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建築風水高層論壇(二)
授業主題 : 1211集_易經與建築風水高層論壇(二)
播出日期 : 2008/4/27... 星期 日
授業內容 :
我家的風水(1211)
易經與建築風水高層論壇(二)
各位十方善知識,大家早安!
我們昨天呢,我們播出著王院長,對我們這個文化論壇的開示,今天我們就邀請到,我們考試院院長姚院長嘉文先生,和明德女中校長林校長義雄先生。他們兩位都是同學,但是兩位對建築風水易經,有相當相當地研究,我們今天也邀請兩位,對我們這個論壇的見識,和建議,和鼓勵,現在呢,我們來請聽兩位,我們的貴賓,對我們的開示。
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先生:
混元法師,朱部長,漢寶德先生,各位在場貴賓,各位朋友,大家早,大家好!今天在這裡召開「2007世界華人易經與建築風水高層論壇」,很高興有機會在這裡致詞。
我們知道,《易經》這本書飽受誤解,很多人把它解釋為迷信的書,很多人走向,迷信方面的研究。風水也是一樣,風水是說,本來是人與自然之間,一種配合,但是越來很多人,把它講到迷信方面去,所以遭受一些排斥,其實易經也好,是一個自然與人生,以及世界以及社會的生活的規則,我們因應變化之道;至於風水,不外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難,也沒有那麼神秘。
我們知道,在陽明山有兩個建築物,一個是中山樓,中山樓,政府二十年前花很多錢蓋中山樓,作為國民大會開會的地方,我太太當國民代表的時候,常常在那邊開會,民主進步黨也有兩次,在上面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與會人都非常痛苦,非常痛苦,因為硫磺味道很厲害。當初設計的時候,看到那地方環境幽美,草木山林都很漂亮,在陽明山上那麼漂亮的地方,可是沒有想到,裡面硫磺的問題,冬天非常好,夏天太陽一熱,冷氣一吹,那個硫磺跟著來,而且在冬天的時候,所有硫磺,在通風管裡面的硫磺,都結晶在裡面,夏天冷氣一吹,那硫磺跟著出來,與會的人,眼睛都受痛都會刺痛,那個是不適合蓋大眾會議的地方,竟然蓋那麼大的,這個中山樓,這不懂得風水的原因,不知道氣候有變化,冬天、夏天是有所不同,氣溫、空氣,還有那環境,溫泉所散發出來的這個的問題,這些都是沒有考慮。
另外也許大家不知道,在陽明山還有一棟房子,很神秘的山中房子,是老蔣蓋來作為他避暑,以及安全藏匿的地方,都是幾乎是個碉堡,現在已經開放了,四邊有碉堡,圍牆都非常堅固,在裡面,從上面看不出來,因為到處都是樹林,屋頂是漆成這個綠色的,從上面飛機看,不曉得底下有一棟房子,本來如意算盤是說,這棟房子是作為,有一天,或者平常,蔣總統需要藏匿退隱,在上面的時候非常安全,萬一有叛變發生,有動亂發生,在裡面很安全,可是蓋起來不能住,聽說老蔣總統沒有住幾次,就不住了。
我們去的時候,所有大理石方面,夏天的時候,大理石方面一摸都是水,因為裡面水氣很重,水氣,這個濕氣很重,你就是再怎麼用吸塵器,不是,除濕機,都沒有辦法解決,年紀大的人,在裡面怎麼可以住,一定會中風。所以,沒有想到冬天好好的,到夏天的時候,裡面都是水蒸氣,濕氣那麼重怎麼可以住,我們比較年輕的,都沒有辦法住,年紀大的不能住,所以這棟建築物,聽說也很少使用。
所以,易經的這個原理原則,可以運用到很多方面,在政治、在社會、在人事、在做生意、在建築當然也可以用。
《易經》這本書,受很多人的誤會,很多誤解,社會聽到說讀易經都說,都嚇得要死,說你怎麼懂得這本《易經》,易經那麼難讀,其實易經的難讀,易經的道理是很好讀的,易經那本書是不好讀,因為易經那本書,是用古文寫出來的。而且古文,裡面有很多比喻,這些比喻,在我們今日的生活中,很少看到,很難了解,也就是把那個,原來的比喻的那些故事,或是古時候生活的方式,那個例子拿出來解釋半天,我們還是不懂,就是懂了,已經花很多的時間,所以它文字,本身已經很難讀。
再加上它所引用的例子,不是我們今天,大家熟悉的例子,是一些古時候的例子,農業時代,或者早期農業時代的例子,我們更不容易了解,所以這本書看起來很難讀,所以常常勸學生,讀易經時候,盡量不要被那些文字所拘泥,應該想出它基本的道理。
有時候我們覺得,讀英文版的易經反而好讀,易經有很多英文版,這些英文版,並不是從易經,一個字一個字翻譯,它是把易經讀通了以後,用他的方式,用外國人,用寫英文的作者的思考模式,重新寫出來,所以很好讀很容易了解,當然能夠,寫這種英文書的外國學者,一定是花很多時間,了解這個道理,特別受過社會學訓練的人,對社會變遷很了解,知道近代社會學,研究出來結果,那些原理原則的人,來解讀易經,更容易讓人家了解。所以有時候,我們喜歡用英文的書,來了解易經,是這個道理。
還有因為古時候,文字很不容易寫,很不容易刻 ,很不容易印,所以它的文字都非常簡單。譬如說易經上有一句話,說漸卦,漸漸那個漸卦,裡面有一句話四個字,叫「山上有木」,很多教授都把它釋解說,山上有樹木,就這樣,學生不曉得這什麼意思?什麼叫「山上有木」,山上有樹木,這什麼意思,他不曉得。
其實,漸卦是說,世界,自然也好,人事也好,它的變化都存在,不是慢,你看不懂花的變化,人的成長,名譽的這個,財富的累積,名譽的累積,都是逐漸的,就像山上有木一樣,你如果想不通的話,你到山上,坐在樹前面慢慢看,你在看的時候,樹都在成長,這些樹可能已經五千年了,可是它還在成長,慢慢成長,不過慢得你看不出來,一個樹有那麼大,那麼偉大,就像一個人那麼偉大,那麼有學問,財富那麼多,學問那麼好,不是一朝一夕,它是逐漸來的,就像山上的木一樣,慢慢從小樹苗一直到今天,高聳入天的那一種,那種高的樹,那種像神木一樣的樹,它的理論就很簡單,慢慢來的,它無時無刻停止,它無時無刻不在成長,它不是一朝一夕,可是它也從來沒有停止,這是古時候,易經告訴我們的理論。
四個字「山上有木」,可是你用四個字,實在是讀不出它在講什麼,如果沒有經過解釋,如果沒有全文仔細來看,不曉得這四個字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必須,由這個觀點來講,來了解,易經是一個一套很好的理論,跟《易經》這本書是兩回事。就像我們拿一本這個物理學,物理學這本書是一回事,物理的理論是一回事,不要因為物理學用什麼文字,舉什麼例子,就在裡面去,忙著去研究那文字,忘記整個理論。
《易經》所說的理論,就是三段,第一段告訴你,世界什麼都在變,我們的健康,花的開謝,我們天氣的變化,人事的變化,地球的轉動,宇宙的變化,都沒有一天,所謂變動,都在變動不居,沒有一天說不動不變,是變動不居,不固定在哪一種情況,不管你的臉皮,你的年齡,你的智慧,你的名譽,或者是自然的現象,一個樹木的成長,或者一個蘋果的腐爛,一碗湯的變化,這些都是逐漸這個,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都是冰凍也是慢慢冰凍,這個是易經的理論,我們要了解,我們要了解要知道。
第二,了解它變,怎麼樣變?它變的速度是怎麼樣?它變,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我們買的東西,它告訴你這東西,在一個禮拜以內吃可以,一個禮拜以上就不能吃,它有有效使用時期,藥物也是一樣,過了一段時間就不能用。為什麼?因為製造這東西的人知道,或者種蘋果的人知道,蘋果採下來要幾天能吃,幾天不能吃,或者有些採下來,幾天內不能吃,像香蕉一樣,你一定要等到幾天以後,開始才能吃,因為它在變化。我們清楚,我們種水果的人知道,我們製藥人知道,製食物的人知道,這個東西幾天內不吃,就會壞掉,你要了解它的變化,最重要。
易經教我們的是,如何應變,這是最深的學問在應變,我想像我太太,她們讀社會系都知道,社會學sociology,社會學,最重要是告訴我們適應,是告訴我們適應,就是應變,因為世界在變,我們要適應,世界是一定會變,社會在變,制度在變,各方面都在變,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工業時代進入今天資訊時代,什麼都不同,全球化時代很多變化,因為我們很難適應,通常人類很難適應。
所以二十一世紀,說我們是精神病的世紀,為什麼?十九世紀是肺結核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癌症的世紀,二十一世紀為什麼是?精神病的世紀。因為社會變遷太快,而我們適應太慢、太困難,沒有辦法適應,就會造成精神病,很多憂鬱症存在,是這樣原因?所以人類智慧在應變。
以前有人說:「以不變應萬變」,這是不對的。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個是不對的,這個是會害人的,社會在變,環境在變,夫妻關係在變,夫子關係在變,社會都在變,我們怎麼能夠不應變,任何讀社會學,有受社會學訓練的人都知道,社會在變,我們必須有所調整,有所調適,社會學講adjust,adjustment,調適,就是我們易經上,所說的這個應變,要因應,因應改變,我們必須主動去因應改變。所謂這個窮則變,變則通,碰到困難,特別碰到困難,必須有所改變來適應,那這個學問在這裡。
整個易經,用很多的舉例來說明,告訴我們怎麼因應,冬天到了要多穿衣服,夏天要少穿衣服,白天要怎麼樣,晚上要怎麼樣,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白天要工作,晚上要休息,一大堆理論,舉了很多例子。可是這例子,很多人讀了易經以後,變成一個誤會,以為說這個世界,世界的變化是循環的。
所以我上一次,在易經大學演講的時候,特別強調,我們必須很小心,看了易經以為世界是循環的,變化是循環,這是錯的,這是錯的,因為易經,以前引用很多自然界的事物,來告訴我們世界在變,我們怎麼樣因應,他講月圓月缺,月亮會圓會缺,太陽會起會落,春天到了,換春夏秋冬,季節會變,氣候會變,所以告訴我們世界在變,因為這樣,讓我們誤會,以為說這個變化是循環的。
英國雪梨作家雪萊,詩人雪萊有一首詩很出名,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很有名,鼓勵我們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以為說冬天到了,夏天,春天馬上會來,那一個人所謂否極泰來。一個人已經很破產了,失敗了,到最後還總有成功的一天,股票到谷底就會上升,就有這個誤會。以為說我們事,人事萬物,事事萬物,都會像天氣一樣變化,太陽落山,還有明天還會起來,太陽下山明天還會起來,月亮缺了還會圓。那春天來了夏天,夏天來了秋天,秋天來了冬天,還會回到春天,這是自然界,自然界裡面的循環,事實上是還有爭議。
但是我們人是,不必然有循環的這種情況,這是我們在讀易經,所應該注意的,絕對不要有循環,循環的觀念,以為說人事萬物在變化,到最後回來,又花開花謝,一朵花謝了就沒有了,另外開的是另外一朵花,不是同樣的花,這是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
第二,宿命論,很多人認為易經說看命,好像這個人,根據易經來看你的命,就知道你以後會怎麼樣,好像你無所選擇,只有聽天由命,這個觀念也是不對?易經叫我們要有所動作,要窮則變,變則通,絕對不要聽天由命,不要以為我們的前途,只有一條路,只有一種天所註定的,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也是這種道理。沒有錯,我們受很多客觀環境的,的這個限制或者影響,我們的前途有一定的限制,不是完全能美夢成真,不一定這樣,但是人究竟不是說,前途一定只有一條路,我們沒有法改變,人是可以改變一些東西。
所以易經很多地方,不斷告訴我們要做選擇,不斷告訴我們要做回應,不斷告訴我們要知道,要適時而為,時而後言等等,時間到了 timing對了才做,它告訴我們,靠我們的智慧做選擇,易經並不是消極告訴我們,你的命中就怎麼樣,你命中就是怎麼樣,你無所選擇,這是不對的,我們希望,也是這一點。
另外,易經也告訴我們,變化是很多的,不是只有一條路,我們很多人以為說,這個變化是只有一種,其實不是,這個德國有一個很著名的,這個情報人員,他講一句話,他說在受教育的時候,受訓練的時候,他們的教官講一個理由,他說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的可能,很多的可能,所以這種事情要怎麼做,碰到有困難要怎麼去做,怎麼去找這個解決方法,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選擇,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可以選擇。
所以他再,以後再碰到困難,在處理事情,這位法律界出身的情報人員,他寫回憶錄的時候,他說從這一點,教授給他的教訓,對他幫忙最大,就是說任何事情發生,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選擇,很多很多不同的solution,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因為這樣人才有自由,人才有自由,我們可以做決定,我們選擇很多不同的路,很多不同的方案,來處理我們所面臨的困境。
所以,易經讀了以後,不要以為說,我們什麼都命中註定,很多讀易經的人告訴我們說,啊!根據易經啊!這樣六十幾卦算算以後,你會怎麼樣,你會怎麼樣,沒有這回事,沒有的事,很多我們明天會發生的事情,是今天我們做某一種決定,某一種因應,某一種應變,所造成的結果。這些在我們討論易經,或者討論易經理論,用在建築、用在風水、用在很多很多地方,所應有的態度。
這是一些意見,提供給各位參考,我們祝今天,我們論壇大會成功,祝福各位在場的貴賓,各位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阿彌陀佛!謝謝!(完畢)
明德女中校長林義雄先生:
非常歡迎我們混元禪師,還有我們考試院姚院長夫婦,我們文化院的楊院長,以及我們在座好多好朋友,這個教授、專家,以及各位貴賓。
因為,由於今天,這個論壇的一個盛會,讓大家有機會,能夠到我們學校,來給我們指導,同時在這裡我們要感謝,混元禪師在第一個時間,就選擇我們學校,作為這麼一個論壇的大會,的一個會場,讓我們學校的同仁,目睹到大會的工作人員,這一股的團隊的精神,工作的效率,工作精神,讓我們學校有學習的機會,非常感謝!
尤其這一次所安排的,是一流的學者專家,很多的講師,這麼地豐富精彩的主題內容,這種精驗的傳承跟分享,都是非常珍貴的,這個在在都是,讓我們非常地敬佩。所以我想藉用這個機會,這個時間,要感謝我們混元禪師,我們楊院長,這樣一個安排,讓我們學習的機會,再度地歡迎各位貴賓,多給我們指導,謝謝大家!謝謝。