」,所以,這才叫做「菩提心」、「菩提心」啊!那一個代表、一個名詞、一個形容。
「斷惡修善」,我們要斷掉這個惡念。
「勤策三業」,「勤策」,鞭策我們的身、口、意,說我們的口不要時時造惡業,我們的身軀、不要用我們這身軀去做壞事情,我們若身軀去做壞事情,叫做實際行動,而心在想,罪過就很重了,想說要做壞事情、心在想,罪就很重了,而且又我們的這個殼又實在去做,這罪就又更加重、罪又更加重,三業│身、口、意│我們的意念、我們的意念,身、口、意叫做三業。
「翻昔重過。隨喜凡聖。」,我們要將過去的,真正的把它翻過來,一定要實實在在、我們要對自己的良心負責,把過去的所有錯誤,我們要翻過來看,翻過、翻過,翻過去錯誤的、翻過去重大的過錯,我們要翻過去重大的過錯起來懺悔。隨各位的歡喜,無論是聖人及凡人,都有錯,聖人在做事情有時候也有錯,神仙打鼓也有時錯,正常的,所以,我們無論是聖人或是凡夫,我們要自己歡喜心,要起個歡喜心、慙愧心來懺悔,這才是真真正正、真真正正的修行。
「一毫之善。念藥師佛。」我們若有一絲的善,都不壞的呢!我們就是有一絲絲的善事,你就是懷念到藥師佛了。我們一點點的善事,我們不可以說「我做一點點,不算什麼,檢一張紙而已,那有什麼。」一張紙就一點點善事了,或是地上撿一個石頭,這撿起來,功德就很大了,因為有的騎機車,或許壓到,〝啪〞跌倒了,死翹翹了,那顆石頭。或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親人、好朋友,或許也可能騎車壓到那顆石頭,摔得死翹翹。所以,我們若是一個小小的行為、行動,我們就要做。這就是「一毫之善。」
「念藥師佛。有大願力。」這就是我們心裡時時有懷念著藥師佛,藥師佛祂的慈悲教化我們,藥師佛祂的慈悲,教化我們做善事的是有夠多、有夠多,我們就要念藥師佛、懷念藥師佛,不是嘴唸喲!懷念、懷念、想念藥師佛啊!我們若念著藥師佛,我們小小的一件善事,我們就要去做,做的善事沒有被人佔便宜。
那麼,我們這一回舉辦一百三十四天的法會,參加誦經的所有法師弟子,還有加油燈、晚上顧夜這壇城的弟子,這一百三十四天輪流來顧著,這功德非常大,這因為就是「藥師寶懺」的道場,我們來憶念、懷念、想念、思念我們藥師佛的慈悲,懷念藥師佛的法,那麼我們就隨緣、隨喜,我們來做一些這裡的善事,為大眾、這麼多人參加點燈、這麼多人參加消災祈安的祈福。
那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大家隨緣去做,都是做自己的,也不是做什麼人的,各人的功德各人修,各人努力去實踐、各人努力去做,這樣就是「念藥師佛。有大願力」啊!我們的憶念藥師佛,有這個大願力、有大願力的原因啊!
所以,我們若跟藥師佛一樣有大願力,我們就隨時有小小的一些善,我們就不會把它放掉了,照常就對了。
「能救拔我。」就是藥師佛祂的慈悲啊!才會救拔到我,今天才會想到一絲絲、一絲絲的善事我都要做。就是說,我們修藥師佛的人,或是拜藥師佛的人,我們要記得,我們要一絲絲的善事都不要放棄,我們一絲絲的善事都要做,講好話、做好事、走好路、想好事情,這都是藥師佛的大願力,有這些大願力,今天才會救到我們。
「出二死海。置三德岸。」「二死海」就是我們有形的死、身體上的死,但是我們精神、思想上、我們的心念上的死,斷掉這個煩惱、一切的罪障,我相信這藥師的妙法,我們就會斷掉這些煩惱的因由的死。「出二死海」、兩種。這麼多茫茫渺渺、每天這麼多事情,你所做的善事,我們就因為念藥師佛的名號、心內有藥師佛,所以,因為我們這樣時時念藥師佛,我們又再加上我們來做善事,無論大、無論小,能夠做、加減做,這樣我們就「出二死海」、二死海,不會再墮落娑婆世界黑暗的地獄裡面。
「置三德岸。」什麼叫做「三德」呢?三德,第一、法身的德。法身的德就是佛的本體,每個人都有法身的德,每個人都有「三德」,不是我們所講的「三從四德」,我們「三德」,法身的德。第二、般若的德。般若就是智慧,由智慧所做的德。法身的佛,我們都是法身佛的本體,大家都有心、都有佛的本體,都有大慈大悲的本體,我們不是沒有大慈大悲的本體,我們都忘記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大慈大悲佛的法身本體,我們要記得,我們要好好的將它發揚起來、發露出來。
第二、般若德,就是我們智慧的德,我們要有智慧、大智慧,不要說小智慧。有的人問:「老師啊!我們仙佛寺很大,為什麼不叫這些義工、學員來幫忙做工作?」我說:「這不對了,義工,他們有家庭的生活、他們的事業,我們不要去影響,我們有錢有得顧就好了,我們若有錢可以請,照樣將整個這個道場能夠莊嚴起來。」
所以,我們要學有般若的徳,不要愚愚痴痴、歪糕淒跩(河洛話,歪七八糟),藉神的名義「你不可以做什麼、你要叫他做什麼,不然會怎樣…。」這樣我們就不對了,要負因果,要負因果就對了。般若的徳,我們用大智慧來幫助親戚朋友、幫助眾生,用這智慧來幫助眾生,讓眾生脫離生死之海,這樣是功德非常之大,第二個德。
第三個德,解脫的德、解脫德。因為我們就有智慧的德、有法身的德。總說一句,各位,我們要認識我們的心就是佛,我們有佛大慈大悲的心,然後加上我們有智慧,加上智慧、智慧的德,每一件事情,我們要實實在在有實修,不可用把人家騙的,稍微怎樣我就站起來了,我就用騙的了,騙了騙再來。跑路、被人告,天堂告到地府去,我告訴你,世間告到地底去,怎麼跑也跑不掉。
所得來的是什麼?騙來什麼?得來的心不安,讓你一天多騙一千元、一萬元,花也花得完,或是一百萬也花得完,你這邊騙來、那邊失,一定的,到後來,一面怕、一面恨、一面怨,把人騙的這一邊怕人家報復,我們心就不會安,這些錢又同樣被人倒掉或是被人拿去、搶去的時候,你才怨嘆這些人這麼沒道理要劫人家的財,騙去,因為他就騙人,因因果果啊!因因果果。所以,「三徳」那個岸啊!
「惟願慈悲。」希望佛大慈大悲啊!
這一段再跟各位濃縮一下,就是說,我們若時時心念藥師佛、時時嘴唸藥師佛、時時頭殼想藥師佛,我們若念、想、心有懷念藥師佛、頭殼想藥師佛,那麼,我們大善、小善隨緣做、隨喜做,我們不一定要做多少,要隨喜做,我們就有辦法同樣藥師佛祂的願力、祂的化身,能夠救到自己,救到自己是誰?
我的祖先、生生世世的多生父母,救到我「一口灶的人」(河洛話,一家人),救到親戚朋友,那是「能救拔我」,因為我過去的愚痴,所以我今天才會這樣,那麼,今天藥師如來慈悲來救度我,「出二死海。置三德岸」,然後安住、住在三德之岸啊!就是說,法身徳、般若德、解脫的德,解脫的德,這些就能解脫,我們的煩惱就能解脫。
「惟願慈悲」,今天沒什麼好要求,只是求藥師如來、諸佛菩薩的慈悲。
「哀憐攝受」,同情我、可憐我,來接受弟子所懺悔、所要求的這些事情。今天我所懺悔、所要求的這些,我一定會照這樣做,哀求佛、藥師佛能夠「攝受」、接受我的懺悔。而且,我們的懺悔,不是只有我們自己懺悔而已,我們還有代替我們後面的那些靈魂、我們的祖先、九玄七祖,我們照樣在佛前一同懺悔、一同懺悔。
「各各志心」,現在,不要說只有我一個而已,包括我後面所有一切的多生父母等等,若是還未去投胎、還未解脫者,都跟在我後面,你們大家也照樣要有堅定的心來懺悔,懺悔過去無量劫以來所發生的事情,懺悔過去無量劫以來所造的惡因及惡業。
「各各志心」,我們要一心一意,「志」者,上面是「士」,下面是「心」,「士」就是有讀書的、有魄力的、有勇氣的、有照正途去做的,為「士」。然後下面是「心」,就「志」,志氣的「志」,這個「志」就是說,我們有智慧、有魄力、有愛心、有慈悲的心,所有大家都要發露這些,然後「各各志心」,一心一意,我們不可再開始造業了。
「皈命頂禮」,將我的三業身、口、意等,我們能夠來皈依「南無大慈大悲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我們來皈依,依照藥師佛的開示妙法,應用在生活中。「頂禮」,我們懺悔完、我們懺悔完以後,我們還要拜佛,還要頂禮、還要拜,叩首來拜。
那麼,要拜的、你要叩首頂禮的是那一位菩薩呢?才能讓各位來懺悔呢?我們來看這-
毘盧遮那佛
本師釋迦牟尼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
無量壽佛
盡十方遍法界過去一切諸佛
盡十方遍法界現在一切諸佛
盡十方遍法界未來一切諸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日光遍照菩薩
月光遍照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觀世音菩薩
得大勢菩薩
無盡意菩薩
寶曇華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彌勒菩薩
消災障菩薩
增福壽菩薩
樂音樹下三萬六千菩薩
阿難尊者八千比丘諸大聖僧
救脫菩薩
每一個佛,我們要頂一個禮,我們要拜一部經就是拜佛,所有一切聖神、一切佛就是在一部經裡面,我們若拜經,禮面有寫萬佛,你就拜萬佛,千佛就拜千佛,所以,拜經的功德是非常的大。以上拜一個佛、要頂一個,唸一個要拜一下。
就是說,我們懺悔以後,我們也要向佛稟,說「我以後要怎麼做、要……。」你一樣一樣跟佛稟,然後,稟一個段落後,你要休息、要一個段落,你必須要將這些佛的聖號,要重新頂禮、來拜、頂禮。
那麼,「請向佛頂禮。」要記得,各位,去到佛寺,「師父,我們請大家向佛頂禮。」你要跪下去,頭殼要叩到地上,才叫做「頂禮」,「我們拜過佛祖。」拜一拜。而頂禮,一定要下去,最大的禮就是「頂禮」,不是拜拜,拜拜、結一個善緣,而頂禮就是說,「我今天現在跟過去,所有一切的罪障,都在佛前懺悔,而且在佛前來發這個願力、發這個願力,我重新要怎麼做。」叫做「頂禮」。
今天我們這一節到這裡一個段落,請大家共同來唸回向偈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凡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